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古代殿试一整天不吃不喝不上厕,考生能够做到吗?

 涂鸦吧 2018-05-22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罢废于晚清,历时1300多年。学而优则仕。尽管更朝换代,选拔官员模式不变。

基本上有三个等级,一是乡试,省考,考中就是举人(原意为被荐举之贤才),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范进中举考的这才是第一级;二是会试,考中了是贡士,意思是贡献给皇帝选用的“生员”;

三是殿试。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

殿试是最高等级,由皇帝亲自出题、监考,所以,参加殿试、朝拜天子,是古代书生最向往的事。“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贡生考中了进士。

古代最牛的就是三元及第,也就是分别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但是几千年来这样的人没有几个。


(这些大缸除了储备饮水,还可以起到消防的作用,因为贡院的号舍低矮,多为木结构建筑,一旦起火,考生拥挤,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平时用大缸储水以防万一。

因为明清时期乡试,要一连考三天,考生们进了考场就不许出来,考试、吃住都在小小的号舍里,需要大缸蓄水解决喝水问题。)

科举制度模式虽然千年不变,但是也“与时俱进”。

明朝崇祯四年(1631)始设武举殿试,此后愈来愈与文科试规相一致。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始设海归殿试。由于晚清的洋务运动,造就了特殊的群体——海归派,海归派迈入仕途仍需“国考”。一是“遵守国策”,二是遴选人才授予身份——学位,单凭学历不足以反映出真本事。

对回国留学生进行甄别考试,最优者给予进士出身,优等及中等者给予举人出身,并各加某学科字样。

书归正传。殿试时间定为一天,从早晨太阳出山,到晚上太阳落山。

答题之前,不仅要书写自我介绍,还要写清祖宗三代的简历。

考试中,除发给正式试卷外,还发给草稿卷纸,殿试者思考成熟后,往往先做草卷,然后再认真誊录到正式试卷之上。

在天子脚下答卷,要遵从的礼仪很多。皇帝御前不得赐座,考生要双膝跪地答卷,不吃不喝不厕,直到考试结束交卷后才能离开。 跪了一整天,难于想象考生是如何走出考场的。

更难于想象的是,要保证在皇宫考场(清,在保和殿)不吃不喝不厕一整天是如何做到的。

仔细推敲,不吃不喝不厕一整天,对于贡生来说,并不是“人生最长的一天” ,相比几十年的寒窗苦读算不了什么。
(贡院,举人、贡生产生地。连续考9天,吃住在此。设计巧妙,上下两层,下为座位,上为桌子,两块木板合一即为床)
(产生举人、贡生的考场)
(附加:古代学历表

童生--- 参加县试、府试 考中为童生 。(有些时候不用考童生,直接考秀才)
-------乡镇考试前几名,本科
秀才---童生 参加院试 考中为秀才,第一为案首。
-------县区考试前几名,研究生
举人--- 秀才就是生员,也就是庠生(即学校学生的意思),廪生就是高级庠生、公费学生
(享受国家奖学金)。 生员参加乡试,在省城举行,考中为举人,其中第一为解元。
---------省里成绩名列前茅,可以理解为博士
贡生--- 挑选府、州、县(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国子监生)。 ------两院特招的博士生
贡士----举人和国子监生 参见会试,考中为贡士,第一为会元。 所以,贡生毕业就是进士,当然,最后没考过,没毕业的就还是举人。
----全国前300名
进士----贡士考殿试,没有不及格的,都是进士,前三 状元 榜眼 探花。出来至少可以分配七品县芝麻官。)

从皇家层面思考,如此不人性化铁律或许是不错的设计呢。
殿试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通过殿试,贡生的身份才升格为进士。(殿试只考策问一场,是给贡生、进士划分名次,没有落榜者。)
明朝《帝鉴图说》之“召式县令”。原件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大型纪录片《科举》把“召式县令”当作了《宋代殿试图》,其实是错误的。贡生们是没有官帽可戴的。贡生们殿试是跪着的,不会站立,更不会坐着。本是明朝《帝鉴图说》之“55诏试县令”的故事。明朝人画唐代故事,与宋朝无关。)

殿试表面上看来考的是智,其实,也兼有考体的功能。“不吃不喝不厕一整天”,算得上古代皇帝发明的最佳“体能测试项目”。

手无缚鸡之力文弱书生之徒,纨绔子弟浪荡之辈,没有能力、没有胆量走进走进考场啊。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曾益其所不能。哈哈,一次殿试,就相当于接受一次综合素质的检阅。

即将参加殿试的贡生一路走来,历尽艰辛,相信他们绝不会因为“不吃不喝不厕一整天”就功亏一篑。他们在国子监学习的期间,对“长跪不起,不吃不喝不厕一整天”的殿试的严格规矩会训练有素。
殿试皇榜又称金榜,其实就是用黄纸发布的皇帝钤印的告示。

第一名为状元,往下依次为榜眼、探花。

“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状元、榜眼、探花三个人为一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一甲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编修。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在保和殿再经朝考一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翰林院编修、庶吉士,都是隶属于翰林院官职。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人才储备基地。
(国家一级文物,明代赵秉忠状元卷)

因为殿试是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所有金榜提名者都被称为天子门生。皇帝躬亲殿试,君臣关系又加上了师生关系,也是巩固自己的地位,足见皇帝对“人事权”的高度重视。从一个侧面说明“长跪不起,不吃不喝不厕一整天”物有所值。

“一整天不吃不喝不上厕”的殿试,成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唯一通道和捷径,对于身处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来说,是能够把握住这神圣的一天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