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视 | 心痛:百岁老泰斗成就斐然,大国导师育人无数,如今却被学校活活逼死了!

 心中有爱春常在 2018-05-23

 版权合作:zg5201949@qq.com


尽管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中国一直重视老人,从战国时期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有所终……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指导思想。无论封建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都提倡“以孝治国”,弘扬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养老制度也并非完美的,始终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但网上却始终有一群慕洋犬在用夸张手法鼓吹全中国老人都孤苦无依的同时,又跪舔海外对老人无比暖心的细心呵护、无私照顾……


“按社会地位,欧美人划分为5个阶层---儿童、老人、女人、宠物和男人”。类似的谣言文章段子,在中国网络盛传多年,经久不息。在这些慕洋犬的嘴里,国外最受保护的第一是儿童,第二就是老人。牵扯到老人,没有任何事情是小事!他们鼓吹海外最尊重老人,最重视老人的需求,对待老人最温暖贴心!最近的某国救护车专程载着病人去看海这种“无比贴心”的临终关怀更把“爱老”话题捧上了神坛。(老人:“我觉得我还应该再抢救一下!” 医生:“闭嘴,看海不要钱。”)

 


不过,要是看完下面这个事例,相信已经没有人会相信这种童话了吧?这条新闻看起来很正常:《104岁的澳大利亚科学家David Goodall,近日在瑞士,用安乐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因为看似很正常,所以一开始网络评价也是很正面。

 


比如:


@Mary:老人家有尊严地离开是对个人的意志尊重!希望安乐死在澳洲合法化,这样是尊重生命,免除痛苦。

 

@一起:一个人活了几十年,然后死去,这并不可悲,可悲的是在选择结束痛苦的余生的时候,这个人却被一群人毫无理由地阻止

 

@KB: 当重病患者或老年人即将死亡时,并不舒适。心脏变得虚弱,肺部周围的液体并发症会让呼吸变得更困难,身体疼痛加剧,病人痛苦不堪。既然死亡是必然的,也许医疗干预可以让这个死亡阶段稍微平静缓和一些。向这位有尊严地结束生命的先生致敬!

 

@Derek Kent: 我观察到很多人从自己的角度看待安乐死这个问题。好吧,我们知道,你害怕死亡。所有的动物都害怕死亡。但我们中间有些人不怕死亡,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也许你喜欢系着围兜,在口水中,在排泄物中在苟延残喘。但我们不喜欢这种选择。祝Goodall博士好运!谁知道有没有来生呢。

 

安乐死在国外并不稀奇,全世界现在有多个国家就允许身患绝症,生命质量很差的成年病人选择安乐死。但很快就有网友发现了这件事的不寻常之处。


这一位老人选择安乐死,并不是受不了病痛折磨的缘故,也不是因为年纪大,饱受病痛折磨越多,或遭遇忽视、歧视或抛弃。而是被澳大利亚学校,活活逼着去死的。

 


是的,这位David并没有患任何严重的疾病,作为澳大利亚年纪最大的植物学家和生物学家,他成就斐然,享有国际声誉,按理说应该享受着温暖贴心的老年生活,但为什么他还会选择安乐死?这就不得不提这名优秀澳洲老人的悲催经历了。

 

David出生在一战期间的英国,刻苦学习的他很早就获得伦敦帝国理工学员博士学位。二战爆发,热血沸腾的他决定参战却被导师以“他的研究比世界战争重更要得多”给阻拦了。34岁那年,他被墨尔本大学聘请为高级讲师,从此移居澳大利亚,结婚生子。


 

他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和研究之中,成为生态学领域世界知名的学者,他一生中获得了三个博士学位,撰写了一百多篇研究论文,荣获过澳大利亚国家勋章。65的时候,他依然笔耕不辍,编写了《世界生态系统》30卷,还帮助审核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五百多篇著作。到2014年,他一百岁的时候,还在SCI期刊上发表论文。

 


谁知,102岁时,成果丰硕的他突然遭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机。艾迪斯科文大学用类似“老家伙,赶紧收拾东西走人!”“学校担心你的通行安全!”“你太老了,不适合来学校工作了!”等年事过高、身体安全的借口各种暗示劝告他离开学校,禁止他来学校工作。

 


这所位于西澳的澳洲知名学府就是这样对待一位为自己做过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一位为学校建设付出全部心血的老人,这就是他们对这位世界最老科学家的“关怀”!

 


学校的做法对将一生热情全部投入科学研究的David来说就是致命一击!他伤心极了,以理据争,在媒体的声援下,他终于争取到了继续工作的机会,但是学校不给他发薪水。不发薪水也没什么,毕竟老人也不缺钱。只要能继续快乐教书,发挥余热,老人就觉得自己有价值。但是,厄运并没有结束。


学校不仅不发钱,而且还隔离了他。学校故意给了他一个独立的封闭小房间,一台电脑,一个打印机,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学校不止是不发薪水,而且不让他见到其他同事,这就等于是将其变相囚禁了。澳洲老人为这个学校辛苦工作奉献了一辈子,而澳洲学校就是这样回报他的。

  


由于缺乏与别人交流的机会,被封闭在狭小闭塞空间里的长期禁锢,使得让老人的身体和心情与日俱下。在困顿中过完104岁生日后,他越发感到消极难受,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几个月前,老人在封闭的室内摔倒在冰冷的地面,由于是封闭房间,所以他躺到第二天,才被清洁工发现并送往医院。而到医院之后,医生却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他不要再私自坐公交,不能单独过马路,以避免摔倒。

 

不断被学校和医院训斥、长期缺乏精神方面的交流,各种明里暗里的禁止和封闭,这些痛苦煎熬从此一直伴随着老人。曾经越辉煌,对比现在就越难受!耗尽了对生命的最后一点渴望,于是这位泰斗毅然决然地决定赴死!在尝试了三次自杀无果之后,他接受了专业帮助,决定有尊严地完成自己的死亡。

 


然而,这个小小的心愿澳大利亚也不能让他实现!澳洲的安乐死的标准非常严苛,费用也高达15000英镑左右!David向澳大利亚政府申请了多次安乐死,但都没有通过。尽管早在1996年澳洲就提交并通过了《晚期病人权利法》将安乐死合法化却不久之后就被否决,尽管目前维州已经通过了该法案,但开始实施日期要等到2019年6月以后,且只有生命不足6个月的绝症患者才能申请。

 

回顾为澳大利亚科学事业贡献的一生,David感到很遗憾。他说:“如果活着什么都做不了,那跟死了有什么区别?与其苟且活着,不如有尊严地死去”,希望自己的选择能增加人们对老年人选择尊严死去的讨论,更希望能为推动澳大利亚安乐死的合法化尽自己最后的力量。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亲友,他们纷纷表示理解。

 

老人与家人在一起

 

于是,David选择了去接受外国人申请安乐死的瑞士。5月,筹得了两万美金的他坐在轮椅上和家人一一告别,飞赴绝路。新闻发布会上,他再次强调“我很高兴能够结束生命,我活得实在太久了……”

 

在这里,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光。坐在轮椅上的David回答完医生的几个问题,看着医生将药物注射到自己体内,耳边响起了《欢乐颂》。他安详地闭上了眼,以他期待的方式,在家人的陪伴下,平静离开了人世。他的遗体在瑞士火化,骨灰被带回珀斯和家人团聚。

 

去瑞士安乐死前与家人临别照片


在欧美日益强调“临终关怀”的今天,还能发生David这样的不顾人权眼睁睁看着老人在求死路上折腾的事情,让人不禁感慨万千。这些老人,他们的今天,也就是我们的明天!害死老人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澳洲,是他曾经耗尽青春的埃迪斯科文大学。对待老人的态度,是检验一个国家文明和良知的标准。但愿每一位老人,都能被温暖呵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