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谈半部论语治天下(虞弟兄)

 yuzp123456 2018-05-22

趣谈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成语的出处是,北宋时期,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这个山东人,不学无术,所读之书就只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当宰相不合适。宋太宗不以为然地说:赵普读书不多,这我一向知道。但说他只读一部《论语》,我是不相信的。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随便问他: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我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我用半部《论语》辅助您,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因为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近来看了宋太祖传,留心了一下有关赵普的主要治国主张,感到赵普的半部论语还真的管用。现对照赵普的言行,将其与《论语》中的句子意思贴近的辑录如下。

《论语》第十六篇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内也。”(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于颛臾这个边区小国,而是在宫廷内部,在季氏自己兄弟之间)。祸起萧墙的成语就是这儿来的。

有一天,宋太祖微服来到赵普家,赵普劝太祖要谨慎小心,宋太祖笑道:“如果有人应得天命,任他所为,我也不去禁止呢。”赵普说:“您一定认为普天之下,人人心悦诚服,没有一个人同您为难,我却不敢断言。就是执掌兵权的诸位将帅,难道也是个个都可靠吗?万一他们瞅准机会,暗中发动变乱,祸发萧墙,那时不知所措,后悔莫及。”宋太祖不动声色地说:“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全是我的老朋友,想来一定不会发动叛乱,你有些多虑了。” “我也不怀疑他们的忠心。但仔细观察这些人,都不是有很好的领导才能,恐怕他们不能压服部下。如果军营中部下们威胁他们发动变乱,他们也不得不唯众是听了。”赵普明确地说出自己的担忧。经赵普这样直接的提醒,宋太祖联想起五代以兵权夺取天下的事例,尤其是不久前自己亲身经历的那场陈桥兵变,从而意识到赵普所提建议的严重性,解除禁兵统帅的兵权不能再拖延下去了。于是,太祖在宫里举行宴会,请石守信、王审琦等几位老将喝酒,然后解除他们的兵权,演变出了史家称之为“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

《论语》第十四篇宪问“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子路问怎样服事国君。孔子说,不要欺骗他,而要敢于犯颜谏诤。)

有一次,赵普向宋太祖赵匡胤推荐某人任要职,宋太祖不答应。第二天赵普又推荐这个人,太祖十分生气,撕碎了赵普的奏折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下来捡起破碎的奏折回去了。回去后,他将奏折补好,第四天带上它又再一次面谏太祖,太祖这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力荐的臣子。

又有一次,有一大臣应晋升,太祖却一向对这个人讨厌,执意不批。赵普再三请求,太祖就是不允,生气地说:“我就是不提拔他们,你能把我怎么样?” 赵普说:“以刑罚恶,以赏奖功,古今皆然。再说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您一个人的刑赏,难道能用一个人的喜怒来决定刑赏吗?” 太祖更加生气,起身就走。赵普就在后面跟着太祖进了后宫。赵普就站在后宫门口,很长时间也不走,被他这番软缠硬磨之功折服,也终于想通,太祖批准了赵普的奏请。

《论语》第十三篇子路“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路问孔子怎样治理国政,孔子说,对老百姓,先用自己的仁德教化他们,然后使役他们。子路请孔子多讲些,孔子说,办事不要怕疲劳,孜孜不倦。)

赵匡胤部下,受命清乡,抓捕到一百多名乡民,说他们都是盗匪,打算斩首。其他人对此无有异言,只有赵普出来反对。他对赵匡胤说:“未曾审问明白,就将他们一律杀死,倘或诬良为盗,岂不误伤了人命?”匡胤笑道:“书生所见,未免太迂腐了。须知此地百姓,本是我们的俘虏,我将他们一律免罪,已经是法外施恩,现在又甘愿作盗匪,如果不立即将其正法,怎么警告众人呢?” 赵普说:“南唐虽然是我们的敌国,百姓到底有什么罪过?况且您素有大志,很想统一中原,怎能将他们看作不相关的公民一样,自己划出界限呢?王道不外乎行仁,还请您三思!”赵匡胤见他这么执著,就说:“你如果不怕劳苦,就烦请你去审讯吧!”赵普便去,一一讯问,没有什么证据。于是向太祖禀告,除了确有赃物可以定罪的外,其余全部释放。乡民们非常高兴,都称赞宋太祖仁慈而明察。
  
《论语》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治理国家,更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孔门技巧,它讲的都是大原则,再者读书也不能呆板地套用。本人记下这些只是牵强地将赵普的言行与《论语》串连在一起,作为读书笔记,也算是对半部论语治天下自圆其说的趣话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