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害孩子最深的事,我也在做......

 微笑如酒 2018-05-21

今天的文章,来源我和我妈在育儿上的一点小分歧。


最近,我爸妈不是来我家小住嘛,有他们帮忙给我带叮当,我呆工作室写稿子的时间就延长了。


前几天,她们中午吃过饭后,我才赶回家。


一进屋表妹就拉我进房间,说叮当没怎么吃饭就睡了,我一脸懵圈。


原来,吃饭时,叮当自己吃得还蛮欢快的,但没一会儿,我妈就开启了“全程指导”模式。


可能是觉得孩子吃饭的姿势、节奏都不对,就一直试图用语言纠正,频繁 “教”孩子吃饭。


“头要低下去,趴住啊!”

“嘴巴米粒要舔一下,不要掉到碗外面啊!”

“快点吃,不要发呆啊!”

“慢点吃,不要噎着!”


表妹隐隐觉得不妥,但又不好开口说什么。我妈“耐心”地一直叨叨着,刚开始孩子也很听话,遵循着外婆的指示吃着。


突然间,他舀了几勺就发脾气大哭起来,说不吃了……后来表妹安抚了他一阵后,才喂他吃了几口。


“你说他是不是被姑妈的唠叨,打击了自信心啊?”表妹问道。


表妹的话,让我想起叮当刚学吃饭时的情形。


那时候,小家伙刚熬过了印度人“手抓饭”阶段,开始像绅士一样拿勺吃饭了,但用得并不熟练。


有天我陪他吃饭,看他拿勺子的姿势有点怪,就“忍不住”纠正他。


“叮当,你看妈妈是这么吃的哦,勺子是这样拿的……”


叮当看着我的手势,很认真地模仿着,当然姿势还是有点别扭。


正常情况下,说完这些话后,我应该“放一放”,给他一个自我探索的成长时间。


但那天我不知道是不是“完美主义”精神上头了,执著地想把他“教会”。


于是又重复教了他几次后,他终于爆发了,大哭……


我蒙圈了。


事后,我静下心来想了想,当时可能真的说多了。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充满发现的惊奇,和成功的喜悦,乐趣和信心也由此而来。


而多余的语言干扰,会阻断孩子的自我成长进程。



●   



语言干扰对孩子的坏处,还真挺多的。


首先,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


有没有发现,语言干扰的表面是帮助,但其实是否定。


就像我每次做家务,我妈总喜欢挑我刺,再加上不停地指导。


而我内心的感觉,就是自己的能力在被否定。


心理学认为,孩子的童年必须要获得足够的认可,才能建立起对应的大脑认知,即“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这种源自童年的自我认可,是孩子自信心的基石。


孩子的童年如果遇到很多父母的批评、否定、打压,在生活小事上过多的指点和控制,就会感到“不被认可”,这样的孩子,会把父母否定的声音累积在心,无法拥有自信心。


其次,挫败了孩子的自主性;


当孩子尝试做事时,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不确定,在逐步 “闯关”的过程中,渐渐实现了对生活的掌控,和对自我能力的发现,这种自主性是孩子人格独立的基础。


假如父母反复地说教,孩子可能会产生“心理惰性”。


因为做什么都做不好,干脆就什么都不做了。


什么都听着父母的指令去做,渐渐地产生了一种“习得性无助”,从而破坏了自主性的养成。


最后,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当外界的声音太多,孩子就不容易听见内心的声音。


父母频繁的语言冲击,会让孩子感到疲劳,静不下心来,陷入糟糕的情绪泥潭,效率低下。


更可能因为听觉的疲劳,出现“听觉模糊”现象,即“你越说,孩子越听不进”的逆反局面。


成长是一个自我驾驶的旅程,手握方向盘的是孩子。如果坐在副驾驶上的我们喋喋不休,那么结果就不止是我们的声控失灵,而是孩子的人生失控。


●   


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干扰的语言有两种,一种是多余的语言,另一种是暴力的语言。而后者无疑具有更大的杀伤力。


关于语言暴力,我最近看过很震惊又很触动的一句话,是吴绮莉的妈妈对她说的:“你做鸡都没人要”。


很难想象一个母亲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才会这样辱骂自己的孩子,但可想象孩子听到这句话时内心的痛苦感受。因为曾经我也被骂过类似的话。


很多人说吴绮莉人生的一手好牌是在遇到成龙之后打烂的,我却觉得这样充满侮辱语言的家庭环境,才是重要根源之一吧。


童年被贬损打压的孩子,一生都会有挥之不去的阴影。


父母对孩子的语言暴力,真的是伤害孩子最深的一件事,足以让孩子崩溃到怀疑世界。


要么变得自卑、内向,甚至抑郁;


要么变得暴躁易怒、有攻击性,甚至产生报复心理。


更悲哀的是,很多被语言暴力过的孩子,都会出现“情感表达障碍”。


不善于表达爱和赞美,很容易变成跟父母一样的“毒舌”,用负面语言去伤害别人。


有段时间,叮当各种行为都让我烦躁,比如吃东西挑三拣四,睡觉的时候哄一两个小时还不睡,糟心程度让我身心俱疲。


有一天我忍不住终于骂了:“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奇怪的孩子,你哪个地方是正常的?吃饭不好好吃,睡觉不好好睡,你是不是有毛病啊?”


骂的那个瞬间,我感觉自己好像真的很痛快,五脏六腑都打通了似的。


可骂完后,我看着他温顺的脸上,写满了受伤。瞬间为自己愚蠢的行为感到后悔。


我总想他能按我期望的样子,有序地生活,一旦进入某种失控的局面,我就难以忍受。


于是用这种辱骂的方式,打压他,来恢复我的控制感。


意识到这点,我马上抱他,亲他,跟他道歉。


孩子真的是很爱妈妈,很快就原谅我了,但我心里却久久无法释怀。


这真的是一件让人很伤感的事。


因为我发现我正对着叮当说出的话,跟小时候我父母口中让我倍感伤害的话一样。


语言暴力是会代代相传的,如果没有有意识地去改变,我们会从受伤者变成伤人者。


遭受过语言暴力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去平复内心的创伤;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学会善待他人;需要花费更多努力,才能拥有幸福感。


语言暴力,也真的是最百害而无一用的教育方式。



●   


回想下,语言暴力,本质上是不是在宣泄你内心的负面能量。


因为孩子的顽皮感到沮丧,用语言频繁打压。


因为孩子进步缓慢感到不安,用语言催促推进。


因为养育的疲惫和生活的辛劳,无理性地转嫁负面情绪……


语言暴力的背后,往往是我们内心的失控。


破除语言暴力的第一步,是我们要觉察自己的情绪。


先处理完情绪,再来解决行为问题。


而语言暴力杀伤力如此之大,就在于它在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当孩子一件事做不好的时候,有些父母会说:“你是不是没脑子啊”,“你怎么那么笨啊” “你真是个自私的孩子”……


把孩子做的一件事上升到对他整个人的定性,这是最让孩子感到受伤的地方。


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允许孩子试错。


善用语言的力量,不随意贴标签,宽容点,多给以鼓励,才能给孩子一个自信快乐的童年。


儿科学家温尼科特说过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每个宝宝都有自主发展潜能,都有活力无比的生命之火,驱动着他们朝向存活和发展。孩子就像一个盆栽,我们只要准备好土壤,适量的水和阳光,它就会生长。父母试图像捏一块泥土那样塑造一个孩子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那样父母就要为结果负责,而事实上没有任何父母负得起这个责任。”


只要我们相信孩子的自主发展潜能,就能从容地陪伴在孩子身边,欣赏孩子的成长,发现在他成长过程中的许多乐趣,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积极的回应。”


如果说非要重复对他说点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在心里默念:“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



            丹妈碎碎念  ●          


说起来,我也是个操心且唠叨的妈妈。在叮当的成长过程中,我也犯过很多“管不住嘴”的错误。比如在他自得其乐地画画、玩玩具时,我总要“自以为是”地去辅导一番。


事实证明,这样“掏心掏肺”的老母亲,孩子并不待见。后来我把心一放,坐观其成,反而看到他很多意想不到的成长。


有读者最近分享教育方面的干货比较少,确实是,越来越觉得,养娃真的是件不断试错不断反省纠正的事。所以分享的文章,也希望是真的有感而发,能够引起大家的一点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