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调理老偏方:打鼾、消化不良、胃炎、腹泻、关节疼痛(2)

 快乐养生堂 2018-05-21

【每天吃点枸杞子,慢性萎缩性胃炎轻松治】

【症状】慢性萎缩性胃炎。

【偏方】取晒干的枸杞子20克,每天分2~3次咀嚼服食,连续服食2~6个月。

生活调理老偏方:打鼾、消化不良、胃炎、腹泻、关节疼痛

上个礼拜,我们科室的护士小珍去相亲,因为介绍的对象也是我们医院的,礼拜一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去八卦了一下。结果一问之下,小珍连连摇头。其实,本来她对对方的印象不错,于是就一起吃了个饭。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男的说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不好,辣的不能吃,甜的不能吃,酸的不能吃,粉面不能吃,会上火的不能吃,肉不能吃……听他说这一连串的“不能吃”,小珍心里就想,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怎么和他谈恋爱呀,难道每次吃饭都陪他喝白粥吗?

我们听小珍说完,都忍不住笑了起来,的确,有慢性胃病的人,饮食上有很多禁忌,有时旁边的人看着都觉得郁闷。就拿萎缩性胃炎来说,它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致病因素主要有感染幽门螺杆菌和自身免疫的问题。因为胃黏膜萎缩改变,因此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功能,从而出现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的情况。胃不能正常地消化食物,自然就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供给身体,因此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往往也有营养不良、血糖低、身体虚弱、容易生病的情况。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也比较漫长,由于胃不能正常消化药物,所以单纯靠药物治疗疗效并不好,还必须要通过平时的生活调养,慢慢改善胃黏膜的状况,因此,少吃多餐、尽量多吸收一些营养是关键。慢性胃病的食疗方、验方也有不少,其中有一个方子,以枸杞子一味中药来治疗,临床的疗效很好,于是我便推荐给小珍,让她不妨借这个机会关心一下对方,说不定以后病治好了,大家的感情也培养起来了。

这个方子很简单,每天取晒干的枸杞子20克,分成2~3次,直接咀嚼食用即可,连泡水的工夫都省了。枸杞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什么有疗效呢?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脘痛、脾胃虚寒、肝胃气痛的范畴。脾胃虚寒有可能是先天体质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后天没有注重饮食。现代人经常有吃快餐、偏食、盲目节食、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等坏习惯,往往会导致肝失疏泄、损伤脾胃,如果脾胃本来就虚弱,频繁的胃痛就会使胃阴不足,以致脾胃更虚。枸杞子味甘、性平,具有滋阴补肾、养肝润胃的功效,可调理肾气、滋阴养胃、疏肝止痛。枸杞子还具有温补的作用,能改善脾胃虚寒的情况。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因为感染或自身免疫问题,导致胃黏膜受损,引起急慢性胃炎,进一步损害胃黏膜。还有一些人在生病感染时,服用过量的抗生素或太寒凉的中药,就容易使体内的消化酶和正常菌落的平衡出现紊乱,进而导致消化不良,对胃黏膜造成损害。枸杞子中含有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经临床验证,能帮助保护胃黏膜,明显改善胃黏膜萎缩、肠腺化生以及黏膜颗粒状增生的情况。

脾胃是健康的基础,医院的一些老中医经常教导我们这些后辈,不管开中药还是开西药,都要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的脾胃,脾胃一旦被损坏了,后患无穷。我工作以来,时不时都会见到一些患者因为平时饮食不注意或者生病时吃药不按医嘱,导致脾胃受损,落下了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不良这些胃肠病,结果什么都不能吃,治起来也麻烦。因此,平时注意保护脾胃,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生病时少用抗生素药物,这些都是预防胃病的有效措施。

【艾灸腹泻特效穴,多种腹泻均可止】

【症状】急慢性腹泻、腹痛。

【偏方】在脚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即脚部粗细皮肤交界处)即为腹泻特效穴,以艾条悬灸,距离穴位1寸左右,每次灸半根艾条。急性腹泻每天灸3次,连续灸2~5天;慢性腹泻每天灸1~2次,坚持灸一个月。

生活调理老偏方:打鼾、消化不良、胃炎、腹泻、关节疼痛

腹泻、腹痛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吃点保济丸之类的药物,如果是急性胃肠炎,一天拉上七八次,还伴有呕吐、腹痛的症状,这就没办法靠吃药解决了,必须要输液才行。补水、补液、药物治疗,这都是胃肠炎或多次腹泻后的常规治疗,可是最近一个老前辈对我说,腹泻还有一种治疗方法,竟然用半根艾条就可以搞定了。

这位前辈退休后就在家乡开了一间中医诊所,有一次,一个患者腹泻两天过来看病,当时他已经在医院打了一晚上的点滴,但未有明显好转,一天腹泻了七八次。老前辈听他说完,把了下脉,没说开什么药,就让患者坐在一旁,拿出半根烧剩的艾条在他脚上灸起来。患者半信半疑的,但因为拉肚子拉得有气无力了,只轻轻地问了一句,这有效吗?我这位前辈也不说话,大概20分钟后,半根艾条烧完了,他让患者再休息了一会儿,也没管他,后来患者自己回去了。到了下午,这个患者又自己走回诊所,说他回去后半天都没有拉肚子了,还吃了半碗饭,老前辈就笑了,然后又让他自己拿一根艾条回去继续灸刚才的穴位。

我听前辈说完,就问他灸的是哪个穴位,这么神。老前辈告诉我,就是脚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的“腹泻特效穴”。这个穴位是几十年前,一些农村的“赤脚医生”发现的。前辈过去在农村工作过一段时间,有不少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腹痛的患者都能光靠艾灸“腹泻特效穴”治好,少则灸一两次,多则灸三四次就能见效。

后来我再翻查其他资料,发现还有医疗单位曾做过艾灸“腹泻特效穴”与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试验,试验结果是:在80例采用艾灸治疗腹泻的患者中,治愈的有76人,总有效率达到98%。艾灸穴位属于一种温热性的穴位刺激,“腹泻特效穴”靠近申脉穴,附近有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阳胆经经过,可算作经外奇穴,临床验证刺激该穴位有止泻、止痛、调理胃肠功能的作用。

腹泻的病因多为肠胃炎症、消化不良、食物中毒、肚子受凉等。在治疗上,止泻是重点,因为频繁的腹泻会造成脱水、营养流失、脱肛、胃肠道出血等情况,而且药物也无法有效吸收,止住腹泻后,才能保证治疗有效。用中医来说,腹泻的病机主要有受寒、湿滞、饮食不调和胃肠道感染,艾灸“腹泻特效穴”,能去除身体的寒湿之气,通过加强对穴位的刺激,使其发挥止泻、止痛的功效。

艾灸的方法便于操作,一般患者在家中即可自行处理,这个方法尤其适用慢性腹泻的患者每天调理,急性腹泻患者如能在胃肠病早期就止住腹泻,就能避免脱水等情况,重症的腹泻患者在使用艾灸治疗的同时,再配合进行综合治疗,更能事半功倍。

我在后来的临床工作中,也曾以艾灸治疗腹泻患者数例,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除了外踝骨下的“腹泻特效穴”,在脚背上还有一个“止泻特效穴”,位于脚的小趾与第四趾的指丫间往后一指半处,腹泻患者在该处往往有压痛,用手指按压或针灸该穴位,也能起到止泻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