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劳宫 【位置】 手掌背部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作用】 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发汗解表。 【主治】 一切寒证,如风寒感冒、腹部寒痛、肠鸣泄泻、消化不良、脱肛、遗尿等。 【操作】 揉法为主。揉100~300次。或掐或揉,称掐外劳宫或揉外劳宫。 【临床应用】 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要穴,兼能发汗解表。临床上用揉法为多,揉外劳主要用于一切寒证,不论外感风寒、鼻塞流涕,以及脏腑积寒、完谷不化、肠鸣腹泻、寒痢腹痛、疝气等症皆宜,且能升阳举陷,故临床上也多配合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丹田等治疗脱肛、遗尿等症。 【引文】 《小儿按摩经》:“掐外劳宫,和脏腑之热气,遍身潮热,肚起青筋揉之效。”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外劳宫止泻用之,拿此又可止头疼。” 《保赤推拿法》:“掐外劳宫穴法……脏腑积有寒风热气,皆能和解,又治遍身潮热,肚起青筋,粪白不变,五谷不消,肚腹膨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