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71)冯其庸学术馆联

 一片心花正放时 2018-05-23

许荣海

 

无锡冯其庸学术馆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著名学者、红学家。192423日出生。家贫困,幼年失学,在家种地,小学未能毕业,1943年毕业于私立无锡前洲青城中学。1943年下半年,冯其庸考上了省立无锡工业专科学校。期间曾得无锡著名画家诸健秋赏识。19447月因贫失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考入苏州美专,两月后又因贫失学。
    
冯其庸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漱石集》、《秋风集》等专著二十余种,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词典》、《中华艺术百科大辞典》等书。
他还在研究中国文化史,古代文学史、戏曲史、艺术史等方面做出了成就,研究了中国大西部的历史文化艺术,著有考证丝绸之路和支架取经之路的大型摄影图册《瀚海劫尘》,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冯其庸还擅于书法和绘画,书法宗二王,画宗青藤白石。所作书画为国内外所推重,被誉为真正的文人画。
1950
年至无锡市第一女中任教。1954年至中国人民大学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80年、1981-1982年赴美国讲学。1986年调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2005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首任院长,20081月任名誉院长。2009年任中国文字博物馆首任馆长。先后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中国汉画学会会长、《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
    
冯其庸认为:生活就是读书。冯其庸出身于江苏无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儿时因抗战之乱失学,于放羊种地之余不忘读书,书读得很杂但却读了不少,一部《三国演义》从学校图书馆借来后无处可还,就成了他反反复复读的一本书。后来由中学教师奉调中国人民大学任教,也得益于喜欢读书的习惯,以及在无锡国专时期听了当代许多著名学者讲课。
后来,冯其庸又找到了《水浒传》,读到有的地方都能背得出来了。也正是《三国》、《水浒》这两本名著引起了冯其庸读书的兴趣,觉得越读越有滋味。冯其庸说:后来又读《西厢记》,因为词句漂亮,虽然是很深的文言,但是也喜欢读,几乎读得一部《西厢记》基本上能背读书能使人聪明,启人智慧,读书是自我造就自我成才的唯一道路,所以青年人应该勤奋读书。冯先生将自己的家取名为瓜饭楼,也是为了记住曾经以瓜代饭的苦难岁月。
    
冯其庸表示:这一辈子读书还有个特点,就是白天都没机会读书。解放初,因为需要参加的会议特别多,几乎所有白天的时间都在开会,只有到了晚上关起门来,自己拼命地补课,总是要读到两三点,才睡觉。后来调到艺术研究院,负责行政工作,不能不上班,天天一早就去上班,晚上到家了才开始读书。冯其庸的生活就是被一本本书摞起来的,冯其庸的人生就是一个书架,读过的书中有着他的记忆。
冯其庸学术馆是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文化建设工程,座落于惠山区前洲街道。在玉堰路前洲段锦绣公园前侧,该项目于2009年开始论证设计,设计风格为灰白透景式现代建筑。总投资3500万元,其中学术馆1200万元,文化广场500万元,拆迁近2000万元。 冯其庸学术馆设有一个序厅和四个展厅,分别介绍冯其庸的生平事迹、学术成就、书画和摄影,同时还设有多功能厅、互动区、图书文物藏品等区域,将充分运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手段,打造文化展示的窗口、文化教育基地、文化交流平台和地区文化名片。
    
其展览大厅中有一副冯其庸老先生于壬辰(2012年)立冬,九十高龄时,为家乡锦绣园” 所题写的楹联:
       
锦绣园中园锦绣;
       
惠泉山下山惠泉。
    
这副生动活泼的趣联,现悬锦绣园” 大门两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