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 把孩子教养得有出息不容易,但废掉却是不经意间就能做到的,一个孩子开始废掉的迹象是什么呢? 一、贪图享乐的孩子,是永远不会有未来的 我认识一位妈妈,说是读了某位专家的育儿书之后,决定效仿他的教子经验——放养。 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妈妈从来不管,因为她觉得孩子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至于学习成绩,兴趣是关键,决不做任何强求。结果呢? 三年之后,悲剧发生了。 原来成绩中上游的孩子,三年后,基本是垫底。别的孩子都有一两项特长,她的孩子呢?没有任何特长。 玩手机倒是很厉害。一放学就呆在自己的房间闭门不出,眼睛却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手机屏幕,且时间超过了6个小时。 他戴着耳机,在看抖音视频力的宅男宅女跳俄舞;终于不再刷短视频了——他点开了王者荣耀的图标,然后一边喝着冰饮料一边吃着各种垃圾食品。 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获得短期的快感太容易了。 二十分钟可以打完一把游戏,一小时可以看完半本小说。微博段子张口就来,明星八卦关注得比谁都多,网红的名字如数家珍。 对比之下,学习、运动,太难了吧。而玩游戏、刷视频、看小说最顺应孩子的天性。 尼尔·波兹曼说:“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孩子的自律意识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肆意放纵,只会让孩子丧失最基本的控制力,在将来,这样的孩子没有任何竞争力。 一个孩子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一,便是为了逃避思考而沉溺于即时快感和虚拟的成就感中,不再做长期投入,同时也没有勇气去改变了。 而帮孩子找到一件有长期收益的事情,并从中获得幸福感 —— 这是家长的责任所在。 二、只知谈钱的孩子,已经朝平庸迈进 《变形记》中一个16岁女孩刘思琦,除了张嘴和花钱别的什么都不会。指甲要姑姑帮她剪,衣服要妈妈帮她穿,就连吃饭都要阿姨喂。 庆幸的是,父母意识到了孩子的问题,开始干涉,更严重的后果才没有显现。 其实,被父母养育方式毁掉的孩子,又何止这一位。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一名体型微胖的年轻女子,用手狠狠地拽着一个环卫工人的头发拖行数米,旁边其他环卫工急忙上前拦架。原来是女儿在向母亲要钱!
已经48岁的母亲,依靠做环卫工10多年,抚养大女儿,如今她的女儿孩子都有了,还隔三差五伸手向她要钱,不给钱就辱骂、殴打……这世界真的是不要太疯狂。 家长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辛苦地把女儿养大,到头来会是这种结果? 自己却从来没有反思过这么多年来的包办一切,把困难和挫折都过滤掉,已经让孩子形成习惯:缺乏敬畏之心,母亲压根是不放眼里的。 一个人的性格、处事方式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花盆效应”,指的是人如果在舒适的“花盆”中待久了,就会好逸恶劳,固步自封。 那么孩子的成长见识,将永远停留在原来的那块区域里。而一个孩子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二,就是不愿再走出父母羽翼呵护下的舒适区。 没有打拼的激情,也没用闯荡的勇气,甚至连对自己的未来负责都变得异常艰难,干脆得过且过吧。 三、无知任性的孩子,离深渊并不远 在一些父母眼里,小孩子的天性高于规则。所以可以跑、可以闹,可以肆无忌惮地大声喧哗。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在没有约束与管教的前提下,他们无视规则,因此而酿成了越来越多地悲剧。 3月17日在河南郑州一小区,两个孩子正在乘坐电梯。其中一名小孩突发奇想,尝试在电梯内做伸展运动,一手撑墙,一脚抵住电梯门,然后用力一蹬。 没想到的是,电梯内侧的安全门一下子飞了出去,电梯的主控制板被弹出墙壁,要不是有外墙保护,后果不堪设想。 更没想到的是,事发之后,家长在业主群里转发监控视频,无理取闹:“这电梯是纸做的吗?”“要说物业还得感谢我儿子呢?” 造成育儿教育满盘皆输的原因,还在于父母自己。对于孩子的任性和无知,他们选择了闭眼,也选择了放弃和纵容作为父母的责任。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个孩子开始废掉的迹象之三,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出了事情还有老子给自己撑腰和擦屁股。 从小恶到大恶,只有一步之遥;从熊孩子到犯罪,也只有一线之隔。
无论何时何地,家长一定要教孩子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克制任性”,有些事可 以做,有些事坚决不能做,这种“较量”越早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