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峁遗址发现4000年前骨制口弦琴

 SLK3482 2018-05-22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

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


2012年以来的发掘工作,已经揭示出石峁遗址的主体内涵是一座包含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城垣的超大型史前城址,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距今约4000年。其中,皇城台是石峁城址的“核心区域”,应当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分布着大型夯土建筑、“池苑”等重要遗迹。

  ▲ 石峁遗址三重城垣结构图

  2016、2017连续两年的发掘,石峁考古队在皇城台发现了数量巨大、品类丰富的各类遗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铜器、漆器、纺织品等重要遗物。非常重要的是,在数以万计的各类骨器中,还甄别出一批重要乐器——口弦琴。

  ▲ 石峁遗址出土骨制口弦琴 

▲ 2017年石峁遗址獾子畔出土骨制口弦琴 

  目前资料表明,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均出土于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的“弃置堆积”内,为皇城台使用期间由皇城台顶部弃置而来,共存大量陶、石、骨等各类遗物。石峁遗址出土的骨制口弦琴制作规整,呈窄条状,中间有细薄弦(簧)片,一般长约8-9厘米、宽逾1厘米,厚仅1-2毫米,初步统计不少于20件,与其共存的还有骨制管哨和陶制球哨。最新的测年数据显示,这些口弦琴制作于距今约4000年前。

  ▲ 石峁口弦琴的出土地点——皇城台

  中国早期乐器最为重要的发现当属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距今8000至9000年的骨笛,为早期管乐器。石峁遗址骨制口弦琴绝对年代距今约4000年,数量达二十余件,系目前国内所见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弦乐器,考古背景明确、共存器物丰富、结构完整、特征明确,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

  ▲ 石峁遗址出土骨制口弦琴

  ▲ 石峁遗址出土骨制管哨

  口弦琴在我国先秦文献中或被称作“簧”。《诗经·君子阳阳》:“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房”。《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现代口弦琴是中国最小的民族乐器,流行于我国蒙古族、羌族、回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赫哲族、满族,以及云南部分少数民族中。国外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北欧拉普人、北海道阿依努人等也擅用此类乐器。可见,口弦琴具有广泛的民族性,为世界上多个民族所使用,保持着人类早期弦乐器的原型特质,是一种世界性的乐器,承担着共同的功能——沟通人神天地。

  (孙周勇、邵晶、邸楠、康宁武、刘海利)


编辑:陈 梅


中国文物报 5月22日3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