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像头进教室 课堂教学需不需要摄像头监控?

 简心渡惑 2018-05-22

  编者按: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室内大都安装了摄像头。摄像头像管理者的眼睛一样时刻注视教室,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必需还是画蛇添足之举?课堂教学究竟需不需要摄像头来监控?监控之下的师生能否自由、快乐地发展?为此,本期特编发了一批稿件,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李华 绘

  【正方】

  教室里的“电子眼”是善意的

  ■马得清

  近几年,我国不少学校在教室里安装了摄像头(我们俗称它为“电子眼”),目的就是将它作为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的技术手段使用,发挥技术工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它的最大功用就是录制教学实况,便于学校教师观摩、分析、交流实际教学情况,开展多种研究性活动,根据需要,还可以很便捷地在网上交流。至于它在教育教学中的监督作用却是次要的。因此,我认为摄像头进教室是教育教学的一种需要。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摄像头是商品。这种技术工具已经变成大众商品,只要你需要,在出售电子产品的商店里就可以买到。也就是说,生产者把它作为商品生产,消费者把它作为商品消费使用,双方的行为都在有关商品的法律范围内发生,是合法的行为。

  其次,教室里不存在私人空间。教室是集体场所,不是哪个教师或学生的私人场所。教室既然是集体场所,就具有公共场所的性质,因此,每个教师或学生的行为必须符合公共场所的道德要求,必须符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正因为如此,教室里不允许教师或学生有私人秘密行为的发生。所以,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会侵犯教师或学生的隐私的说法很难站得住脚。这样看来,学校除了用摄像头录制教学实况之外,还可以用它来观察学生在教室的行为表现。这也无可厚非,更不存在违法问题。

  再其次,多从正面角度看待教室里的摄像头。教室里安装摄像头,可以督促教师教学行为更加规范,也可以督促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督促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学生上课认真了,教学秩序就会更好,教育质量也就会随之提高。学生言行举止规范了,学生下课打闹、追逐现象就会减少,教室内的不安全风险也就随之减少。

  最后,心理学家指出,摄像头进教室对学生心理不会产生太大负面影响,随着时间流逝,那些对摄像头有不适应的学生会渐渐适应。

  总之,摄像头进教室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我们没有必要夸大其所谓的负面作用。(作者的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摄像头有助学校管理

  ■欧阳锡龙

  在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里,摄像头进课堂其实很普遍。比如在英国,曾经有一家公共服务网站对2000名家长进行了调查,发现很多人都支持在课堂安装网络摄像头,以便他们观察自己孩子的课堂表现。除此之外,家长们还希望能通过“网络摄像头”记录孩子的课堂内容,这样可以在孩子回家后对他们进行辅导。而在我国,许多人反对在校园里安装“电子眼”,理由是此举侵犯了学生和教师的隐私。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其实很片面,世上没有绝对的个人隐私,隐私也必须以体现、保证最广大的公共权益为基本前提。公共权益如果被破坏殆尽,遑论个人之隐私呢?在英国,有一个公共的有线监视系统,民众平均每天要被摄像头拍到300次以上,14个人就共同享有一个摄像头。摄像头还有面部识别功能,能够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实现对罪犯的跟踪。如果你遭遇了人身、财产威胁,即便你没机会报警,警察也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犯罪分子逃窜的路线都会被记录下来,也为抓捕罪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课堂里安装摄像头,当然有别于英国为保证民众安全而设的有线监视系统。然而,在课堂里安装摄像头可以成为伴随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用工具。它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学生纪律问题和课堂争端,而且可以通过摄像头的全程录像制作教师教学的纪录片,其实这一点与学校组织拍摄课堂实录是一样的道理。笔者试从以下方面分析:

  首先,摄像头之于学生,就如一种潜在的道德约束力量。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保持课堂纪律,杜绝学生在考试中作弊,提醒学生在课堂里保持得体的仪表,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此就可以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自我约束力。

  其次,摄像头之于学校,体现的是学校优化内部行政管理。它可以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促使教师自觉承担作为育人工作者的责任,从而减少教育教学的随意性,规范教师的课堂用语和行为举止,避免教师对于学生可能存在的身心伤害。

  再其次,摄像头可以广泛应用于新课程改革。课堂内的摄像头,可以录制任何教师的任何课堂教学。不管是谁的课,都可以作为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寻找不足、比较提高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载体。新课程改革以来,不少地区和学校纷纷开展“优质课”比赛。然而这样的“优质课”其实已经过了很多次的包装与美化,让非本校的教师或者新来的教师看不到原生态的课堂情境,实际上就导致了“可学而不可信”或者“可信而不可学”的尴尬境地。此外,利用摄像头还可以摄录同学科不同的名教师或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实况,青年教师在观看学习时就等于有多位教师在指导,对于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作用明显。从这些意义上说,摄像头进课堂能够促进教育。(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溪口中学)

  【反方】

  在摄像头下很压抑

  ■梁好

  一些学校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一间教室都安装上了摄像头,管理者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监控,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实绩。这种管理的良好初衷我们不容置疑,管理者是为学生的安全考虑,是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着想。但细想开来,并不十分妥当,摄像头透射出的不仅仅是师生真实的存在形式,而且亦透视出学校管理者管理理念的偏颇。

  摄像头监控下的管理是一种强压式管理。学校的教育管理应当是柔性的,应当是一种文化的引领、氛围的跟进。管理者应当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使教师在良好的管理环境中激发持久发展的动力,而非是一种硬性的、强压式的管理。通过强硬的制度与手段将教师与学生的生活一览无余地展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是没有群众基础的,也是不受师生欢迎的。学校管理者安装摄像头的行为是单向决策的行为,在这个决策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到教师以及学生的心理感受。摄像头监控的管理,暴露出了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的强势地位。很难想象有哪位学生、哪位教师喜欢在摄像头监控下生活,也很难想象师生在这种管理方式下的生活是轻松愉悦的。

  摄像头监控下的教学是一种拘谨的教学。教室中的摄像头势必会给师生教学活动带来一定的压力。教学活动应当是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的幸福而快乐的生活。所谓安全的环境不仅包括物质环境,而且还应当包括心理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有了摄像头的监视,难免患得患失、拘谨不安,怕自己的课堂出错,怕因为课上的不理想而受到管理者的批评。教师不能全身心地融入课堂,就很难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显然要大打折扣。而这又为管理者评价教师提供了真实显性的依据。这样的评价对于教师显然是不客观的,也必将影响到教师专业化发展前进的脚步。

  摄像头监控下的生活是一种压抑的生活。在课堂教学之余,学生的课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自由快乐的。然而,摄像头的安装则很容易将这种快乐的生活抹去。学校管理者有了摄像监控,学生的课间生活也将列入监控之中,在安全为重的教育大环境下,管理者对学生的课间活动难免要作出一定的规范与限制。这样一来,学生在学校中仅有的自由生活也因此被管理者所剥夺,学校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压抑。再说,即使学校管理者对此不进行刚性的规范,那么学生在摄像头下的活动也难得尽兴,更难以释放本性活泼的一面,这对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是不利的。

  由此,笔者认为,摄像头监视下的管理是一种强压式管理,摄像头监视下的教学是一种拘谨的教学,摄像头监视下的生活是一种压抑的生活。因此,摄像头应当退出学校的舞台,管理者应当还全校师生一个自由快乐的环境。(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聋人学校)

  不能把师生当“敌对分子”

  ■谢俊

  目前,监控摄像已被广泛运用于许多领域,如公共交通、金融单位、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但在学校,如果摄像头遭到滥用,恐怕其弊远远大于其利:

  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机构,是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获得知识的增长、技艺的发展、道德品质的提升,整个活动在轻松、自由、融洽的氛围中进行,教室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如今,摄像头的使用,却给这个自由、轻松的空间增加了一双“黑色的眼睛”。在它的监控下,容易形成一种压抑和紧张的工作学习环境,给师生们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可能丧失了教学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和互动性。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创造性地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而摄像头的使用却严重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教室里的一举一动都会处于学校管理者的监视之下,这样的管制会严重压抑学生的天性,不利于学生自由健康地成长。

  可能存在的侵权现象。教室作为特殊的学校教育场所,具有相对公共性。它有别于一般的公共场所,既不同于道路、广场,也不同于学校的操场和通道,其开放性只属于共同完成教育任务的教师和学生,具有相对私密性。在这个相对封闭性的场所,摄像头的使用可能侵犯教师和学生的隐私权。首先,可能侵犯教师的知识产权。教学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无论是研读教材、准备教案,还是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无不渗透着教师个人的创造性,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智慧的劳动成果。这些成果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没有得到授课教师的允许,任何人不能通过任何途径非法获取其劳动成果。其次,可能侵犯学生的隐私权。在教室发生的部分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事件,不应随意公开,以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

  违背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而摄像头的使用并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更不利于诚信教育和道德品质的提升。摄像头在公共场所的使用,能为打击犯罪提供证据,起到威慑和阻吓的作用,但不能够做到预防犯罪,达不到教育的功效。在英国,霍洛韦大道是全世界监控设施最密集的地方之一,但频繁发生的犯罪活动,让人不禁质疑监控摄像头的保护力。同样,教室里安装摄像头也未必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必要措施。良好的行为规范是通过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规范训练共同完成的,学生将外在的规范内化为自身心理的需要,成为真正懂得规范并遵守规范的人,而光凭一只摄像头的约束,难以使学生达成知、情、意、行的统一。另外,摄像头的使用,会使学生认为教师不信任他们,造成逆反心理,影响融洽的师生关系。总之,诚信教育和文明礼貌都不是靠一只摄像头所能达到的,而应该通过更人性化的管理,使良好的规范内化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的信念。

  现代科技成果的使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但如何合理使用技术也是相当关键的。关于教室使用摄像头一事,只有充分尊重教学规律,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以人为本,妥善地将科技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才是真正的进步。(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管理当以教师职业幸福为重

  ■王晶晶

  目前,在教室安装摄像头已经成了学校挺流行的做法。虽然我们承认,习惯成自然,但是对教师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也可想而知。没有一个人可以在时时被监控的心理状态下,能充分享受到工作的乐趣。现在不少教育专家上课,都要求“不要录像、不要录音”,就是希望拥有一种宽松的氛围。但是,目前教师缺乏这种表达异议和维护正当权益的话语权,他们只能自我调整,提高心理承受力,其心情可想而知。

  教师管理是一门艺术,其目标应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提升他们的人生价值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俗话说:“教师是吃良心饭的。”这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教师工作很难量化,其劳动的成果并不在现场“诞生”,而是在时间的长河中、在社会的发展中慢慢显现。“教无定法”,同样,“管理亦无定法”。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虽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但既然使教师产生额外的精神压力与困扰,那么就应该考虑是否还有更好的途径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学校的充分信任与激励。虽然每所学校各有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但任何一名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自尊心极强的人,需要得到充分尊重、信任和理解。

  怎样让教师多些职业幸福,在学校层面上还可以做很多。幸福是会传递的,沮丧也会传染。一个缺乏幸福感的教师要为学生带来幸福,显然勉为其难。如果我们的学校管理导致的是一群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和学生,那肯定不是我们学校管理的初衷。基于此,教室内的摄像头还是早日撤走为妙。(作者为浙江宁波教育学院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

  【延伸】

  合理合法使用电子监控

  ■孟凡桥 解立军

  学校在教室内安装摄像头,是行使法律赋予的管理权的一种形式。但学生和教师在教室内应该有某些合理的隐私期待权,在法律上也是应当得到确认和保护的。解决学校管理权与学生、教师隐私权之间冲突的关键,不在于是否可以在教室内安装摄像头,而在于如何使用通过摄像所收集的信息资料,以免侵犯学生和教师的隐私。

  那么,怎样使用通过摄像所收集的信息资料,才能避免侵犯他人隐私呢?具体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监控行为的前提应合法。一是安装摄像头需要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有关部门在审批时要对监控的必要性和监控对象隐私权保护等方面进行考虑,再决定是否准许。二是使用的监控设备必须是有关部门批准或不为法律、法规或规章所禁止的设备。如果非法使用未经国家批准的偷拍设备如针孔摄像机或专用间谍器材进行监控,就会触犯有关法律规定,监控行为的合法性也就无从谈起了。三是监控范围和内容不能超出批准的监控范围或用来监控他人隐私。

  所获得的信息应合法、合理使用。对于通过摄像得到的信息,学校应承担合法、合理使用的责任。这是保证监控行为不侵犯他人隐私的关键。所谓合理使用,指监控信息只能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不能用于其他目的。对于监控信息中涉及教师和学生无意中泄露的隐私,学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虽然学校对于通过摄像得到的信息享有知情权,但是知情权的核心是“知”,而不是“传”。学校不能违背知情权中为他人保密的义务而将隐私公之于众。为此,学校应对信息系统的监看和管理人员进行保密知识培训;确保与监看工作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监看场所;建立信息使用登记制度,对信息的录制人员、调取时间、调取用途以及去向等事项进行登记;除按法律法规的规定使用外,任何人不得擅自查阅、复制、提供、传播所留存的信息。

  师生对自己被监控的状态应享有知情权。学校应通过合理方式告之教师和学生在教室内安装摄像头的情况,让他们了解全部摄像头安装的具体位置、查看监控的权限、监控资料的用途等。这样既可以防止教师和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自己的隐私,也可以消除他们担心自己隐私被泄露的疑虑。(作者单位:山东省高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大家谈】

  “摄像头进教室”之我见

  上海市由由中学周钰栋:倘若师生在上课期间时时处在摄像头的严密关注之下,其体内的应急机制早就被摄像头牢牢锁定,心理压力必然会陡然升高。在重重的心理压力下,课堂教学必然会出现按部就班、亦步亦趋的态势。在这种态势的支配下,学生失去了发散性思维的动力,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对教学预案的充实、拓展的灵感思维也会受到抑制。这时候还谈什么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里安装摄像头是荒唐之举。

  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高采平:在教室内安装摄像头,无论对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还是促进学生发展来说,都有较大的便利,我们不能以侵犯学生的自由和隐私为由反对安装摄像头。正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未完成性,导致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安装摄像头恰恰是为了保证最大多数学生的安全,为了保证最大多数学生的自由。当然,摄像头毕竟是机器,它的监控是单向的,靠它所了解的可能不是实情,有时恰恰是假象。这种貌似高效的管理手段如运用不好,可能会导致管理效率的降低,这倒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河北省围场县中小学教研室黄瑞山:“电子眼”监控管理容易使管理者脱离一线、远离课堂现场,容易出现管理方法简单,忽视育人过程,异化学生管理。当然,只要适时、适度,“电子眼”在教室就可以使用。例如考试、自习课就可以使用。使用时要做到:事前和老师或学生沟通、确定使用时间段、指定专人查看监视内容、保证在社会中不传播录像资料等,需要严格的制度约束。

  重庆市酉阳职业教育中心田贵书:教室内要不要安装摄像头?这应由管理者的管理目的决定。如果管理者是为了监控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良好、教学秩序是否正常,这就没必要安装摄像头了。如果管理者是为了教学评价,为了教学过程的研究,是可以安装摄像头的。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完成同课程教学内容后,回放各自的教学过程并共同观看,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山东菏泽牡丹区大黄集中学滑万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摄像头式管理”,只不过是一剂美丽的“毒药”。作为校长,决不能把这种建立在缺乏尊重、信任基础上的摄像头引进我们这个教书育人的神圣课堂。当我们面对类似摄像头这类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时,千万不要忘记一条最起码的教育底线,那就是——信任、尊重、宽松、平等的教育环境。

  河南省孟州市职业中专王卫东:摄像头不仅是对学生的监督,而且是对教师的监督。摄像头走进课堂是对教师的不信任,是无视教师尊严的行为。这种管理方式是一种简单、粗放的管理,有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毫不客气地说,教室里安装摄像头不仅是一种“懒政”,而且是一种管理霸权。如果在安装之前听一听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就不会把学生和教师作为“假想敌”。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28日第7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