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起海之南—国内自贸区对比分析 ——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之三

 木西子曦 2018-05-22

导读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已经成立的11个自贸区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国内自贸区的异同和路径,并分析海南自贸区的发展优势与发展路径。


一、 自贸区定义


自由贸易试验区(Pilot Free Trade Zone),一般是指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单独隔离区域,区内可进行仓储、贸易、加工等业务,在关税和配额等方面有优惠规定,货物储存期限一般不受限制。


自贸港是设在一国(地区)境内关外、货物资金人员进出自由、绝大多数商品免征关税的特定区域,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香港、新加坡、鹿特丹、迪拜均实施自由港政策,奠定其世界自由贸易中心的地位。


自由贸易港和自贸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允许开展离岸贸易,在离岸贸易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高端服务业,发展离岸金融等相关业务。


二、 国内自贸区发展回顾


(一) 自贸区发展背景


中国发展自贸区是基于全球经贸体系和治理规则新一轮调整的大背景。2010年以来,全球贸易投资进入以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为中心的规则重构谈判周期,“规则重构谈判”会对影响中国经贸利益,对中国形成“规则压制”的挑战。但中国以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积极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因此,中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带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竞争力。


(二) 自贸区发展路径

自2013年至2017年,我国分三批共设立11个自由贸易区,形成 “1+3+7”试点格局。加上新成立的海南自贸区并探索自贸港建设,我国的自贸区数量达到12个。广度上,不断扩大自贸区区域;深度上,不断深化自贸区发展空间。


2013年9月,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运作。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该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2015年,广东、天津、福建3家自贸区相继成立。中央要求三地以上海自贸区试点的主要任务措施为主体,结合自身特点在促进内陆与港澳经济深度合作、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



201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再设立7个自贸区。此批自贸区规划更多是内陆省份,以及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体现了高端制造业等向内陆转移的产业变迁趋势,更大的格局是国家发展中部和东北地区,促进中部、东北地区崛起的战略意图。 


三、 国内自贸区比较分析

从覆盖面积、覆盖片区、功能定位和核心产业等四大维度对上述11个自贸区进行比较,结合对海南自贸区的系统分析,发现:

1.覆盖面积上:11个自贸区面积均划定在12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最大的上海自贸区覆盖面积为120.72平方公里,最小的为广东自贸区,覆盖面积为116.2平方公里。然而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面积达3.54万平方公里,其发展战略空间更广阔,更有利于向向纵深拓展。

2.覆盖片区上:除上海自贸区规划有7大片区之外,其余10个自贸区均规划三大核心片区,覆盖省内重要经济发展极,这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协同发展。海南则是全域开放,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

3.具体发展方向上:各自贸区发展重点有所不同,如辽宁主要着力打造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整体竞争力,浙江主要是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建设舟山自由贸易港区”的要求,河南主要聚焦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陕西的重点在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海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将重点发展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合作。

4.核心产业方面:在大的方向上11个自贸区多数聚焦于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如天津自贸区聚焦于民用航空、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大众消费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河南自贸区聚焦于能终端、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这一点海南存在较明显差异,海南的战略产业主要是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服务业和现代化农业等。


四、 总结

结合专题报告系列一、二以及本篇报告对11家自贸区的对比分析发现,海南岛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等比较优势,以及逐步摸索并成熟的发展思路,包括对房地产市场的限制、清晰的人才引进政策等。


(一) 比较优势助力产业发展


1.独特优势聚焦高端服务业、旅游业


区别于其他自贸区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设计、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海南具备离岛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发展高端服务、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更高。赛马、体育赛事、博彩等高端旅游产业的开放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趋势。

2.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激发消费需求


海南是全球范围内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的地区。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 2011 年 4 月 20 日起正式实行,先后经历 4 次调整,适用人群、购买限额等限制逐步放开。在宽松政策的刺激下,海南免税业收入从 2012年的 23.75 亿元快速增长至 2016 年的 61.74 亿元,CAGR 高达 26.98%。

3.发展海南特色农业小镇和共享农庄


海南政府结合产业优势,提出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并取得成功,下一步海南以发展“共享农庄”为抓手,建设田园综合体和美丽乡村。通过“共享农庄”模式,链接农庄闲置资源与城市投资消费需求,带给消费者定制服务、投资收益和特色产品。


(二) 人才引进铸就发展基础


中央给予海南明确的人才引进导向,支持海南“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允许外籍和港澳台地区技术技能人员按规定在海南就业、永久居留”。确立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定位后,海南加速对人才引进的政策制定,5月中旬出台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工作意见》明确指出“对符合海南省高层次人才认定条件的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才,其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享受出入境、居留、落户、社会保险、医疗保障、人才安居、入园入学、就业等方面的便利政策”。


(三) 限制地产防止泡沫再起


每一次的区域发展政策的释放,必然首先带动当地地产市场的非理性上涨。但在发展海南自贸区的中央文件中明确提到“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防止房价大起大落”。在海南自贸区政策出台前后,海南政府相继出台“史上最严土地管理措施”和“史上最严限购令”等相关政策,表明海南摆脱房地产发展掣肘和全面转向旅游、农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决心。


(四) 高度开放引领发展模式


最后一点,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不同于之前11个自贸区最大的一点是开放力度远超之前,这一点也超出市场预期。从深化的免税政策到离岸金融中心初步确立,从开放赛马、邮轮,到开放体育彩票、即开彩票等,无不显示出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探索新型和绿色发展模式的决心。海南将继续充当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具备长远的探索新模式的时间和深化的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