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才是乾隆真正的样子?洋画家中国之旅速写

 吖伢 2018-05-23

1793年,大英帝国派往大清帝国的马戛尔使团到达中国,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

年轻的英国画家威廉·亚历山大作为使团的随团画家,从澳门到北京的往返旅行中,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中国世态风情的画作,随后在英国及欧洲风靡一时。

他的著作《中国衣冠风俗图解》,于1814年在伦敦出版,50幅精美的彩色版画,描绘了皇帝、兵勇、仕女、商贩、戏子……向我们展示了欧洲人眼中那个久远而又多姿多彩的乾隆盛世。

持枪的士兵

18世纪末,

英王乔治三世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为名,

派马戛尔尼勋爵带使团访华,

这是清代外交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

那时正值乾隆朝末年,国势鼎盛,

但盛世的外表下,已潜伏着种种危机。

威廉·亚历山大自画像

威廉·亚历山大,

作为使团随团画家的助手,

创作了大量的速写和水彩画,

记录下当时中国的世态风情,

他的画,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欧洲人眼中的那个遥远又鲜活的“乾隆盛世”。

83岁的乾隆帝

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9月26日,时年25岁的威廉·亚历山大被选为马戛尔尼使团的画师。1793年大英帝国派往大清帝国的马戛尔尼使团到达中国,在热河行宫觐见了乾隆皇帝。随马戛尔尼勋爵访华的整个远行计划的绘图任务大多落在亚历山大的肩上。

官员跪拜乾隆帝

他随团访问了中国的天津、北京、承德、杭州、广州和澳门等地,创作大量的速写和水彩画。返回英国后,亚历山大被聘为大马洛军事学院的美术教授,创作了一系列有关中国的风俗画,他以强烈好奇心,捕捉新世界所见的一切,再现中国的人物和景物,使英国和欧洲人民对中国有了形象的认识,促进西方对中国的了解。

英使觐见乾隆帝

乾隆帝在热河行宫

乾隆帝肖像速写

乾隆帝赠给使团的随身携带的香囊

位于热河的小布达拉宫

乾隆帝致英王的信,放在这个盖着黄绸缎的盒子里

使团的驳船准备下苏州

皇帝的花园

西直门

士兵

兵站

正在避雨的中国人

中国官员

泊船

城楼

戴着枷锁的人

正在吃晚饭的纤夫

笞刑

持枪的士兵

中国妇女和她的儿子及佣人

中国步兵中的虎威之师

舟山定海南城门

执扇士兵

掷色子的农民与船夫

战舰

葬礼情景

搬运工人

城镇

渔船

渔夫一家

遗迹

游船

喜剧演员

通过水闸的船

天津风光

扬州风光

寺庙

全副武装的士兵

审问罪犯

石舫

苏州附近的塔

商贩

商船

僧侣肖像

三艘停泊着的船

商人肖像

农民的一家

庙宇祭祀

官员肖像

航行中的船

牌楼

官员和他的佣人

官员的游船

正在赌博的人

帆船

富丽堂皇的房子

舢板上的一家人

一群村民

正在抽旱烟的官员

吃饭的孩子们

军人们

骑兵

初见大运河

灯笼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