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鉴赏的困难及其解决

 老刘tdrhg 2018-05-22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古诗鉴赏属于语文极高的能力层级,对于当下高中生来说,不能说难度不大。难在哪,读不懂,赏不了。

近几天学生自主复习,有这样两首诗,学生就觉得挺困难。

第一首是唐代崔曙的《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全诗内容如下: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第一处难点是颔联“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想不明白,这一联上句是写夏天景象,下句是写春天景象。

第二处难点是不明颈联的典故。

第三是这首诗的情感理解不透。

第一处,确有难度。这一联可以这样理解:三晋的重重云山全向着北方,崤山二陵的风雨从东边飘来。怎么也找不到夏天和春天景象的依据。其实这两句不过就是写临时远眺所见周围景色。可是选项设有这一内容,要肯定下来极不容易。或许文科生要好些,毕竟他们有些地理气象常识。

第二处涉及到老子和河上公。说的是老子骑青牛西游至函谷关,守函谷关的官员尹喜忽见紫气东来,知有圣人至。尹喜留下老子,于是老子写《道德经》一书,著书五千言,尹喜后随老子而去,不知所终。河上公,汉文帝时人,传说其后羽化成仙。这是学生不知道的。当然这一联字面义没多大问题,意思是当年守关的地方官谁认识?河上仙翁一去就不再回来。

由于这两联诗句,导致学生对这首诗的情感理解不透。学生关注的是注解所提的应酬诗,对诗人愿与好友刘容陶然共醉的愿望是能领会到的,而其中的这样一些情感就体会不出。

1、感叹历史变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表达富贵荣华转瞬即逝,奔波仕途徒劳无功,不如归隐

第二首是张炎的《阮郎归·有怀北游》,全诗内容如下:

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瞥然飞过水秋千。清明寒食天。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醉中不信有啼鹃。江南二十年。

【注解】张炎经历国破家亡的惨变后,誓做大宋遗民,不为元朝做事。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九月,张炎与好友被逼为元宫延缮写金字藏经。此次入京约有半年的光景。本词是他在离京二上之后写的追怀他那次京都生活的小词。

这首词学生读不出词人对京都女友的深切怀念之情。不知道“水秋千”这一游戏。想不明白清明寒食节怎么会出游。

而词艳游有关。上片写大都的盛况。“钿车骄马锦相连,香尘逐管弦。”写大都街上,车马豪华,多不胜数,前后相连,络绎不绝。这一句写士女欢游,场面豪华热烈。 次句用“香尘”、“管弦”进一步描绘游乐活动之盛,同时又谊染了气氛,使之更表现出盛况空前。“瞥然,飞过水秋干,清明寒食天。”“水秋千”原指南方在秋千架上翻筋斗跳水的一种游戏,在这实指与此相仿的北方的荡秋干。突然间,见秋千荡起,才醒悟到原来是清明寒食节。《天金遗事》载: 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筑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玄宗) 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相与仿之。流传民间,使寒食节以秋千为戏。以此作者可知是寒食节。短短几句,钿车、骄马、香尘、管弦和飞动的水秋千,组成了一幅“清明寒食天”的宏观景象图。

词的下片写词人追怀京都生活中与一位女郎的一段缠绵往事。 “花贴贴,柳悬悬。莺房几醉眠。”“莺房几醉眠”,可见词人与“莺房”的女主人关系非同一般。“花贴贴,柳悬悬“正表现了两人缠绵的生活。 “醉中不信有啼鹃”,“啼鹃”是悲苦的象征,杜鹃啼血既是悲苦,又是离别的象征。作者不相信与那位女郎会有离别悲苦之事,不相信会离开她。但事与愿违,终又劳燕分飞,天隔方,只能将深深的思念留在京都,直至二十年后还时常想起。

由这两首诗词可以见出学生古诗鉴赏的困难,不仅仅是诗家语,还有地理、官职、典故、习俗等文化常识所形成的障碍。

古诗鉴赏与当代的中学生之隔,不仅是语言,还有文化。其鉴赏困难的解决非一两种方法,非一时半载,需要一定的积淀,包括语言、文化的积淀,包括经验与方法的积淀。

高中甚至初中,这长达六年的时间,须得让学生在古代诗海中徜徉,由读而感,由感而悟,不断熟悉,不断积累,不断提升,这才有望达到高考古诗鉴赏考查的目的,才有望为学生继续研读古诗打下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