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经受冬天的严寒 才会倍感春天的温暖

 吴越尽说 2018-05-22
只有经受冬天的严寒 才会倍感春天的温暖




唐幼良童年时照


  盛泽有一位米寿(88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名叫唐幼良,从出生到现在,他珍藏了80余年的老照片。尽管大多数黑白照片在岁月的冲刷下早已泛黄,但每每翻起它们,总能勾起他关于那些尘封过往的回忆,往事如电影般,一幕幕、一帧帧地浮现在这个耄耋老人的眼前,久久无法忘怀。

  第一帧:童年磨难 定格:1928年

  照相簿里的第一帧像片是张萌童照(图1),拍摄于1928年唐老出生后不久,还是婴儿的他依偎在父亲怀里,享受着温馨之爱。那时,家中刚刚扫除了经历动乱劫难的阴霾,因而他的到来显得格外的宝贵。

  但见到这张照片,却并未给唐老带来甜蜜的感觉,反而令他陷入痛苦的回忆中:那个时候正值军阀混战,1924年爆发江浙战争,当时大军云集盛泽两个多月,人们争相逃避,父母遇上追兵,藏于田里,襁褓中的兄长由此得病,最终因不治而夭折。之后,姐姐又于火灾中罹难。想到这里,他叹息道:“旧社会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百姓遭殃,哪有今天这样安定幸福哦!”

  第二帧:少年学艺 定格:1937年

  “为何将时隔30年的学艺照(图2)与之后的演出照组合在一起呢?”翻阅相册时,记者不免好奇。

  唐老回答说,那张学艺照是在避居上海时拍摄的。1937年11月,日寇进犯盛泽,全家被迫迁入上海英租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又侵入租界,家里饱尝亡国奴之苦,诸如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只得挤买户口米。他深有感触地说:“惟有国强,才有民福,我们应毋忘国耻,万众一心,振兴中华!”

  学艺在唐老的生活中占有着不可或缺的一席,14岁那年,他跟随一位邻居去精武京剧票房学艺,观看他们排练《明末遗恨》等剧目,初步学会了唱白做功。解放后他回到盛泽,由镇政府派遣,一行4人,赴苏州地区京剧团随团学习了1个月。上世纪70年代,经他辅导“小红花”宣传队演出的《沙家浜》(图3),得到了当地百姓赞誉,有的队员还被选拔为戏校的学员。

  建国后,他曾任当地的舜湖逸社社长,还致力于向青少年传承弘扬国粹,现在他还担任盛泽小学“京韵”社团的教习工作,乐此不疲。

  第三帧:中年骨干 定格:1959年

  一组参与“庆祝国庆10周年展览会”(图4)的照片十分显眼,唐老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1959年,盛泽镇筹备这一展览会,由当时的镇党委委员沈雒生挂帅,抽调了程明、葛锡麟、金文藻、王祖荫、尚作斌等参与展览会的方案设计,还有不少美工人员、讲解员、建筑工人等。而唐老也作为其中的一名工作人员,参与到了筹备工作中。

  “我们为新中国十周年生日而欢欣鼓舞,把参与筹备看作一种荣耀,所以人人振作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夜以继日拼命干,不计报酬,从不喊累叫苦。”他笑着说。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建,展览会于10月1日在镇中心小学(绸业小学)隆重开幕,前后持续了约一个月。展览会设有十年成就馆、技术革新馆、重工业馆、商业馆、文卫馆等,展示了盛泽镇十年来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所取得的成就,陈列了自动换梭机、挖花机、飞轮快机、发电机、电缆等新产品和盛泽特产,可谓琳琅满目,展会还介绍了洪金凤等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参与筹建展览会的过程,自己受到深刻生动的社会主义教育,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自豪。”唐老如是说。

  第四帧:晚年幸福 定格:80大寿

  最近一帧相片是一张全家福,那年正值唐老八十大寿暨钻石婚纪念,双喜临门,那天唐老办了两席寿宴,四世同堂其乐融融,他的脸上也始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图5)。

  端详着像片,回首自己30余年的从教生涯,桃李满天;看席间子孙满堂,前来祝寿,其乐无穷。“不过——”他指着相片中的小儿,语带憾意地说,孩子自小脚上长有纤维瘤,后日见增大,大得如同象腿一般,给行路造成了艰难。近年来,因为患处溃烂,导致肌肉坏死,甚至危及生命,于是在去年进行了截肢。

  所在的目澜社区工作人员闻讯后,前来慰问,并帮忙牵线搭桥,与区残联联系装假肢的事宜。当年,区残联特地派员上门打样,免费给孩子装上了假肢。说到这里,他眼眶中充满了感激的泪花:“真的要感谢政府的关怀,真正为民办了件大好事!”他那肺腑之言,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2015/7/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