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评价,晋献公是个有为而且非常有雄心的国君。然而,他的缺点是太过权谋,以致自视太高,结果晚年被身边小人玩弄于鼓掌之中,酿成了杀子的悲剧。 先说晋献公的作为一面。 晋献公在史书上的最重要一笔,就是消除晋国公族、积极启用异姓贤臣。 晋献公先是与异姓大臣士蒍合作,在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69年间,花三年时间杀光了晋国国内的桓、庄二族,彻底消除了晋国国内的公族势力,稳固了自己的君位。以大屠杀的方式清洗族人之举,确实很残忍,但在客观上却为晋献公“尊贤尚功”扫除了障碍。 在清洗完公族后,晋献公积极启用异姓贤臣,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为晋国发展服务。下面这则小故事,就可体现众多异姓异族贤臣积极为晋国出力的积极性有多高: 晋献公一次外出打猎回来后,整天闷闷不乐,寝食不宁,然后向大臣郤虎抱怨了一声。郤虎猜了半天,都没猜中晋献公心思,下朝后遇到士蒍,结果士蒍说:“今晚国君睡不好觉,一定是为翟柤(音扎)国。那翟柤国的国君喜欢独占利益而且毫不顾忌,他的臣下争相拍马屁以求讨好他。……国君如要征伐它,准能成功。这些话我不说,你一定要向国君说。”后来,士蒍将此事向晋献公一说,晋献公马上就出兵讨伐翟柤。在翟柤城下,大夫郤虎想亲自登城墙杀敌,他的部下说:“丢下指挥岗去作战,这不是你的职责啊。”郤叔虎答道:“我既没有谋略,又不能出力,还凭什么事奉国君呢?”于是,他披着鸟羽率先爬上城墙,打败了翟柤国。(《国语·晋语》) 由这一故事可知,当时晋国异姓大臣的积极性已被晋献公充分调动起来了——这在东周的其他诸侯国里,几乎是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也因为如此,在晋襄公手里,晋国领土得到了大大的扩张: 公元前671年,晋献公灭骊戎(山西析城山与王屋山之间),得骊戎二女;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作二军,自己率领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又先后灭了耿国、霍国、魏国; 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命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申生大胜而归;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开始行“假道灭虢”之计,初次经过虞国伐西虢国,吞并了西虢国的下阳;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再次借道虞国,灭了西虢国;回师的路上,又顺便灭了虞国,把虞国国君和大臣百里奚当作女儿穆姬陪嫁的嫁妆,送入了秦国……。 除了上述各国外,晋献公时期还灭了贾国和翟柤(音扎,大约在翼城一带),不但使得山西东南部全部落入晋国手中,还占领了黄河南岸的函谷要道,成功地遏制住了秦国向中原扩张的势头。 再来说晋献公晚年昏庸的一面。 因为晋献公早期靠权谋杀光公族才得以稳固君位,从而得以大展宏图,因此他对于任何威胁到他地位之人都异常防备——即便这人是他的近亲、甚至是他的儿子都不会放过。晋献公的这一心理弱点,却被骊姬和优施充分利用了。 骊姬是晋献公夫人,优施是晋献公宠爱的戏子。两人合谋,先是离间晋献公父子,将申生、重耳、夷吾三人分别调离晋都翼城,分别去驻守曲沃、蒲城、南北二屈,然后再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内外勾结,造谣陷害太子申生,迫使晋献公杀死了申生、再把自己的大儿子都赶出了晋国! 从此,晋国陷入内乱,直到重耳回国后,才得以恢复实力,走上了称霸的道路。 因此,晋献公是位想作为、也有作为的国君。奈何权谋之心太重,晚年昏庸而见事不明,最终被小人利用,让晋国发展停滞了二十多年——这就是古代领导干部终身制所带来的最大弊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