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栋楼不用一颗钉子!贵州老木匠40年建200余栋苗族吊脚楼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18-05-23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贵州一位老木匠,不用一颗铁钉,就能造一栋四五层的房子,这可不是黑科技,视频在这里。


家住贵州省雷山县报德村的苗族木匠杨昌义,被熟知他的人尊称为“苗屋建筑师”,从25岁入行学艺,到如今69岁两鬓斑白,44年的坚守,他建造了200多栋苗族吊脚楼,凭借精湛的木工技艺,可以建4至5层的高层吊脚楼,且整栋房屋不用一颗钉子。




为什么不用铁钉?

如何做到的?

这样的房子安全么?


……

先来说说铁钉。 

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青铜器时代的中国就有了铁钉,到了鲁班时代(约公元2500年前),相关工艺已经成行业规模了,但是相对就地取材的木料和石材来说,冶铁成本较高。


更关键的是,冶炼技术在古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军事科技而被垄断,所以很难流传于民间。

 

这些问题的存在,得以让榫卯结构这一建筑艺术大放异彩、长传于世。


榫卯结构的一种,图片来自网络。


榫卯是极为精巧的发明,古代起就被广泛用于建筑,虽然每个构件都是木质,看上去比较单薄,但各个部件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整体上却能承受巨大的压力。


有了这项技术,建造过程全不用钉卯,用榫卯作为连接结构,整个建筑浑然一体,重力分布均匀,牢固稳当且具有一定柔韧性。

以此造出的房子,坚固耐用,安全十足。

苗寨吊脚楼就是用这种技艺造出来的。


片来自领袖户外


苗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山高坡陡,平整、开挖地基极不容易,加上天气阴雨多变,潮湿多雾,用砖屋建房底层地气很重,不宜起居,吊脚楼的发明,完美解决了以上种种问题。


标准的吊脚楼一般是三层,最底层一般用来放养家里牲畜,第二层才是住人的,第三层被用来储存食物等。木楼群之间,一般设有活动场地,可开展听歌、斗马、球类等活动。


图片来自领袖户外


因为吊脚楼的存在,它使得苗族村落能适应不同地形,“依山而寨,傍水而居”,越是山区,它的强大功能越能全部释放出来。位于贵州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便是顺山就势的典型。


由10多个自然村寨组成的西江千户苗寨,四面环山、重峦叠嶂,因这里聚居着一千多户人家,故有了“千户苗寨”之称。


图片来自领袖户外


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上千栋吊脚楼鳞次栉比、相连成片,缘河依山、井然有序;建筑恰似林木一般从地上长出,与山林浑然一体,这里不仅有最浓厚的苗族文化风情,还是观赏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图片来自领袖户外


吊脚楼也被广泛修建在水边。

为防止汛期涨水、支柱腐烂,临水的吊脚楼多建于筑台之上,或是一半以木柱支撑悬于水面,另一半先用石头砌基,再用木板搭楼。


水面成为另一种街巷,有了与山地村落不同的绵延温婉之气。

最能感受到这样氛围的地方,就是凤凰古城了。

图片来自领袖户外


漫步湘西的凤凰县,青山如黛,绿水长流,阡陌纵横;沿江两岸,临水的吊脚楼半悬于水边,村寨星罗棋布;河岸两边,洗衣、洗菜、挑水的苗家女来来往往……

 

吊脚楼主要是作为苗族的一种特色建筑,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南等地,虽然所处的地域不同,但是基本上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游玩。


图片来自领袖户外


当你走进云贵高原的大山之中,你会发现,无论是在村庄周围,还是小河山坡,都会星星点点的坐落着各式各样的吊脚楼,郁郁葱葱的大山因为他们而变得富有活力,富有生气。


现在许多上了年纪的吊脚楼都早已不甘风雨侵蚀而倒塌了,在各大旅游景点所看到的体型巨大的吊脚楼,大多是匠人们用现代工艺所造的复制品。


近年来,多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许许多多的民俗特色建筑成了旅游圈的网红,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去游玩,不知不觉,那种原有的味道就不那么纯真了。


图片来自领袖户外


并不是说苗族古朴的民居吊脚楼再也找不到了,深入湘黔山区人家,能遇见一些具有历史味道的吊脚楼。


在被钢筋水泥充斥的现代社会里,像吊脚楼这样的民俗建筑,正遭受着现代建筑技艺的冲击,对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现存实物,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

 

图片来自领袖户外


同样面临严峻挑战的还有相关技艺的传承。

早在2006年,苗族吊脚楼建筑技艺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住理念的改变,苗寨的年轻人是否愿意继续居住吊脚楼?是否有兴趣学习相关建造技艺?


这种需要大量木材的建房技艺该不该被简单高效的现代工艺替代?

如果有存在的必要,技艺该如何传承?


图片来自领袖户外


被现代建筑学家认为是最佳的生态建筑形式的吊脚楼这些只出现在远离城市的山林之中,具有乡土气息的民居,当你身临其境,比如住上一晚,看一看苗族芦笙舞、锦鸡舞、铜鼓舞,听一听苗家姑娘唱着一曲又一曲动听的苗族敬酒歌,会有何感受?


这个,只有你去了才知道! 


长按或扫描上图关注公众号

领袖户外旅行网公众号ID:lxtour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