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学泉州 朱小宝

 369蓝田书院 2018-05-21

  北京参加完世界针灸联合会三十周年大会,又去衢州参加世界针灸联合会传承委员会换届会议,一路与张老同行与世界各地的师兄弟,针灸高手交流受益匪浅,其实无论什么地位,无论走到何处,我永远是小郎中教书匠。会议结束,与好友老万到泉州学习交流,没想到这次行程让我在针术之外,又看到了为医为师的责任,也让我更加谦卑。


一,拜访

泉州,每每傍晚就会起风,凉爽干净,摇动着满山的枝叶簌簌而响,爬到山顶,走过卧佛,做过抱屋而繁茂生长的榕树,走过苍龟石,走到了老万幼时师父的禅堂,门是关的或许不在,遂移步到山顶的勾画着楚河汉界的平台,散落的棋子便是座位,有石磨做的茶台布满茶色。


吹着风,不说话,夕阳正慢慢浸入远山。有群飞鸟从高处收翅,余晖里里直坠而下,穿过干枯的枝丫如淡然的水墨画。总是在这个时候,想到儿时,父亲看完诊,牵着我的手在乡村的田野里散步,走上大堤看到飞鸟余晖树丫,内心安静如水,仿佛又听到父亲讲为医为人道理。风拂过面颊和裤管儿,夕阳已然落下,泉州城,渐渐由昏暗变得灯火阑珊,风中传来隐隐的车流声,看着街道如闪光的血脉,这个城市如同一个正在呼吸的生命体,于是觉得自己渺小,于是应该做些有意义的事。



老万说,师父不在,明天带你去看我导师吧,记得大三那年跟诊老师,不是让你在旁边跟着抄方,而是直接把病历本丢给你,说写一下病历开方子。我当时直接就懵掉了,还是硬着头皮望闻问切,写出了方子。老师拿过一看,撕掉说,理法方药呢,诊断思路呢?重写!于是笨拙的按着理法方药次第写清楚,再递给老师。

先生看看点点头,说,这是你的思路和方案很清晰。但是这个患者是来找我看病的,所以我还是要开方的,这样,我开了方子你参考一下我的思路,可以吗?老师笑咪咪的问。严格讲,我也在当老师,也在带教学生,因此我觉得极度震撼,作为师者,我愿意把自己所有的干货技巧都倒给学生,洽洽忘了尊重学生的思路,给学生一个亲身思考的机会?这是否是一种束缚?而且对于自己的诊断治疗体系,因为没有落地到纸面,学生也会望针生义?带过小白班,基础班,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老万说,深圳有个画家村,出口油画。许多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小白。两个速成画出梵高和莫奈的画。我们都认为,出成绩最快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巨大的兴趣,还有就是生活的巨大压力,于此我们两个都是深有体会。

有人说画画是艺术,这些只是工匠,我想说先有了匠人,后有的大师,一个靠勤奋,一个靠天分,然而我们中国太喜欢大师了,无论中医还是文坛,各种封神,其实我愿意做点踏实的事情,提高整体水平,出多一些匠,为的是,这样才有机会,出真正的的高品质大师。然而对于匠的培养,我还是觉得有纰漏,于是心生敬畏,谦卑拜访。


张永树老师年逾古稀,见到老万直接道,小万同志你来啦,介绍我是从北京来是张缙先生的学生,老先生热情的握着我的手说,京都来的啊,回头给候诊的患者说,等我一下好吧。我看到治疗室正前方挂着中国中医针灸,京剧被定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匾。


探头看到诊室正厅,挂着承淡安先生的像,于是问道:老师你是澄江学派啊?先生一摆手到,不要提什么学派,我们分出流派,是为更好发展中医,让他多样的存在,而不是为了分高低。所以,我们只谈实效,不谈流派。想到,昨日大家争论的何为针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批判,觉得先生站的真高。

引我进诊室,拿出《针灸界》创刊三十周年杂志,说承淡安先生是我们中国最早办中医杂志的人,让以前只能靠著书和拜师才能传播的中医,信息交流迅速加快,功不可没。一百年前,涌现出的各种杂志并不比现在的公众号少,属于新媒体的集中爆发,而当年的润之则是一人撰写一个杂志。现在想来,青年都是勃勃向上的,看到先生也就看到了民国时代的前辈们。



给我最大震撼的是先生保存着自己老师的著书,报纸,文章,笔墨,厚厚的粘贴好在结实的厚册子中,装在沉甸甸的牛皮档案带中,不是牛皮纸是真的牛皮。一页页给我讲述老师的理论和字迹时,我明白为什么老万开口闭口都是,我的老师如何如何。有这样的导师,真是荣幸。

忽然感觉先生非常前卫,他保存了他那个时代最多角度,最真实的中医记忆,对,不只是技艺。让我们后来人能从多个维度认知这个行业。中医的喜乐悲欢,风风雨雨,都是那么真实,这是用心搭建的时空隧道。我们对于名医应该不知是一个光辉的名字和超凡技艺。用老师的话是,功夫在医外的啊,没有这些,大家会走进死胡同的。于是觉得自己的写游学笔记,临证医案,微博微信等细节都是有吉大意义的,这才是真正的先做人后为医。为先生的智慧和眼界,表示叹服。


跟诊一上午,老先生对我十分真诚,十分尊敬,直接给患者按压耳穴时(没有耳穴压丸),气感从肩直达手指麻涨,我问,是不是在用气,怎样用的。先生说自然而然就出来了,就是熟能生巧而已。

对于灸法先生非常认可周楣声先生,比如关元灸一定要达到三个小时才能起效,其实针灸也是有剂量的,针具选择,针刺手法,刺激量,深度,留针时间,都需要细节把控,这才是针灸起效一直被忽视的关键点。

有比如先生常用麦粒灸五壮治疗诸多疑难症,我甚是疑惑,带教的吴大夫说,给你讲个故事啊,亲戚家有一棵树,枝叶繁茂但是只开花不结果,请人支招儿,只是在树干上钉了个铁钉,第二年硕果累累。创伤性的治疗其实是在激发调动体内正气。


先生为我题字,也让我写下笔墨,和蔼可亲真是让人敬仰,最后要合影,先生说吴医生你来安排吧,于是真的什么角度在什么位置都是吴医生做主,先生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嘛,我每天来上班,都要先让学生给我针灸的,她想怎么扎就不要去好为人师,不然他哪里还有勇气扎吗。我心里一阵感动,正是先生的这种处世为人豁达,才会出老万这样的学生。


拍照先生总是在拍照时站在外侧,我在中间让实习生跟诊学生站我旁边,先生说,未来是你们的啊,你们下一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超过我们啊,不然中医还有什么希望呢。老万说先生的智慧是,有教无类,我引导所有想来学习的人,你能否成功,看勤奋,也要看天分。


临别先生说,我觉得中医发展是有三类人决定的,一是学中医的人,二是教中医的人,三是管中医的人。这与张缙先生讲课时说的不谋而合,张老对我们说你们是针灸的高级人才,但是以后可能不当中医,而是作为这个行业的决策者,我希望你们那时,是真心懂中医爱中医的。两位老人,都是历经岁月浮沉,依旧对这个行业有使命感的啊。




二,风物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端,这里有着各种泊来文化,老万带我一路逛吃泉州,见到教堂,清真寺,关帝庙,佛寺,道观,文庙的牌楼顶上竟然有两个天使,老万也表示很惊奇。张永树先生说,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馆,百年来都相安无事其乐融融。

开元寺旁是古船博物馆,入馆看到是大厅内巨大的出土古船,横亘在一楼虽只是部分的船底,给我震撼不亚于第一次进自然博物馆见到巨大的恐龙化石,在迪拜也去了当地的博物馆,把建船的细节还原,配上声光电特效,也不及此船的三分之一。要知道郑和七下西洋,曾绕过好望角,再行便可抵达新大陆,世界历史是否因此而改变也未可知。

上楼走过如两层楼高的的船锚,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或许是太尊崇现代科技了,淡忘了古人的胆略和智慧。转角看到一本《航海指南》翻看目录,第一条写着:水时早晏一览表,镇霞关方面(水时早三分)然后便是农历不同时间的潮水涨落时间去,甚为详细。再翻一页看各个港口的详解,皆是竖版,地名硕大有小字细解,周边地况礁石,水流方位何时涨落,航行技巧诸多注意



我恍然觉得这并不是什么航海指南,而是《针经指南》是诸多穴位功用和操作要领。人的经脉穴位都是有相对应解构和时间特性的,或者说它是一个功能性区域,是多个维度的 除掉地理维度,还有时间维度,水温天气等多种变量,古人正式用这种方式记录了穴位,从而延展推导出出洋流风向,功能性通道便是经络。然而用微观的方式研究穴位,就如掬一捧海水研究潮起潮落般不切实际。可以说历代的医书医案 都是一本航海日志,在探索人体大海时得出的实战经验,一些经典,也绝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经历不知多少次船毁人亡的结晶。


抬头看到一个古人左手竖一个木制玛雅金字塔的器物,右手拉弓般拉着器物上一根绳子,眼光瞄向星空,下写牵星板,我查阅有关牵星板的文献只有李诩所撰《戒庵老人漫笔》书中介绍牵星板的文字。“牵星板一副,十二片,乌木为之,自小渐大,大者长七寸余。标为一指、二指,以至十二指,俱有细刻,若分、寸然。又有象牙一块,长二寸,四角皆缺,上有半指、半角、一角、三角等字,颠倒相向,盖周髀算尺也。此器物也是并没有实物遗留,但却是郑和船队,牵星越洋术的核心。由此想到,针灸取穴时,如果穴书上未标明取穴,我们可以用微观揣穴和宏观的阴阳五行概念,指导取穴和临床。此时理论就是我们的北极星,让我们在诊病茫茫大海中寻找到正确的方向。





再走几步看到了量天尺,指南鱼,量天,牵星,越洋,这几个名字让我觉得中国文化是及其宏观的,与中医一般。无一不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仰望天空,脚踏实地。

老万说,我忽然明白为什么针灸一定要号脉了,我们用诸多经验和技巧找到了航线,然而水的深浅,流速,还是要体察的,如果针感是风的话,脉象就是水了,为了精准不得不查。我说,我们经气流注有两种,退回到根本就是,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一个肺肝流注一个井合流注,脉象就是跳出针感之外的另一个诊察维度,这觉定了诊疗的预后,及其重要。


走出博物馆,穿过茂密的榕树歇景台,看到泉州的标志东西塔,双塔本是木制结构,见于唐末和五代,宋时改为石塔。泉州曾于明万历三十二年,遭到八级强震的袭击,万历三十五年和三十七年又各发生一次六级左右的强余震。泉州城几乎被完全摧毁,而双塔却未损。石塔皆是花岗岩,重万吨,按理说在地震带上屹立千年真是奇迹。老万说,其实虽然是石塔但是他用的并是不是堆砌而是,用的木塔的榫卯结构。各个链接点都是有空间的,地震时力全被均匀分解,所以并没有造成损坏。我说就如人体的结构,现代医学是解剖找到关节和力线,然而,我们的中医手法是以活体作为核心,给疾病一个犯错和改正的机会,宽容而且有效。


老万点头说,你看每一层的塔的门窗是不对称的,第一层是门 第二层就是窗,泉州沿海而多风,这样可以让风在塔内流动时,产生动态平衡,一如中医,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不得不叹服中国文化的兼容并包,又一脉相承触类旁通。一如这里的榕树一般,枝叶伸展到的地方,便是地下根须触及的位置。树冠垂下丝绦,可谓是落地生根,如同中国的文化。


入夜和老万到他常去的酒吧坐坐,酒上来喝一口,调酒师看着我们,老万说,嗯没变就是味道重了一点,调酒师笑到,天冷了,给男性调酒,会加干姜苏打水。我喝一口身子便暖了,放下杯,说,调酒和我们开中药一样,也有升降浮沉,四气五味,随节气而变。也有灵感在里面,为什么中医土酒吧洋气,其实这是一个理念的问题,我们要去改变他。我知道老万其实已经用中药方底作为基酒,调制出了几种鸡尾酒,疗效很好而且朋友们并喝不出他是药。

老万随着爵士乐喝酒,放下杯说,我们有时候思考是有死角的,你看辩证的时候,肝肾脾胃我们总是及其重视,而对于心肺却总是忽视,或者说,说到肺就是司呼吸,没有呼吸系统的疾病我们就把他排除了。然而肺主治节,到底是什么意思,应该怎么用呢?


我也喝一口酒,说看现在的你,是不是在随着音乐节拍?好,这个就是肺的功能了。节,节奏节律,让你和每个节气每个昼夜达成一致,让你的体内各个功能协同一致就是肺的主治节。还有你那天给人治疗咳嗽,号脉病在肝肾,针在肝肾经留针期间咳嗽止住了没错吧?这也是肺在调控节奏啊,虽然你没有针在肺经上,但是你要知道,肺主皮毛啊,哪根针不破皮,中医外治的优势和技巧就在这了,让身体合乎内外世界的节律。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一通乱扎的大夫依旧有病人了。

老万恍然大悟,说拼来拼去拼基础,比来比去比思维。我说对,你的思维方式也很通透。他一愣,道这话怎么说。我一笑道你忘了,那天衢州世针联大会期间,我们和迪拜叶师兄,日本的马博士,广州的脑科主任聊到何为得气这个事情时,大家纠结于得气到底是什么?是酸胀麻沉,是寒热,还是跳动,痛止,众说纷纭时,你说我觉得得气的一个核心就是通,我们搞针灸的就是“管道工”,通了之后个体差异会有不同感觉,就如中了大奖,有人狂笑,有人哭泣,有人猫起来,还有人范进中举般疯了。中医能化繁为简成这样,全在思维,我还记得大家当时的惊喜。

老万笑一下继续喝酒说,我们中医有时候太喜欢悟性和灵感了,往往会误导很多人的,这很可怕。比如诗歌讲求功夫在诗外,然而那是有基础有天份的人啊,资质普通的人,还是要背一些韵律和韵脚的工具书啊,先成匠再为师。所以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脚踏实地。

走出酒吧,夜色阑珊,我回头说在这地方竟然聊了这么深刻的话题好有趣,老万笑道,很正常啊,弘一法师就是在泉州圆寂的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