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古人的智慧与慈悲!

 传韵轩vs拙言 2018-05-22

觉创428#

前些天和朋友一家吃饭,听她妈妈说了这么个故事:

朋友赵阿姨生活在东北,身体挺好的,老伴常年在宁夏承包工程,儿子生活在上海,她平时独自在家。一天,儿子告诉她,她要当奶奶了,让她收拾收拾,来上海帮忙照顾。老头子也很高兴,从宁夏赶回来,两人准备去超市给儿子买点东西启程。

坐上公交不久,赵阿姨感到胸口发闷。自己平日一个人,也难免胸闷头晕,都这个岁数了,她也没当回事。老伴儿头回见到这情景,吓了一跳,觉得自己常年不在妻子身边,心里很自责。于是好说歹说,让赵阿姨去医院检查一下,没大毛病也能求个安心。

没想到,后面发生的事像做梦一样,完全失控。

入院一套常规检查后,医生说,“看结果心脏不太好啊,多长时间了?”

“偶尔的,以前也有过。今天在车上很难受,就来看看。”

医生:“不是我吓唬你们,病人这心脏情况已经很危险了,再晚一步,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好说。”

老头吓坏了,忙问:“那咋办啊,医生?”

“这种情况就得支架了,而且支一个恐怕还不行,至少两个。家属正好在,你们赶快决定一下吧。”

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的赵阿姨,已经被左右两个护士小姐按扶在担架床上,一回头,呼吸机的氧气管已经到鼻子下了。

赵阿姨也觉得自己很虚弱了,合眼闭口不说话。

一觉醒来,她的心脏已经被多了两个支架。

……

“过去的日子是回不去了。”在上海帮儿子看孩子的赵阿姨无奈中含着后悔。以前只是“偶尔”的难受,如今成了常态。

前几天,一位同学在群里贴出这么一张单子:北京某中医院给一个患者的处方一次开出了九十剂药,每剂三十二味,一次性药费近四万五千元。

不得不说,我被这个处方惊呆了! 若不是处方上清清楚楚写着北京某某中医院的大字并有医生的签章,我绝对不能相信这是真的。这不像是一个病人在进了医院,而像是药贩子进了药材批发市场。

且不说这个三十二味的方子是否靠谱,单单这一次开出三个月的药来,就挺吓人的:病人的病情随时可能变化,如何能保证这一个方子适合病人长达三个月的身体状况呢!?

见过许多的患者,说我们不是不信中医,我们去看过,北京上海正规的中医院啊,都是专家大夫啊,可钱是花了,病没看好啊!

看着这样的方子和这一次开药的花费,我非常同情那些患者。您要是遇上这样的“中医”,您怎么骂中医,我都认!骂得好!

但以我有限的知见,我只能说:这不是靠谱的中医路数。

学习中医以来,关于医学和治疗,我就不再相信“权威报告”、“大数据”什么的,我更相信自己亲自接触的一个个案例。当人生病了面对医生时,那些“80%的此类患者被我们治愈”、“这种病基本上要终身服药控制”之类的说辞对于病人毫无意义。每个生命,一次选择的错误,都可能意味着100%的灾难。我所接触过的一个个病人和其家属,他们的切身经历和一堆病历,远胜过那些冷冰冰的“报告”或“数据”。所有参杂了利益的东西,我都心存怀疑。

这两个“故事”都是真实的,若不是亲耳听到,亲眼见到,我断然不会相信,怎么听都像是“黑”医院的段子。两个例子中,赵阿姨和那位患者都不幸成了医院和医生捞钱的工具。学习过程中,类似的故事经常听到,不断刷新我认知的底线。

一同学习中医的朋友中,大部分人都有过一段痛苦的求医史,不是自己,便是家人。往往是钱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付出许多,病却没好,甚至越来越重了。对于我们这一辈从小受“科学教育”洗脑长大的人来说,放弃正规的大医院、专家教授跑来求助中医,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也是万般无奈之举。

还有些同学,本身就是医院的大夫,中医、西医都有。中医大夫们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西医大夫们转投中医,则是看到了自己那套体系的问题和局限,试图寻找另一条出路。

所有的同学,有一点体会是共通的:当前的医学和医疗制度出现了大问题,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医院,是极其危险的。医院的医生,自己的家人生了病,不去自己的医院治疗。我想这和大学教授不让自己的孩子考自己执教的大学,恐怕说明了同样的问题。

无论是中医西医,首要任务应该是“治病救人”,而不是赚钱或盈利。如果医生或医院把“经济效益”作为主要的经营和考核目标,医疗便成为了一种“生意”,患者便成为了医院或大夫推销其“服务”或“产品”的客户。医患之间信息的不对等和医疗机构的绝对强势,导致患者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出于对疾病的恐惧,绝大多数患者对于医院和大夫提出的方案没有任何质疑的能力,导致许多患者落到倾家荡产、人才两空的境地。

澳大利亚的罗斯.霍恩在他的著作《21世纪的健康与生存》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实际上,现代医学不是艺术或科学,它只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工业。今天,医学工业已成为制药工业的一个下属机构,它现在是世界首富。目前,所有医生都是受金钱杠杆控制的木偶。”

霍恩先生的说法,或许有点偏激和绝对,一竿子打倒一片。但确实也是现实的反映。他说的是国外,但国内的问题往往更为严重,前面的两个例子可见一斑。医疗机构和医生把病人作为创收工具,过度医疗、过度用药,给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的情况时有耳闻,医患矛盾成为了当下的主要社会矛盾之一,也是不争之实。随便网上一搜,相关的报道很多。

经济越来越发达,科技越来越先进,然而人们的健康水平和疾病的治愈率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不能不说是现代医学的悲哀。这种悲剧是对人类“文明”的反讽。

古代中国的医学,是自然的医学,是“天人相应”的生命根本之学。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就掌握了生命与健康的大道,以《黄帝内经》、《本草经》、《伤寒论》等生命文化经典的方式流传下来。在生命与健康的维护中,始终本着“自然、无为、恬淡、寡欲”的原则,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智慧。以此为灵魂的中医在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历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现代西方医学,正如霍恩先生所言,被巨大的经济利益财团操控,已经沦为了资本的工具。“医学界需要疾病的存在,所以它唯一的兴趣是找到能够赚钱的'疗法'”。这句话,想必许多进过医院的患者及亲属都有同感。

初学中医时,老师对我们说的两句话,让我终身难忘:

你们要好好学医,心里要装着众生,众生需要你们!如果真要给人看病,最好吃素,一定要好好修行!

这也是后来让我坚持学习的原因:把学医放在这样的高度,不以一己的健康为限,起点就很高。由于现实原因,我无法做到完全吃素,加上医术不精,格局不高,所以总觉得水平太低,不敢轻易给人问诊。所以,我常把患者带去师兄张医生那边。一位家属告诉我,张医生知道患者看病不能走医保时,特意不用贵的药。单单这一点,他就觉得张医生不一样!

听到这话,我更多的不是因为张医生而欣慰,而是感到我们的医疗现状多么不靠谱!

不论中医西医,医德的标准应该是在医术之上。没有了“德”,便容易成为利欲的奴隶,医生便可能成为杀手。所以,古代中国,学医要从《道德经》、《黄帝内经》和儒家的“仁爱”之学入手。“尊道贵德”、“道为本,术为末”是古人的根本认识。师父会考察弟子好些年,“非其人不教,非其人不授”,除了医术,更重要的是考察德行。这是古人的智慧与慈悲。

中医医生,不需要“单位”,一个人就是一所医院,没有“科”,对病人的一切问题负责,没有责任可以推脱。一个中医大夫如果没有仁心、医术不精、疗效不好,自古以来是无法生存的。这也是古人的智慧与慈悲,对众生的慈悲。

中华古代文化中,医疗和医学曾经是非常发达的。《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许多人据此便妄下结论,认为古人的记录不实:在古代物质条件极其落后的时代,连可靠的人口记录都没有,“春秋皆度百岁”的说法不足取信。

事实上,自春秋以降,中华民族的文化已经在衰落当中,以至于如孔子之圣贤,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周礼。人类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对于物质、技术、欲望等形而下之的追求越来越盛,离生命的本源、离“道”便越来越远。《内经》告诉人们健康长寿的方法很简单:“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神与形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处处显示出古人的智慧与慈悲。

反观当今社会,无不是反其道而行之:饮食无度,熬夜晚起,妄念重重,病入膏肓而不自知。医疗、医学对于“气”是个什么,已经完全不在乎,治疗也只是在围绕病毒、细菌、器官、成分等物质层面在忙活,而没有触及生命之根本:精、炁、神。所以,造成如今“医疗产业空前兴旺,人民健康水平大不如前”的现状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看开头的两个故事,面对眼前古人留下的经典,令人深感忧虑。

医学与医疗的现状,是道德的没落,也是文化的没落。

好在香火未灭,生命根本文化依然有人在传承、坚守

自主选课:给生命“充电”,主题你来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