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培黄瓜三年对比

 实用无土栽培 2021-12-08

这里选取了2013年至2015三年的黄瓜无土栽培记录,以及各年度的特点、坎坷和教训,一方面作为自己的资料留存,同时也开放给大家参考。

2013年开始在固定水池水培,采用内循环方式,池子为3米长1米宽10公分净深的水泥槽,内刷聚氨酯防水漆。采用单管两侧喷淋增氧。种植面板用3CM挤塑板开32mm种植孔:


当年4月初育苗用沙+营养液,真叶初露后,在另一个水培池入水过度,5月初定植到水培池,营养液采用日本园试通用配方:


5月中旬后,苗开始快速生长。用爬藤网供黄瓜爬藤:

5月下旬,黄瓜和其它菜菜一样,长大成型:

5月30日,根瓜开始成熟。那时不知道应该及时采摘根瓜,对后期产量确实有一定的影响:

6月后,开始大量结瓜:

7月中旬,第一批黄瓜扯藤,第二批黄瓜苗定植入水,由于气温较高,生长很快,7月底至8月初,秧苗开始爬藤:

8月中旬,开始座瓜:

8月下旬,开始结瓜。由于高温期间育苗,花芽分化不好,第二茬瓜明显不如第一茬:

到9月下旬,秧苗呈现老化,结瓜稀少:

进入十月份,黄瓜收尾扯藤:

2013年的黄瓜水培总结:

数量:3平米种植60株

产量:头茬不错,产量估计120斤左右。二茬不好,不到60斤。

问题:苗期有死苗烂根现象。头茬主要是茎部坏死,原因尚不明确。二茬主要是烂根,原因很可能是高温水温过高。

感受:黄瓜水培口感真不错,产量也很高。


2014年,仍在上年度的水培池进行。4月初开始育苗,由于当初在外出差,缺少照看,瓜苗被老鼠祸害不少,找网子罩住保住一部分:

4月中旬补充育苗,早先的苗开始入水过度:

5月初,只有少量早先的部分定植到水培池:


至5月中旬,才将苗全部定植到水培池。这比上年度迟了半个月:

5月底,开始爬藤。早期的苗出现“小老苗”现象:

下图为6月3日—22日情形,不难看出,长势不佳。也可能是育苗过晚,苗期温度高导致,也不排除种子问题:


从7月初开始采摘,一直到7月底,产量很差:


2014年黄瓜值得一提的是尝试了二培种植,在另一个角落,用泡沫箱改造的二培试验开始。7月上旬育苗,8月2日的情形,秧苗很健壮:

8月中旬日,开始座瓜:

8月下旬开始采摘,尽管只有几棵,但瓜大苗壮:


8月6日—9月7日:水培池的黄瓜,开始呈现老化:

9月下旬,水培池的黄瓜几乎扯藤,倒是试验的水培红薯,长势不错:


二培的黄瓜一直持续到十月中旬,扯藤。

2014年的黄瓜产量,确实惭愧:


2014年总结:

数量:3平米种植60株,7月二培试验种植4株。

产量:很差,仅够自家食用。

问题:苗期有死苗烂根现象。原因很可能是高温水温过高。

体验:原有的方式遇到挫折,原因不明。但是,获得二培试验成功,开心!


2015年的黄瓜,放弃水培,全部改为二培(基质培+水培),同样是3平米的水培池中进行。用一代水培箱切掉底,倒扣塑料筐,改造成二培箱:

装入自制的有机基质:

放入水培池中。3平米的池子摆放33个二培箱,池子里有营养液,用水泵定时从一端抽排到另一端,形成内部循环流动。这是2015年4月9日出苗后的情形:


当时采用基质内直接育苗和花盆另外育苗两种方式,为的是双保险:

由于倒春寒严重,2015年一直到4月底,黄瓜生长很慢:

进入5月份后,随着气温升高,瓜苗迅猛生长:

5月底,根瓜成熟,及时采摘:

6月,黄瓜长势喜人,整个月份不断采收,量多到有点发愁:

7月4日,第一茬黄瓜扯藤:

翻开看看二培黄瓜的水根:

第二茬黄瓜开始。吸取第一茬种植过密的教训,二茬3平米内只种植30株,比第一茬减少一半:

7月份的楼顶,骄阳似火,但二培黄瓜成了抗热明星:

8月开始采摘,产量真不错:

一直持续到9月上旬,二茬黄瓜随着天气变凉,产量下降,直至收藤。


2015年总结:

数量:3平米第一茬种植60株,7月第二茬种植30株。

产量:第一茬产量约180斤,第二茬产量约140斤,全年超过300斤。

问题:密植后,靠近女儿墙一面采摘、管理不方便。

体验:二培效果真的很棒,不但没有死苗,而且抗高温能力很强,产量也很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