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成武圣王阳明《传习录》浓缩成21句话,让你的人生开挂!

 拼搏686 2018-05-22
文成武圣王阳明《传习录》浓缩成21句话,让你的人生开挂!

《传习录》是明代哲学家王陽明的语录、论学书信的简集,为明陽学派的启蒙典籍,流传甚广。“传习”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传习录》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由陽明先生生前所授的弟子们整理编辑。后又于陽明先生身后,几次汇整增补,成为今日所流传的《传习录》。

小编从《传习录》这本书中摘取了21则最经典的文段,只要读透,就能读懂王阳明这个人,从而了解了庞杂难懂的心学体系,让你的人生开挂,走上从未有过的巅峰。

文成武圣王阳明《传习录》浓缩成21句话,让你的人生开挂!

1.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注解】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 有善有恶是你的思想在活动了。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好的知道。有好的作为及去掉恶行都是基于对事物的理解。

2. 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注解】所谓对症下药,正是在摒除私欲上下功夫。觉纷扰,正是内心察觉到纷扰的私欲,因而往静上下功夫,故静坐。觉懒看书,内心察觉到懒看书这一私欲,因而认真看书。私欲萌发时,察觉到,便是良知。当时立即去清除私欲,就是致良知。

3. 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向上则损。

【注解】和朋友相处,一定要互相谦让,那么两个人都有好处,如果互不谦让,那么一定会互相损伤。

文成武圣王阳明《传习录》浓缩成21句话,让你的人生开挂!

4.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存养是无事时省察

【注解】反省自查,时刻存养一刻也不能间断。

5.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注解】人要想成就自己,先要学会克制自己,要想克制自己,要先有一颗为己之心。

6. 克己须要扫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则众恶相引而来。

【注解】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恶念在内心一定要扫除务尽,不留一丝一毫,如果有一丝一毫不尽,那么众恶就会相引而来。

文成武圣王阳明《传习录》浓缩成21句话,让你的人生开挂!

7.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注解】《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谦虚,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一种永不满足,永远前进、自强不息的态度。而宽大的胸怀,不仅是一个人成熟、大气的表现,也是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个绝妙法门。

8.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注解】学习应该反身自省。如果只去指责别人,就只能看到别人的错误,就不会看到自己的缺点。若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指责别人?

9.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注解】人都会犯错,因为犯错是我们走向成熟和成功的必由之路,但一定要善于改过。从孔子到王阳明,都强调改过,孔子盛赞颜回“不贰过”,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这已经是很高的要求了。对于自己的错误,要严格对待,及时反思改正。对于别人的错误,只要能及时改正,我们也要懂得宽容。

文成武圣王阳明《传习录》浓缩成21句话,让你的人生开挂!

10. 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注解】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 “那静时的功夫, 表面看是收敛, 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11.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注解】心里有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信念,就如同心上的疼痛一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我,存善念、行善事,这样一来自然就心无旁骛了。

12.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做枝想,勿做叶想,勿做花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灌溉,怕没有枝叶花实?

【注解】立志用功,就好像种树一样,刚开始发芽,还没有枝干;等到主干长成,还没有枝节,分枝扩散,就会有叶,叶落之后才会有果实。所以初种之时,只管好好培育,不要胡思乱想,乱想也没有益处。一步一个脚印,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文成武圣王阳明《传习录》浓缩成21句话,让你的人生开挂!

13. 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全是务实之心,即全无务名之心;若务实之心如饥之求食,渴之求饮,安得更有功夫好名?

【注解】虚名和务实是水火不融的,一定是此消彼长的。如果务实像饥饿求食,饥渴求饮,怎么还会有功夫务虚名,所以要踏踏实实做事。

14.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注解】种树一定要培养灌溉其根茎,同理,培养自己优良的品德,一定要先学养自己的内心,致其良知。

15. 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注解】只要理解了,为什么非要记住?要知道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本体光明。若仅求记住,就不能理解;若只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读书的目的在于发明我们的本心,就是“致良知”,而不在于记住一个词,一句话。不在于如何去记住书本,而在于如何用书本上的道理启发自我。

文成武圣王阳明《传习录》浓缩成21句话,让你的人生开挂!

16.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傲则自高自是,不肯屈人下。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悌;为臣而傲,必不能忠。

【注解】借用徐悲鸿先生一句话: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傲气之人必当一事无成。一个‘傲’字,是人生最大的毛病。身为子女的傲慢,必然不孝顺;身为父母的傲慢,必然不慈爱;身为朋友的傲慢,必然不守信。

17.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注解】这句话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第二层是说,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第三个层次是说,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18.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注解】我们自己以为懂得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但却未能付诸行动。王阳明认为,原因只有一个,你只是知道了这个道理,却并未真正用“心”去体悟它。

文成武圣王阳明《传习录》浓缩成21句话,让你的人生开挂!

19.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注解】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或者说“致良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达到非常寂然、专一、虚静的时刻,那么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所以说,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在缘木求鱼。

20.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注解】善念萌发之时就要认识到去扩充它;恶念萌发之时就该意识到去遏止它。认识、扩充、遏止就是志,这是上天赋予人的智慧。

21. 人心是天渊。心之本体,无所不该,原是一个天。只为私欲障碍,则天之本体失了。

【注解】心之理无穷尽,原是一个渊。只为私欲窒塞,则渊之本体失了。如今念念致良知,将此障碍窒塞一齐去尽,则本体已复,便是天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