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第八期】762厂 杨红梅— —春在枝头

 秦岭之尖 2018-05-22



平安!感谢您一直以来对秦之三线的关注及赞赏鼓励,盼望在新的一年中,您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支持本公众号。

秦之三线微信公众号于2017年3月25日正式开通,由陕西铜川762厂子弟创办,旨在挖掘和记录三线建设时期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牢记三线建设历史,展示三线建设的创业历程、成果和精神面貌

建立之初,秦之三线以转载文章为主,原创为辅。主打“简明易懂,还原历史”,力求让每一位“三线人”以及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能看懂、获益。敬请弟兄姊妹多多帮忙推广宣传。



游游冬按:请先看看文后一些对话:



草原紫琅*杨红梅:陕广的春天。

晶晶:都看不出来在陕广里了。

草原紫琅*杨红梅:@晶 陕广附近的小花园沿路。

晶晶:小花是二月兰吧。

云中漫步:@草原紫琅*杨红梅 亲爱的,太棒了,我看好像是樱花,晚樱,碧桃,连翘,垂丝海棠呢 。

晶晶:春花满径 。

草原紫琅*杨红梅:@晶 一场春雨后,天空如洗,拿着手机这一路狂拍。拍的好不好不重要,心情是真好。

晶晶:太看出来啦 你同此花 春意盎然 。






游游冬按:
       文中的照片不是陈旧的陕广小区的,而是在小区外围拍摄的;三线二代草原紫琅*杨红梅的经济大概并不富裕,但是精神生活很富有,见【草原紫琅.雪】《牵手二十载,依然是最初的温度》http://user.qzone.qq.com/625971877/blog/1486090079

       她朴实无华的心情和语言:“一场春雨后,天空如洗,拿着手机这一路狂拍。”“心情是真好。”,体现了有颗真善美之心的人们,在平凡的生活里,向往着美好和希望。因此,“拍的好不好不重要”转载这篇春意盎然、自然无声的美篇大家共享。标题想改为《春在心头》!



我们还可以重读她的文章:

马勺童真(一) -水火无 情http://user.qzone.qq.com/625971877/blog/1346720953             
马勺童真(二) 家在儿时  http://user.qzone.qq.com/625971877/blog/1346811347  
 马勺童真(三)舌尖童年      http://user.qzone.qq.com/625971877/blog/1346912913 ;     
 马勺童真(四) -五彩童年  http://user.qzone.qq.com/625971877/blog/1347026641 ;          
 马勺童真(五) 青青校园  http://user.qzone.qq.com/625971877/blog/1346912913





延伸阅读



1马勺童真(一) - 水火无情


     打开记忆的长河,那些想起的和不去想起的年少青春的岁月,有些已经远去,唯独你是我不能忘去的记忆,你承载着我儿时那最快乐的时光,承载着父辈们艰苦奋斗的青春岁月,承载着太多的情感记忆-----马勺沟 我们回来了。
     2012年的7月28日虽然它不是什么大的日子,可请记住这一日,一群在山中长大的孩子和为之奋斗青春的父辈又回到了他们曾经生活战斗的地方寻找当年的足迹,追寻儿时的梦想。
     在这个转弯的地方有个很深的水潭,放暑假的时候,我们都爱下河去玩,不过是瞒着大人的。大人们常常告诫说:不准下河,河里会有洪水 ,会被淹死的,很危险!(可那时我总是不明白,又没下暴雨哪里来的洪水,长大了才明白,上游下雨洪水时会冲下来的)可是谁能挡住下河游玩的诱惑啊,到小河里去摸小鱼捉螃蟹,在小河里打水仗那是再开心不过了,别看现在的水不大了那时的水可大了,尤其那个水潭,水底还有小的漩涡,那是男孩子属地,经常在午后看见一群男孩在那游泳嬉戏 。孙诚就曾在这个水潭差点淹死,幸亏一位姓侯的叔叔发现把他救了上来。(孙成在拍这张照片的时候兴奋对我说; 我对儿时失忆了 但这里我想起来了.....)还有我们的大队长,虽然不是在这里游泳,但那次也是如此的让人惊心动魄了,那年在广州我们聊起儿时的那些事情,倪兵还说起当年和大队长一起游泳的的那危机场面,他说:我对海云很内疚的,要不是我海云差点淹死了,我问他‘怎么和你有关啊? 他说:其实那次我们遇到危险都在往岸上游,不知道怎的谁突然抓住了我的脚,我本能的踹了一下,谁知道是海云啊,就这样海云被我又踹到了河里。 倪兵当时吓得一边哭一边跑一边喊“救命”,碰见了王伯伯,王伯伯一边往出事地点跑 ,一边高声的大喊,告诉河堤上行人,就在离出事水域200米的徐伯伯听到了,只见他一边跑一边脱衣服,一下的跳到河里。潜进河底救起了我们的大队长,就在王伯伯和闻讯赶到的人跑到出事地的时候,大队长已被救上来了,徐伯伯正在给大队长做人工呼吸,并且大人们拦住了铜川市医院的车紧急送往市医院真是大队长福大命大啊,没想到一路的颠簸和抢救车还没到市医院,大队长就醒过来。感恩来自父辈的爱,不然也不会有这次的寻梦之旅了。
     大约还是在那一年,那是个礼拜天,我和妈妈弟弟在家,妈妈在给我们做衣服,突然我家的门被推开了,只见孙爸爸和几个人一下冲进我家:快你家着火了!说着就打开了后门冲到了院子里,我和妈妈惊讶的看着这一切,还没明白怎回事,只见邻居们都拿着水桶往我们家后院加盖的小仓库泼水,妈妈回过神来才看到,我家的小仓库不知怎么着火了,因为小仓库房顶是一层油毛毡,火势一下大了起来,眼看着就要烧到这排房子的总电源线了,而最糟糕的是,那天停水,只见邻里的叔叔阿姨们把自己家缸里的桶里的储存水都拿了出来扑灭了大火,后来才知道,是弟弟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不小心点燃了刨花引起的大火。真是万幸啊,要么说远亲不如近邻呢说起火,顺便说说大队长这一届的几个顽童点起了纸坊医院山头的那场大火。下午放学,几个男同学沿着河堤往纸坊走,边走边玩到了医院的山头。说起了他们刚刚看过的关于英雄邱少云的故事,其中一个说:我们也来点堆火,看谁最勇敢把能把它扑灭,那是秋冬季节了,山上的草都
干枯了,草很容易就点着了,只见几位“奋不顾身”的小英雄很快围拢过来几下就把火扑灭了,如此反复乐此不疲,他们在点燃最后一把火的的时候,为了能更加体会英雄的精神,他们决定的等火着的高点在扑灭,可没想到天公看他们这么玩开心也来凑热闹吹起了一阵大风,结果可想而知了,那山上都是松树柏树,,在一阵慌乱的救援后,火势不但没有被控制反而蔓延开了。这时候也快到下班的时候了,火也扑不灭几个小英雄只好作罢带着惊慌余悸跑回了家,据说在路上还碰到了一位叔叔,问他们,那山上怎么着火了,是你们放的吗?(不知道啊,一脸惊慌和无辜的表情)那一次的大火烧得很厉害,厂里的职工当地的村民(据说还有铜川的消防车都来了)都跑到上山救火,很长时间才扑灭。而我们的小英雄们在下班的最后一刻赶回了家,先洗把脸,照了个镜子,一照才发现头发眉毛不知怎么都烧糊了,赶快捋捋头发,然后慌张的打开书包摆好课本,稳稳神拿出铅笔,唉 铅笔在救火时也不知怎么都摔断了,算了先摆好姿势压低脑袋别让爸妈看到,还好大人们进家只是问了问作业写完了吗,说了句出去玩吧竟然一点都没发现。就见比兔子还快的跑出了门。(有次到秀芳姐家玩,也不知怎地说起来,“我弟现在还那样呢,去郊外玩,看见枯草总是想去点,看来是那时落下“病根”了)。类似于这样的故事,在我们那顽皮儿时不知上演了多少,因为顽皮,因为不好好的学习被父母修理时的眼泪,在
今天回想起来却是如此的真挚的情感充满着童真童趣。

2马勺童真(二) - 家在儿时


     家在心里、家在脚下、家在儿时的梦里......    

     我的家在靠近纸坊生活区的入口处的一排房子,我家是第一间,孙成家是第二间。当年还有个不小的院子,院子里养的鸡还种的苹果树。04回来的时候房子的地基还在, 孙成家的苹果树还在,如今真的是只在记忆中了。我最早的关于马勺沟的记忆就是在这里,最早记忆中的小伙伴就是站在我身边这次寻梦之旅的摄影师-孙成。我刚来马勺沟的时候,是没有那排平房的,记得是个土坯的小四合院的样式,我家右侧是大庆家(只记得儿时有这样一位小伙伴,他家离开马勺沟要更早些)左侧是孙成家。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与孙成相见就是在这小四合院的一个午后。一觉醒来听到一阵哭声,问妈妈,妈妈说是孙成在哭,他在家睡觉,睡醒了不见爸妈在家就爬在窗户上哭起来。妈妈给我穿鞋让我去院子里哄他玩。来到院子里只看见一个瘦瘦的小男孩爬在窗子上哭,问你为什么哭啊,我们一起玩好吗.....后来那个四合院的小土坯房拆了,盖了两排平房,我们依然是邻居
,现在有时候妈妈说起来还在埋怨爸爸,我额头上有个很长的伤疤,那是我和爸爸一起到建筑工地看我们家的房子时,我从自行车上摔下来造成的。呵呵,头上缝得十针竟是我家房子的建成礼哦。写到这里,多少记忆的片段浮现在眼前。先说说桔子的故事吧:那是一个寒假的下午,地点孙成家  ,我和孙成写完寒假作业孙成拿出一个桔子对我说吃吧 可好吃了。掰开一瓣放在嘴里那桔子酸酸甜甜味道好极了,那时物质还是匮乏的,那一篮子的桔子对我来说是不能抗拒的诱惑,于是一个主意在心里酝酿而生:孙成,这样吧我爸爸给从厂里带回来很多的本子我和你换桔子好吗。看着我手里的一摞本子孙成犹豫的同意了,结果可想而知,那一篮子的桔子被我俩结果的还剩几个了。晚上看完电影回家的路上,听见孙爸爸和我爸爸在说着什么,我的心一下揪起来我知道是在说桔子的事情。回到家爸爸把我狠狠地骂了一顿。第二天,我问孙成 你爸爸骂你了吗? “没有,我爸只说我笨死了,看这下没橘子吃了吧?

     十几年后的一次相聚我们还说起这段趣事。
     而在这里留给我最温暖的记忆是妈妈。依然是一个冬季,那时的山沟冬天是实实在在的冷啊,房檐上垂挂着冰柱,窗户上结满了霜花。那个清清冷冷的早晨,妈妈和往日一样早早的起来蒸了一锅的发糕(一种用玉米面和杂合面做的类似馒头的食品,现在依然有卖的,不过都是白面加一点玉米面做的,也只为吃个新鲜了),我站在妈妈身后看着她把一锅蒸好的发糕下屉,锅里还有几个白面的馒头,妈妈拿了一个馒头给我,我正要吃回头却看见有两个冻得瑟瑟的小孩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家的门口,好像是兄妹眼巴巴的看着我手里的馒头,我怯怯的叫了声妈妈你看,妈妈回过头看着兄妹俩,那俩孩子穿的很是单薄,身上的棉袄打得都是补丁,脸冻得通红,小手藏在背后怯生生的看着妈妈。妈妈蹲下身子问:你们饿了是吗?那兄妹俩点点头,妈妈什么也没再说,把锅中的那几个馒头拿给了兄妹俩......那一天 妈妈给我上了人生第一堂课,内容就是温暖、善良。(七十年代中末期虽然生活能好些了,可是那时的粮食都是有定量的买东西都要凭票粮票油票 布票....买东西也是有限量的)

3马勺童真(三)- 舌尖童年





      五月份山里的槐花开的最盛,老远都能闻到那香甜的味道,会爬树的孩子们爬上树把摘好的槐花扔给站在树下的孩子,抓上一把放到嘴里那股香甜是儿时对“甜的”另类的记忆。(进厂区的那个坡上最多,其次是纸坊石窑洞那里)学校门口有时会有来卖零食的,品种不多,就那对我们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好吃的了,有糖稀可以买2分 五分 一毛多少不一;  红薯干一毛钱一缸子 ;还有一种叫“蜂蜜糕”的那是一种棕色的自制的糖,甜中带点微微的苦,也是几分钱一小块。偶尔有卖冰糖葫芦的,卖冰棍的,那是我们吃的冰棍就是白糖做的,还有豆沙冰棍,那豆沙冰棍真的是用红豆 绿豆制作的,买冰棍的时候我总对那个卖冰棍的“小个子”说 ;我要豆子多的。说到甜。最正宗的是大白兔奶糖了,对我们来说那时的大白兔奶糖无疑象现在的奢侈品一样可望而很难及。很贵的。那时候买啥都是凭票的,什么都是限量供应的,再说只有较大的城市有供应,如果恰逢爸爸在上海出差爸爸会千方百计的给我们买上一点回来。还不告诉我们,只是偶尔的给我们拿出一块来吃,放在嘴里慢慢的品啊,吃完了糖纸也不舍得扔放在鼻子上闻啊闻的回味半天。

  

      酸溜溜,大家还记得吧?那是一种长在山上的小灌木的叶子,那叶子吃到嘴了很酸的,生津止渴哦不过很好吃,却不容易找到。后来铜川市某个饮料厂还把它做成了饮料取名也叫“酸溜溜”,那还是在我们迁出马勺沟后我在咸阳的某个商店无意中发现的,还特意看了看它的说明资料。


      山里的野生蘑菇那味道真是鲜美无比的,不过一定要会识别毒蘑菇。记得每年到了雨水较多的夏秋交替的时节,在下过雨后妈妈就会到山上的树林里去采摘,采摘回来洗干净,不加任何辅料的做出一锅鲜美无比的烧蘑菇,那真是比肉都香啊,每次妈妈说“:你们先别我先吃,我没事你们再吃吧。看着那一大碗的烧蘑菇我们那里还顾上那么多啊,妈妈的话音还没落,那美味已在肚子里了。

野味 

      在马勺沟的时候,很多人家都有猎枪,那是爸爸们和男子汉的专利。山上有野兔,野鸡,黄羊,据大人们说早先还有狼,野猪什么的。逢到礼拜天或者休息的时候,大人们就会或者单行或者几人相约去山上打猎,我们这些孩子就满怀期待的在家守候,等着大人们提着猎物回来好一饱口福。

烤制品  

      冬天的时候家家都会生炉子取暖,爸爸妈妈也会在炉盖上放些花生核桃之类的坚果,炉膛里会放些红薯土豆烧烤。尤其是在晚上吃过晚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炉子周围,妈妈织着毛衣,爸爸打开收音机,我们一边听着广播,一边剥着花生或者吃着其它的烤好的食物那烤制食物的香味弥漫在

整间屋子都是,梦里都在舔着嘴唇。

炸带鱼
     每逢到节假日的时候尤其是春节,整个马勺沟都能闻到炸带鱼的香味。(带鱼,那时候也算是职工福利了)带鱼洗净用佐料腌制后放在锅里炸制至金黄,出锅放在一边的时候,我和弟弟总会趁妈妈不注意拿出一两块先解解馋。妈妈总会说:看馋的,还没做好呢,一会还要红烧呢。

格瓦斯 


     70年代末 80年代初的一种饮料,类似于汽水但也有点度数的,味道甜甜的是酒和汽水混合的味道,口感还不错,格瓦斯那是我最早知道的饮料。小孩子喝多了也会脸红上头的。但那也不是是常能喝到的,只有过节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才会买那么一两瓶。我记得是两毛多一瓶呢。

爆米花  

    爆米花可是我们儿时不可或缺的零食了,现在的爆米花能翻出几十种口味,什么巧克力 ·奶油 草莓.......我们儿时的味道就是甜的。是用一种专用的口小肚子大能个封闭并在火旋转的“锅”“嘣”出来的。感觉隔很久“爆米花”的伯伯才会来一次,那是我特高兴的时候,赶快从家里拿一些大米,包谷豆,还有各类豆子什么的,只要是能“嘣 ”记得是“嘣 ”一缸子是一毛钱。只见老伯伯先把材料倒入锅中,在往里放些糖精。(那时候放的都是糖精,每次放糖静的时候都要和老伯伯说:多放点,多放点啊.生怕放少了,那会儿也没人注意起食品安全问题)爆米花出锅的时候真可以说是“惊心动魄”,只见把锅双手提起伸进在早已准备好的一个铁笼子的口里,真是只听“砰”的一声巨响,一阵白色的烟雾散去,那甜甜的,洁白的爆米花如同一个个绽放的茉莉花,那香甜气味在空中回旋。

水果罐头

    对我来说这和大白兔奶糖一样的奢侈了,那时候的水果储存主要是用罐头的方式,所以一瓶罐头也是蛮贵的,家里一般都是不轻易的买的。记得有一年我生病高烧了几天,也吃不下东西,爸爸给我买了一瓶桔子罐头说是给我加点营养,那爽爽滑滑甜甜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还在舌尖萦绕


    在马勺沟的时候 尤其是纸坊那一片的生活区,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小院落,每年到了春季都会种上一些瓜果蔬菜 ,在养上几只鸡鸭来,以丰富自家的餐桌。我记得我家养了十只鸡,天天都能收2-4枚鸡蛋,院子里好重的西红柿茄子辣椒什么的。最喜欢吃的就是西红柿炒鸡蛋。用西红柿汤拌米饭真是很开胃。那个时候大家基本上都是住平房  ,所以每到下午的饭点,尤其是在夏天把小饭桌摆在院子里,你看那才叫热闹呢,尝尝我家菜,吃吃你家饭,有一句没一句的边吃边聊着,那浓浓的人情味,那邻里间互助友爱的情谊在当下这个时代正在远去。物质丰富了,市场繁华了,有时候我会在家依照儿时记忆中的美食的作法去做的时候,可再也吃不到记忆中的那醇美味道了。我的味蕾迷失在这繁华的时代。

4马勺童真(四) - 五彩童年;


     虫虫5岁了,我常会给她讲我们小时候的故事,有时她也会问我,你们小时有这吗有那个吗? 你们有我这样的玩具,你们也吃肯德基吗? 我笑着摇摇头:妈妈爸爸小时候这些都没有的。“那你快乐吗 那你们有什么啊” 现在的孩子真是应有尽有了,可是他们好像没有我们儿时快乐。我们那时都是自己或者大人制作的玩具,跳皮筋 扔沙包 跳格子  抽陀螺 打弹球 滚铁环 踢毽子  抓石子 ·拍画片· 做冰车在冬天里下河滑冰  做弹弓  有些男孩子自己还会做弹弓抢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孩子们都会点上各
式各样的纸灯笼玩。(有的是爸爸妈妈给做的,有的是买的。)那时的的小灯笼真的是很漂亮也很有意思的小马灯小兔灯 太阳灯 ..... 在灯笼里插上一根小蜡烛别提多美妙了。那小小的灯火 如同一颗颗小星星与天空中的明月一起照亮着冬季的小山沟。打灯笼的大都是小点的孩子和女孩子多一些,对那些小男孩和高年级的男生这一天最高兴的不是打灯笼而是“打灯笼”,一个或者几个人或藏在某的地方或像游击队员一样,等到看见有人打着灯笼,老远的就举起弹弓瞄准  只听“啪”,灯笼打破了,还不甘心再打,就听见“啪啪”就听见小孩子们在乱喊,“灯笼着火了”,然后就是一串的小孩的哭声,和跑出屋来看的大人的骂声。

    春天的时候,用柳枝条编个帽子.花环,女孩子在上面插上小花戴在头上,玩公主王子的游戏,男孩子戴着柳枝编帽子玩打仗的游戏,或者折一枝较粗的柳枝,把树皮里面的枝条抽出来做成一个柳笛,那声音很好听;还有刺玫果,把那红红的果实采摘回来稍加处理用针线穿成一个个的项

链手镯;到了夏天麦收的时候,会到地里摘把麦子,然后搓去皮,在手上吹吹放到嘴里嚼,嚼阿嚼啊的;最后嚼的筋筋的竟然能吹出和泡泡糖一样的泡泡;把吃完的冰棍棍积攒起来,可以玩“挑棍”的游戏,看谁赢得冰棍棍多;

    每到了夏季得夜晚,总能看见那点点莹莹的光在夜空飞过,那是萤火虫打着它的“小灯笼”。(后来知道萤火虫对环境和生态的的要求是很高的,有萤火虫的地方说明那里的生态环境比较好)为了学习古人囊萤映雪的故事,于是扑捉了许多萤火虫放在自己的蚊帐里,那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光,好像是许多的小星星,仿佛睡在苍穹的夜,让人无限的遐想。  斗蛐蛐儿时真是充满着乐趣,什么都能信手捏来什么都可以让我们玩的不亦乐乎,斗蛐蛐主要是男孩子们的游戏,在草丛或者砖墙缝中逮蛐蛐,一般都是在晚上,听蛐蛐的叫声,轻轻地翻看砖头或者拨看草丛用手轻轻地一扣,把它放在蛐蛐罐里,用辣椒籽喂养(据说那样的蛐蛐斗的时候才厉害)半天只见三五个伙伴抱着自己的宝贝斗蛐蛐。蛐蛐在罐里面斗,我们围着呐喊,有时真是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斗败的不甘心,胜利的骄傲的抱着自

己的宝贝目空一切的样子。

    秋季爬上高高的麦垛玩捉迷藏;捡拾落叶把落叶的叶片除去留下根茎部分,两个或者三个人就可以玩'拔根'游戏,冬季下河滑冰,下雪的时候滑雪玩,我记得我爸爸给我坐了个小冰车,可是不让我去河里说危险,于是我就在我家小院里泼了很多水等它结冰,哈哈一个小小的溜冰场诞生了,很开心的。玩泥巴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开心的事,用泥巴做出各种造型的小玩意,然后放在窗户台上晾干。我记得山上有一种类似现在橡皮泥的“白胶泥”,那是一种的白色的粘土,学校的那个山上能多一些不过也得仔细的找,挖出来可以任意塑造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啊什么的,干了后再涂上颜色,很有成就感的。扑蝴蝶·粘知了·爬到树上掏鸟窝·下河摸鱼· 捉螃蟹 .....虽然没有那么多物质上的满足,可那亲近自然。自我创造的能力,那种快乐是现在孩子无法比拟的。

5 马勺童真(五) - 青春校园;


     “要上学了,可不能在这么疯玩了,从今天开始你要学写字了”爸爸说。记得那个夏季,我是在父母的严管下度过的。每天练习写字,做算数因为爸爸说我们这一波的小孩入学时要有个摸底的考试(唉,应试教育从我开始)。不过还算好,经过几个月的填鸭式的学习,我的考试成绩还是不错的,好像听我爸爸说都在90分左右.。告别学龄前,学生时代开始了。
背上小书包和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来到学校,找到自己的教室,一位很随和而又带有几份严肃的短发的老师在教室门口迎接着我们这些新生,她就是景老师。(一年级新生分成两个班   一年级一班 班主任 景兰花老师 ;  一年级二班  班主任 李亚平老师; 数学老师 宋来师  ;美术老师 杨云 ; 音乐老师  黎老师   ;体育老师  孟老师; 当年晶晶  京伟都在二班,我 孙成 王伟  王晨  艳华  新颖 艳萍 邵蕾 赵昱 ...都在一班)

     上学的第一天上的什么课想不起来了,好像就是排座位、排队型,一些基本的东西,不过我到是认识了许多的小伙伴,记得我的第一个同桌是一个扎着两个小刷子脸圆圆的女孩,她就是萍萍,后来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一起放学一起玩 一起去幼儿园接弟弟.......还记得那个暑假,萍萍上我家来玩,我拿菜刀给萍萍切西瓜一下把大拇指剌了一个大口子,萍萍给我用卫生纸按住伤口带我去医院找她的妈妈给我包扎到现在这个伤疤还在呢;记得,我俩都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在领了奖状后回家,萍萍家的炉火灭了,萍萍找不到点火的纸,就把奖状烧了点炉子,回来她爸爸还问她奖状呢,“我点火用了”她爸爸觉得还挺遗憾的表情,那可是人生第一份的荣誉啊。(儿时就是如此的率性简单童真质朴,若干年后去想起才发觉我们早已被名利被现实诸多的烦恼所困而不能自拔)。


校服 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 红领巾 是我们小时最美的服装搭配。


大队长  

记得第一次参加少先队活动,看见一个 戴着红领巾, 手臂上有别着'三道杠'的高年级的男同学,手里举着大队旗,那神气让人好生羡慕,后来知道那是大队长 ,品学兼优的学生,这是队大队长最初的记忆,用现在的话说是也是大队长的”粉丝“了。

张霜叶 

张霜叶的体育,尤其是跑步是全年级甚至学校都数一数二的,她家在靠近金锁的党校住,很多年过去了虽然都杳无音信我却始终没
能忘记她。这次回铜川我是满心期待的希望能见到她,可这个儿时的小伙伴似乎只能在记忆里了......     

也说“三八”线   

上学的时候,在小课桌上总会明里暗里的看到一条线,那就是“三八”线,虽然它和朝鲜战争无关,但是却被我们引用的经典。那时候只要是男孩和女孩同桌都会画一条“三八”,尤其是男生总是以这条线来欺负女生。那时候只要是男孩和女孩在一起总会遭到其他同学的起哄。于是给自己很童真的世界带上一个小小的面具,在学校里为了争课桌,为了表示自己的骨气那还真是“打得”不亦乐乎,可是回到家那还是好朋友好同学,只是都是悄悄的  (唐山的那位同学你还记得吗?有一次你竟然把桌子的三分之二划走了,我一过线你就用胳膊肘使劲的撞我,太气人了,反击之 不过那天好像是以我的胜利结束的“战斗”.
文具盒的小风波  

不知是哪位同学的爸爸从外地回来给她带了一个我们从没见过很漂亮的文具盒,那个文具盒是塑料软包面的,上面有着很漂亮的图案,并有磁铁的开关,打开文具盒,里面是上下两层,一层可以放铅笔钢笔,底下一层放铅笔刀橡皮... 里面的盒盖上居然还有一个小镜子。我们这些女生那叫一个羡慕啊。这么高级的铅笔盒啊。后来,晶晶的爸爸也给她买了一个,带到学校一样引起不小得反响,都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一个呢?有新的铅笔盒了,晶晶对我说:梅梅,把我的那个旧的给你吧,你看你的都坏成什么样子了。的确我的那个铅笔盒已是在报废的边缘了,于是很高兴的接受了晶晶一片心意。结果我刚用的半天,那个下午我俩一起写作业发生了争执,晶晶;“还我的铅笔盒”“给你,有什么了不起啊”我说。至此几天我们都没说话,也互相的不搭理对方,还让其他的小朋友不和对方玩。(我和晶晶那是都属于娃娃头,领着几个比我们小的孩子玩)晚上,爸爸下班回来,我缠着爸爸非要一个高级的文具盒,爸爸被缠的没办法说“期
中考试你要是门门课都95 分以上就给你买。没几天爸爸就去外地出差了,我是可着劲的这个学啊,结果还不错全部达到要求,还有两门是100.一个月后爸爸回来问,考的怎么样啊?我说:都是95分以上,还有两门100 。”“哦 、不错啊,可是我忘了给你买了”“爸爸,你说话不算数,你
骗人”我快哭了   。这是爸爸从身后拿出一个白色的文具盒,我跳起来一把抢到手里 :'太漂亮了,太漂亮了  ,谢谢你爸爸!”(那个文具盒真是很漂亮,到今天我都记得,文具盒整体是白色的   ,正面画的是一只美丽的鸟,它有象凤凰一样的羽毛,在唱着歌...)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在河堤上老远的看见晶晶在我前面,我快步的赶上她,告诉她,我爸爸给我买文具盒了。“是吗?我看看”.......  于是两个小伙伴又和好如初了。

儿时演过的节目   

印象最深的是厂里组织一次大汇演,学校从各年级挑出学生组成了学校的合唱队,唱的什么我不记得了,到是影响很深记得那次服装是统一的白衬衣红色背带裙,头上扎着红绸子的蝴蝶结,表演那天我们的放了学,老师还给画的妆(那是我第一次化妆)觉得简直是美轮美奂了。老师让先回家吃饭,6点带你在学校集合,我和一个在合唱队认识的高一级的同学穿着演出服高兴地几乎是跑回家的。吃饭的时候都没敢怎么吃,生怕把画的妆弄都坏了。还有就是铜川市的那次演出,不过没有我,那是个小品。讲的是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抓小偷的故事。那次演出有  :晶晶京伟 郭燕 佟艳玲 张西宁 孙成 王娟  王伟 张艳华....(不一定对只是模糊影像 了)

青蛙公主的故事  

到现在我都记得洪老师讲的《青蛙公主的故事》。那是我第一次听老师给我们讲童话故事。洪老师是我们三年级的班主任,她灵活的教学方式,很强的亲和力,她给我们带来的那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正是那种在当时看来很“超前”的教学模式 ,那一段时间我们班是太过活跃,大有管不住的迹象。流动红旗也丢了。有些家长还有学校也产生了疑问,要求洪老师对我们严加管教。(那种教条式的教学)开班会的时候,洪老师并没有很批评我们,只是说你们要好好的认真的学习,每门功课都要认真,不要偏科。然后,就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当然只是讲了一小部分,最后说这样吧;如果你们坚持一周每门课的课堂纪律都很好很认真,下一个班会我就把这个故事继续讲。洪老师将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全班都听得入迷了,老师说先讲到这的时候,我们都还没回过神呢?(在那个信息文化娱乐还很匮乏的时候,看小人书听童话故事那就是一种享受)


 

片尾   
走过马勺沟童真记忆的长河,眼睛湿润了。可记住可写的太多了。真的是我们终于到了可以回忆的年龄了吗?可为什么能够让我魂梦相牵的却是这些最初的记忆和那些最初的人........

紫琅  2012  8 20 完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