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研究进展解读

 金立明 2018-05-22

5月18日

2018

每天晒30分钟太阳有望提高学习能力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项研究在线发表在了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这项研究发现了阳光不为人知的奥秘——适度接受紫外线的照射,竟可以提高学习和记忆力!

我们知道,紫外线会从多个角度影响到我们的健康:适度的紫外线照射能帮助我们合成维生素D,而过度的紫外线暴露则会诱发皮肤癌。

研究人员们意外地发现,接受紫外线的照射后,小鼠海马区的神经元里,竟然出现了一种叫做尿刊酸(urocanic acid)的分子。要知道,人们从来没有在大脑里发现过这种分子!

研究人员们意外发现的尿刊酸是经典的氨基酸代谢产物,会在组氨酸向谷氨酸的变化过程中出现。后续的生化研究也证实,在这些小鼠的大脑内,由组氨酸到尿刊酸,再到谷氨酸的代谢通路都特别活跃。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人类在神经元内全新发现的一条谷氨酸合成通路。

这个发现一下子就把晒太阳和神经行为联系到了一起。谷氨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据估计,人类大脑中90%以上的突触都会用到它。也正是由于谷氨酸在突触可塑性中的关键作用,科学家们指出,它影响了大脑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研究人员在论文里总结说,适度的紫外线照射能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积极的变化。它可能会提高我们的学习与记忆力,还有可能改善我们的情绪与认知。

在研究里,这些小鼠接受的紫外线照射,相当于晒30分钟的太阳。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晒完太阳后,这个效果能维持至少4小时!

小编点评:所以适当的紫外线照射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小编要去晒太阳了。

5月17日

2018

颠覆!记忆居然可以移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引发热议的研究——他们发现通过注射RNA,记忆竟可能从一只动物转移到另一只动物身上!这项研究发表在了美国神经科学学会旗下的《eNeuro》上,并在学术界带来了大量讨论。

研究人员们清楚地表明了RNA的参与。研究中,他们选择了经典的海蜗牛Aplysia californica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物种曾协助人类探索记忆的储存机制,并帮助3位科学家摘得200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UCLA的研究团队发现在轻微的电刺激下,这些海蜗牛很快就学会了保护自己——在触碰之下,它们会缩起自己身体上纤细的部位长达一分钟之久。相反,没有被电击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反应。随后,精彩的环节到来了。研究人员们分离出了前者神经系统内的RNA,并注射到了后者中。他们发现那些原本没有遭受过电击的海蜗牛,竟也学会了防御——在轻微的触碰下,它们也会长久地缩起纤细部位。相反,接受对照组RNA注射的海蜗牛,则没有出现这一现象。换句话说,RNA能让海蜗牛凭空学会新的防御行为。

“这看起来就好像是记忆得到了移植。” Glanzman教授说道。

小编点评:那以后学习新技能,就可以直接记忆移植了

5月16日

2018

诺和诺德在未来将启动首个临床试验,找到治愈糖尿病的方法

2018年5月16日,诺和诺德宣布增加对干细胞治疗的投入,并将对1型糖尿病的关注扩展到其它严重慢性疾病领域。这一举措实施的基础是公司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SCF)所开展的一项独家合作,通过此项合作达成了人类胚胎干细胞株研发的首个里程碑。

“找到治愈糖尿病的方法是诺和诺德的愿景之一,而最近公司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以及有机会提取到稳固且高质量的细胞株,为1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带来了希望。我们与UCSF的合作也有望加快当前以及未来为治疗其它严重慢性疾病而开展的干细胞治疗研发合作的进度。”诺和诺德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官唐迈之(Mads Krogsgaard Thomsen)表示。

小编点评:治愈糖尿病一直被糖友们所期待

5月15日

2018

1型糖尿病有望迎来新型生物工程疗法

随着最近胰岛组织移植的成功,利用组织移植治疗器官功能失常的策略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在基于干细胞的组织工程学方面的创新进一步显示出这一策略的巨大医疗潜力。但是,临床上使用组织移植疗法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移植到宿主体内的组织能否及时发育出血管网络并且整合到宿主体内。日前,日本横滨市立大学(Yokohama City University, YCU)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称为“自我凝结”(self-condensation)的生物工程培养方法,让不同组织碎片中的细胞自动凝结生成具备血循环系统的组织 。

人体胰岛组织已经被用来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作为治疗方法,但是移植组织成功整合进宿主体内的比例较低,因为胰岛组织在移植手术前接受的处理过程将胰岛的血管系统剥离,导致它们供血不足,因而无法发挥出最大疗效。

“我们需要一种方法能够让移植体及时发育出血管系统,”文章的资深作者之一,YCU的谷口英树(Hideki Taniguchi)博士说。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捐献的人体器官或小鼠器官解离成小的组织碎片,然后将它们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Ns)和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混合在一起。这两种胚胎期祖细胞有支持身体和器官形成的功能。将这些组织碎片和细胞在培养皿中混合在一起,然后等待它们自我组装凝结成一块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胰岛组织碎片与MSNs和HUVECs一起能够自我组装生成胰岛组织,并且在组织中生成血管系统。

当这些利用组织工程生成的胰岛被移植到模拟人类1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体内后,它们能够像小鼠内分泌系统的一部分一样行使分泌胰岛素和调控血糖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移植组织不但在移植手术后整合到小鼠体内的比例显着增加,而且能够成功消除小鼠的疾病症状。

小编点评:难题一个个在慢慢攻克。

如果你想更好地管控血糖,推荐《30天轻松稳糖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