分享

【中考语文】掌握文言文基本技法,稳拿高分!

 宏宇宾123 2018-05-21

文言文是各地市中考语文的重点考查部分,要想在中考拿到得分,不仅需要平时的积累和练习,还需要掌握基本的技巧和方法,文言文指点迷津,我们是认真的。让我们一鼓作气,得分吧!

“七嘴八舌”说考情


陕西说:2011年之前考查课外文言文单篇,从2011年开始课外单篇和课内外对比交替考查,课内文言文范围是课标篇目。课外文言文主要考查人物轶事、讽谏劝说、求学励志、说理明志、人物品评、写景状物类。一般为4小题12分,主要考点有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及用法、翻译句子、文意理解。

山西说:山西2016、2017年对课标21篇文言文均以4道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点涉及文言文的重点字词注音、实词解释、句子翻译和句子赏析。从2013年开始以单篇形式考查课外文言文,每年2小题,分值为4~6分;取材语段多选一些短小、通俗易懂且具有正面引导意义的材料,主题内容涉及治国类、修养类、说理类,考点多涉及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词语的理解、节奏划分、拓展探究等。

河南说:我们近11年均是以“课标(课标16篇)+课外”的对比形式考查。共4小题,一般是10或11分。主要考点有:实词解释(多以一词多义,选择题形式考查)、句子翻译、课标语段文意理解、课内外对比探究。另外,所选课标语段多为节选形式,长度在200~300字之间;课外语段长度在100~200字之间。4道题中,最后一题涉及课外语段,其他3题均出自课标语段。     

云南说:我们就是那不一样的烟火。云南省卷2014~2017年及2008年(共5年)考查篇目均为课内文言文单篇,且均出自课标16篇。文言文考点比较固定,主要有:实词解释、虚词辨析(仅2008年)、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拓展延伸。

安徽说:我们考查的范围主要是课标16篇,2010~2013年课标对比和课标单篇交替考查,2014、2015考查课标单篇,2016年考查课标对比阅读,2017年考查课内外对比阅读。主要考点有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及表现手法、划分朗读节奏和把握情感。

河北说:我们近8年中考2010~2014年考查课内外对比,2014年之后考查课外单篇,主要有讽喻进谏、人物轶事(传记)、传统美德、读书学习。考点比较固定,主要有: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划分朗读节奏、句子翻译、文意理解。一般有4~5题,分值在14~15分。

江西说:考查课外文言文,主要考查人物类和游记类,以人物类为主,文章多和江西相关,字数在150~260之间,主要考点为划分朗读节奏、实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

湖南说:我的情况比较复杂,且慢慢听我说。株洲、湘潭考查课内课外单篇,衡阳、娄底、常德考查课内单篇,郴州、永州、岳阳、怀化、益阳、张家界、湘西、邵阳考查课内外对比。

山东说:滨州主要考查课内外对比,课内篇目为教材文言文,不考查带“*”篇目。济宁2009~2014年考查课内外对比,2015、2016年考查课内单篇,2017年考查课内外对比,课内篇目为课标篇目,写景类考查较少。烟台和淄博都考查课外文言文单篇,淄博考查字数在200~300字,烟台不超过200字。考点均主要有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临沂、日照均考查课内单篇、课外单篇、课内外对比,日照还考查课内与课内对比。

说来说去还得练


一、(河南、湖南推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共10分)

(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西陵峡:长江三峡之一。②山松:袁山松,名一作崧,东晋文学家。③书记:书中记载。④践跻:亲自登临。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黑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许   至峡口百里   潭中鱼可百头            

B. 绝   泠泠不   雨脚如麻未断

C. 阙   略无处   必能裨补

D. 素   则湍绿潭   可以调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3.语段(一)郦道元在《三峡》一文描写“春冬”景物后感慨道“良多趣味”。你认为这里所说的“趣”指什么?(3分)

4.语段(一)(二)写景,都重在写山水,语段(一)突出水的什么特点?语段(二)突出的什么特点?(3分)

答案及解析

1. A(2分)【解析】A项中“许”都译为“左右”;B项中“绝”前者译为“断绝”,后者译为“停止”;C项中“阙”都通“缺”前者译为“缺口”,后者译为“缺点”;D项中“素”前者译为“白色的”,后者译为“不加修饰的”。

2.(2分)一到这里就满怀欣喜,(我)这才相信耳闻总不如亲见了。    

3.(3分)“春冬之时”(即三峡的枯水期)的景物有“清荣峻茂”之象,因而使作者感到“良多趣味”。

4.(2分)语段(一)突水迅疾的特点,语段(二)突出了山高与险峻的特点。

【解析】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看出三峡水流的急速,从“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可以看出山高且险峻的特点,解答此题需要回归原文,找到相关语句。

【参考译文】【乙】江水又东流,经过西陵峡。《宜都记》记载:从黄牛滩往东进入西陵境内,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左右的航程中,山水回环曲折,两岸高山峻岭层层叠叠,如果不到正午或夜半,看不见太阳或月亮。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岩石色彩缤纷,形状常常很像某种事物。树高林密,到了冬春之交稍显凋零。猿鸣声极其清越,山谷里回声荡漾,久久不断。所谓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险急,书中记载和口头的传闻,都是讲述身临险境时的可怕情景,以此来相互告诫,却没有人谈到这里山水之美的。待到我亲身登临这片土地,一到这里就满怀欣喜,(我)这才相信耳闻总不如亲见了。

二、(陕西、河南、山东、湖南推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4分)

【甲】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置末甲。

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鄜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节选自《宋史》)

【乙】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 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 勇气也。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黑词的含义。(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  

(2)小未孚(    )  

(3)泽丧长子(    )

(4)今日进退死(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惠卿闻     何陋有    

B.乃上书帅曰     并自为

C.登轼望之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D.夫大国, 难测     其真不知马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敌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

4. 曹刿和宗泽亲临指挥,各自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请分析这两次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何异同。(3分)

答案及解析

1.(4分)(1)参与  (2)信用   (3)正好  (4)同样

2.(2分)D  【解析】A项中“之”,前者是代词,代指“这件事”,后者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其”是代词,译为“他的”,后者译为“自己的”;C项“而”,前者表修饰,后者译为转折。D项“也”都是感叹词,译为“啊”。

3.(4分)敌人能醒悟而退兵当然好,不这样的话怎么能屈服于金人而辱君王的使命呢?

4.(3分)相同点:指挥得当,以勇气获胜。

不同点:曹刿抓住了有利的反击时间和追击时间;宗泽知己知彼,置之死地而后生。(3分)

【参考译文】【乙】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就豪爽有大志,元祐六年考中进士。在朝廷应对时极力指陈时弊,考官讨厌他的耿直,把他放在第三甲录取。

宗泽调任大名府馆陶县尉。吕惠卿统管鄜延,下公文要宗泽与县令巡视黄河堤防。公文到达时,正碰上宗泽长子丧亡,但宗泽还是拿上公文立即动身。吕惠卿得知此事,说:“他可以说是个为国而忘家的人。”朝廷正在大规模疏浚御河,当时正是隆冬时节,不少服役的人冻僵了倒在路旁,可宫廷派出的使者仍然紧急催督。宗泽认为疏浚御河是个小事,于是向上级统帅上书说:“现时正值严寒,这样做只会让百姓受苦却不容易见到功效,还是稍微等待一段时间,到了开春,就可以不受严寒干扰而继续施工了。” 上级统帅把他的意见禀奏皇上,最终被采纳。

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联名举荐,让(宗泽)担任和议使,宗泽说:“这次出行不能活着回来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敌人能醒悟而退兵当然好,不这样的话怎么能屈服于金人而辱君王的使命呢?”参与商议的大臣们认为宗泽刚正不屈,担心会妨害和议之事,因此皇上没有派他出使,而任命他为磁州知州。

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先头部队回报说前面有敌人军营,宗泽就率军向前直奔敌营,与敌战斗,打败了敌人。宗泽领兵转战东进,可是敌人增援的生力军到了,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今天进与退同样都是死,我们不能不从死中求生。”士兵知道总是一死,无不以一当百,杀敌几千人。金兵大败,溃退几十里。宗泽考虑到敌军十多倍于己,现在这一战出其不意,敌军势必再来。假使他们出动全部骑兵在夜间偷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就连夜转移了自己的军队。金兵当晚到达,只得到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

三、(江西、河北、山东、湖南、山西推荐)阅读下面三则文言短文,完成第1~4题。

钟传,洪州高安人也。事州为小校,黄巢攻掠江淮,所在盗起,往往据州县。传以州兵击贼,频胜,遂观察使,自称留

唐以洪州为镇南军,拜传节度使。江夏伶人杜洪者,亦据鄂州,杨行密攻之,洪颇倚传为首尾。久之,洪败死。是时,危全讽、韩师德等分抚、吉诸州,传皆不能节度,以兵攻之,稍听命,独全讽不能下,乃自率兵围之。城中夜火起,诸将请急攻之,传曰:“吾闻君子不迫人之危。”乃扫地祭天,向城再拜,祝曰:“全讽不降,非民之罪,愿天止火。”全讽闻之,明日乃亦听命,请以女妻传子匡时。

传居江西三十馀年,累拜太保、中书令,封南平王。天祐三年,传卒,子匡时自称留后,请命于唐。全讽曰:“听钟郎为节度使三年,吾将自为之。”已而传养子延规与匡时争立,乞兵于杨渥,渥遣秦裴等攻匡时,匡时败,被执归广陵。开平三年,全讽等起兵江西,谋复钟氏故地,全讽为杨隆演将周本所败,江西遂入于吴。

(选自《新五代史》)

【注释】①留后,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②伶人:亦称优伶,所指的是具有身段本事凸出的演艺人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巢/攻掠江淮       

B.传/皆不能节度

C.明日/乃亦听命       

D.谋/复钟氏故地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逐(    )    (2) 屡(    )    (3) 据(    )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全讽不降,非民之罪,愿天止火。

(2) 听钟郎为节度使三年,吾将自为之。

4.从钟传攻打抚州一事,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请概括。

答案及解析

1. B【解析】“谋复钟氏故地”意思是:策划恢复钟氏旧地。应该在“复”之后。

2.(1)驱逐(2)屡次;多次(3)嫁给……做妻子

【课内外链接】

本题句子及解释

与教材关联句子及解释

遂逐观察使(驱逐)

---

杨行密屡攻之(多次)

屡空,晏如也(多次)《五柳先生传》

危全讽、韩师德等分据抚、吉诸州(占据)

孙权据有江东(占据)《隆中对》

【参考译文】钟传是洪州高安人。在州中担任小校职务,黄巢义军攻掠江淮一带,各地盗贼兴起,常常占据州县所在。钟传率领州兵攻打贼军,频频取胜,于是驱逐观察使,自称留后。【解析】先要注意题干要求,“攻打抚州一事”,文中叙述,在攻打抚州时,夜晚城中起火,将领们请求紧急进攻,但钟传认为“危全讽不投降,不是老百姓的罪过,希望老天灭火”。这里,钟传一是把危全讽个人与城里百姓区别开来;二是关注百姓安危。4. 示例:钟传是一位明辨是非、关注百姓安危的大臣。(2)听任钟郎做了三年节度使,我将自己来做了。3.(1)危全讽不投降,不是老百姓的罪过,希望老天灭火。

唐朝以洪州为镇南军,任命钟传为节度使。江夏乐人杜洪,也占据鄂州,杨行密多次攻打他,杜洪每每倚仗钟传首尾接应。过了很久,杜洪战败而死。这时,危全讽、韩师德等人分别占据抚、吉各州,钟传都不能指挥他们,率兵攻打他们,才稍稍听从命令,惟独危全讽不能攻克,于是亲自率兵包围他。城中晚上起火,将领们请求紧急进攻,钟传说:“我听说君子不趁人之危。”于是扫地祭天,对城拜了又拜,祝福说:“危全讽不投降,不是老百姓的罪过,希望老天灭火。”危全讽获知后,第二天也就听从命令了,请求把女儿嫁给钟传的儿子钟匡时。

钟传占据江西三十多年,连续多次拜授为太保、中书令,封为南平王。天佑三年,钟传死,其子钟匡时自称留后,向唐请求任命。危全讽说:“听任钟郎做了三年节度使,我将自己来做了。”不久钟传的养子钟延规和钟匡时争位,向杨渥求兵,杨渥派秦裴等人进攻钟匡时,钟匡时战败,被押回广陵。开平三年,危全讽等人在江西起兵,策划恢复钟氏旧地,危全讽被杨隆演的将领周本打败,江西于是归属吴。

四、(云南、安徽、湖南、山西推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2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语。(2分)

(1)予作文以记之     属: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文章中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表现在哪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4.简要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今天所具有的的现实意义。(3分)

答案及解析

1.(2分)(1)同“嘱”,嘱托   (2)雄伟景象

2.(4分)(1)(2分)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2分)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国君担忧。

3.(3分)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作用: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解析】题干中“悲喜之情”四字是答题的核心,一悲一喜两种情感,需要分开来答。“范仲淹用哪些话概括”暗示要用原文来回答。第二问,不需要分开来谈“作用”,要先指出对比手法,再交代作者的目的是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4.(3分)在今天这个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们更需要发扬范仲淹这种先忧后乐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才能做出成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范仲淹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的意义的理解,范仲淹想表达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忧乐观,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在现在这个社会因为竞争激烈,我们只有先吃苦,奋发图强,才能不断战胜对手,从而取得成绩。

五、(山东、陕西、河南、湖南推荐)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题。(12分)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世:接触社会。

1. 解释下面句中加黑的词。(4分)

①以先帝遗德(   )  

②不异同(   )

③非宁静无以远(  )

成枯落,多不接世(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 【甲】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建议中最主要的是哪一条?为什么?(2分)

4. 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2分)

1.(4分)①发扬光大  ②应该,应当  ③达到  ④于是,就

2.(4分)①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不久就可以实现了。

②用宁静来修养自身,用俭朴来滋养品德。

3.(2分)亲贤臣,远小人。因为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解析】答题时首先明确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然后加以比较,从“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可得出亲贤臣远小人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衰盛,所以是建议中最主要的一条。

4.(2分)诸葛亮既是为国尽忠、敢于直谏的国相,又是善于从修养、志向、学识上教育子女的父亲。

【解析】从【甲】文诸葛亮的谏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可以看出诸葛亮为国家的兴亡敢于直言进谏。从【乙】文诸葛亮告诫子女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以看出诸葛亮自身所表现出的修养、素质。据此表述即可。

【参考译文】【乙】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修养自身,用俭朴来滋养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想有)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便不能振奋精神,狭隘浮躁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没法接触社会,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专家秘招赶紧看


文言文的考查主要从实词解释、句子翻译、虚词、文意理解与概括、划分朗读节奏等方面入手。

 一、实词解释 

方法一:课文迁移法(直接迁移法)。即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如解释“恐不可阙”一句中的“阙”字,如果能联想到“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中的“阙”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中“阙”字的意思,译为“通‘缺’,中断”。

方法二:语境推断法。实词绝大多数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方法三: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几欲先走”中的“走”,可联系成语“奔走相告”“走马观花”中的“走”来理解,译为“跑”。

方法四: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对 “丧地数百里”中“丧”的字义推断,大家可以把“丧”组成“丧失”,结合语境不难发现“丧”在此处是“丧失”的意思。

 二、句子翻译 

1.解释法:直接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把原文中的单音节词解释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并形成一一对应。如“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译为“寺院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苍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2.保留法:文言文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保留不译。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即可)

3.替换法:对古今异义词(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变化,通假字、活用词)要注意先替换后翻译。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中的“师”“伐”要用“军队”“攻打”来替换。

4.调序法: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如“何以战”(《曹刿论战》)为宾语前置句,调整语序后为“以何战”,译为“(您)凭借什么作战”。

5.增补法: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子成分。

 (1)省略句的补充: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需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正确)

(2)判断句的补充:要加上判断词“是”。如“莲,花之君子者也”译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3)被动句的补充:要加上被动标志词“被”。如“帝感其诚”译为“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感动”。

6.删减法:对文言文中仅起某种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可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等。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也”是句末语气词,可不译。

 三、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法一: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四组句子,要求判断每组两个句子中的虚词意义或用法是否相同,此时就可以将两个句子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代入另一句中来理解,看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两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就不一样。

技法二:代入检验法。只要知道课内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将它代入课外例句中进行检验,就可以判断四个选项与课外例句中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是否相同。

 四、文意理解与概括 

第一步,分析文段本身的特点:看选文包含了几段,选文属于哪一类主题(写人、叙事、写景)。如写人叙事类文章的内容概括,主要把握“谁在干什么”即可;写景类的文章把握描写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第二步,分析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和答题要点。看题干要求概括的是某一段还是整个选文内容,看题目是要求用原文还是课内学过的某句话作答,概括是否有字数要求等。然后看题后的分值,根据分值判断应该答几点。

第三步,确定答题范围,整体概括。

 五、划分朗读节奏 

1.根据句意划分节奏:如“居庙堂之高 / 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古代汉语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滕子京”“巴陵郡”都是专有名词,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

3.按句子成分划分:

(1)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2)谓语与宾语间要停顿。如“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3)谓语与补语间要停顿。如“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注:①节奏划分要考虑省略的的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②不要把状语当作主语来读。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③表达完整意义的偏正短语一般不要断开。如“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④动补短语、介宾短语一般不要断开。如“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语词划分:

(1)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故”“是故”“则”“是以”“于是”“遂”等),一般其后要停顿。如“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2)句首出现表时间、方位的词语(“中”“方”“先”“既而”“已而”“倏尔”“俄而”等),一般其后要停顿。如“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3)句首出现语气词(“夫”“盖”“若夫”等),一般其后要断开。如“盖/追先帝之殊遇”(《出师表》)

5.句中有“而”情况下的划分:

(1)表转折关系的“而”用在一个分句的句首,“而”字后应该停顿。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2)如果一个分句内部有表转折关系的“而”,则在“而”之前停顿。如“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