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荆山没有山, 城北路有故事——古今文明滋养着这所70年的老牌学校

 灵石水华 2018-05-22



郑州地铁的一二号线交汇在紫荆山站,紫荆山没有山。

3500年前,这里曾是商代古城的一部分,如今只剩下一处拗口的“商代亳都都城城市城北城墙遗址”。

3500年后,地铁、公交、立交……这里成了郑州市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从紫荆山出发向南,城隍庙、文庙、郑州商朝古城墙遗址……被这么多厚重古文明气息包围着的城北路欲发显得书香浓郁、生机盎然。城北路4号,这里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厚重的文化历史与现代文明滋养着这所已经有70年历史的老牌学校,郑州市回民中学。





历史与现代交汇 这里是回中



城北路,在郑州并不算是一条很宽的路,路两侧长了几十年的法桐,亭亭如盖,两侧树枝已可以牵手,盛夏,无论气温多高,走在这条路上,总是给人清爽的感觉。深吸一口,空气都是甜美的。


每天早上、中午、下午,都会有郑州回中的学生骑着自行车沿着这条路走向四面八方,再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他们说着、笑着,这是青春最美的脸庞,每个人脸上都露着灿烂的笑容,若不是内心很快乐,脸上不会有这样的阳光。这也是学生们最美的时刻。


走进回中,校园内,校门两侧的参天劲松、八角楼前的垂柳、综合楼前的  枇杷树……映入眼帘的不仅是满眼的翠绿,也是无数回中学子青春的记忆;回字魔方、惜时钟、书琴、师韵、梦的飞翔等雕塑和建筑,更是为回中丰厚的文化底蕴增加了注解。



当然了,除了这些积淀,郑州回中的校园设施也无不闪耀着文化的光芒。


标准400米 塑胶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实验室、图书馆、阅览室、 电教室、报告厅、礼堂、形体室、学生餐厅、公寓等常规设施一应俱全,同时,为满足学校“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需求,郑州回中又首开先河,建设了校园休闲吧、音乐厅、心理健康实验室、地理地质馆、生命科学馆、创新实验通用教室、数字数学实验室等现代化新设施。




实力与执着交汇  这里培养“学霸”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身处闹市而终不改治学之乐者,郑州市回民中学也”,作为一所拥有69年历史的老牌学校,郑州回中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教师名师荟萃。


作为郑州市首批教师发展学校,来看看郑州回中的教师实力:特级教师5人,河南省骨干教师21人,郑州市名师3人,省市级优秀班主任28人,他们还都默默地耕耘在教育一线,这绝对是实力的象征啊。


再来看看咱们这些老师的教研和科研能力。有数字为证:近年来,获得国家级优质课一等奖16人,获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24人,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200余人。




两年来,郑州回中获得省科研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获得市科研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其中2项为重点课;省级课题立项7项,其中3项为重点课题;市级课题立项11项,其中2项为重点课题;省级课题结项7项,其中4项被评为“优秀等次”。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 这些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可能就是你的高一老师哦。


再者,有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差吗?看看这几年郑州回中向社会和家长们交的答卷吧:毕业生吴雨洋、马啸、杨珊被北京大学录取,王振兴、魏昊霖、邵杰被清华大学录取……再看看华东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优质生源基地学校”的牌子,绝对够亮瞎你的眼。


来看看我们郑州回中优秀班主任的教育信条:谢岩,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高朝阳,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刘中豪,持之以恒做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学习亦然;鲁会永,多一份鼓励,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多一份身体力行,与孩子们一起健康成长……


难怪校长李玉国自豪地说:“回中老师好,关键是回中老师能把每个孩子培养好。”



专业与规范交汇 这里帮你绿色成长



只沉醉于过去的成绩哪够?郑州回中要的就是不断的“超越”。怎么超越?


这就一定要说起郑州回中的两大利器。


当然了,先来说说能让学生提高成绩的利器——必由学学习诊断系统,这可不简单只是一个电脑软件,而是学生的学习诊断系统,这个系统详细记录着每一次考试的得分情况、班级排名情况,并针对得分情况有个具体详细的分析。从各种扇形图、柱状图,学生可以明显找到自己知识点的差距,还能根据泡泡的颜色来判断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平时大家估计都有这样的疑问:孩子明明学习挺努力的,但为什么成绩就是提高不上去?这个系统可就帮你具体分析了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不了“病因”,找到病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提高成绩也绝对不是浮云。


在郑州回中校长李玉国看来,学校在促进学生的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有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


再先来看看回中的课堂:在这里,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老师把知识点细化成目标,把目标对应考试评价,把考试评价融入教学过程。



这是什么绝招?当然是目前郑州回中正在进行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听着很专业,其实就是根据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目标,而整个课堂则是围绕目标进行,并评价课堂效果,只有三者统一,课堂才能真正地实现高效。也的确,郑州回中计划用三年的时间,采用“专家陪伴式成长”的系统培训方式,提升教师的课程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此外,学校还邀请了国内十余位在“基于标准教学”方面的理论专家和一线教师先后应邀到郑州回中,为学校成员和其他一线教师进行理论引导和实践指导,在请进来的同时,也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研讨会。


正如李玉国所言:“我们关注孩子的增量发展、绿色成长;我们追求规范和专业。”



历史与未来交汇  这里给你最好的明天



走进郑州回中,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我们能从他们脸上看到对未来的自信。


这种自信从哪里来?学生们说,从学习、校园生活中,他们已经充分做好了应对未来的准备;家长说,看看回中课间的校园,听听回中自习课时的声音,已经可以预见孩子未来的样子;老师说,有专家型校长引路,帮他们在教育大潮中扬帆把舵,他们对未来充满自信。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郑州回中校长李玉国。从教31年,他始终坚守一线教学,不曾离开讲台半步。从优秀的数学教师,到郑州市首届名师,到国家奥数教练,被人称为名副其实的“业务型校长”。他数十年如一日,早上6:30左右到校,巡视校园、迎接师生、查看早读、上楼进班,坚持如一,不曾间断……而这些也深深感染了身边人。


其实,无论在怎样的历史时代,教育家让世人所折服的都不是什么神奇的想象,而是源于一种朴素的教育选择与一种执著的坚守。



翻看李玉国的微信朋友圈,更新的并不是很频繁,但更新的内容中,几乎都与教育改革、课堂等有关。《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思路》、《传统的备课存在哪些专业问题》、《为什么要首先研究学习目标?》……其间不难发现其对专业的执着与热爱程度。


曾经有这样一个说法,教育家型校长是他们将自己融入教育事业中铸就,也许是他们的精神与人格、思想与情怀、实践与创新感动并鼓舞着世人,赢得社会公认。也难怪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亲切地称为“爱岗敬业、追求专业、把教育作为为终身事业”的“三业”校长。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今天的孩子生活在互联网时代,10年前我们无法预料现在的孩子可以拿着手机走遍天下,那么以后的10年到底会怎样?我们无法预测。


可是,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我们知道,不管未来如何变化,教育培养人、尊重人的目标永远不会变。有这样好的文化底蕴、有这样专业化发展的师资队伍、有专家型的校长引领,每一个选择这里的你,都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