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4岁老太监回忆,伺候皇贵妃每晚被迫做一事,让其一直受宠

 闻道山人 2018-05-23

但凡如今看到的古装片,都少不了宦官的身影,宦官也被称之为太监,最早是出现于殷纣王时期,由于商纣王荒淫无度,为了不让侍卫或宫中之人和后宫的女人私通,才诞生的。

打开连尚头条,看更多新鲜猛料

以后的每个朝代皇帝为了后宫的安全都还继续使用,在明初被称为宦官,而朱元璋给了宦官管理内宫和处理一定的嫔妃事物的权利。内十二监的掌权之人才能被称为太监,官四品。

只是明朝因为太监的权力太大而形成了阉党,阉祸。到了满清,吸取教训的清皇室不再给宦官任何官职,并加强了对他们的管理,可以说清朝从来没有出现过宦官当道的局面。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太监叫做孙耀庭,他的经历一直到了1988年,有人根据他的自传拍了一部电影,才广为人知。

太监自古以来就是因为家庭贫苦而被迫为之。孙耀庭家也是如此,一家七口五个男孩只有七分地,家境十分贫困。

父母为了能让他能读书认字,靠为私塾的老师干活换来了孙耀庭读书的机会,只是天灾人祸,唯一的田地也失去了,失去了生活来源的孙家想到了让大儿子进宫当太监,获得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是没想到,孙耀庭刚被净身,溥仪就公布了退位诏书。

1916年,孙耀庭找了关系进入到原来的摄政王府当差,又走通了紫禁城大太监的关系,进入了紫禁城当差,到了紫禁城想要拜大太监当师父,虽然孙耀庭尽心的伺候师父,却始终得不到来自师父的帮助和指点。

后来机缘巧合,孙耀庭得了端康皇贵妃的赏识,一步登天去伺候皇贵妃。没有经验的孙耀庭虽然始终尽心尽力,还是出了错。

有一天晚上轮到孙耀庭值夜,值夜班是一份辛苦活,特别是在皇宫,处理不好,随时会掉脑袋,而且要随时保持清醒等候主子的召唤。可是这晚上孙耀庭实在太累打瞌睡,被巡逻的人发现了。

孙耀庭运气比较好,仅是挨了打,后来孙耀庭很担心下次值夜还是会打瞌睡,就问他的师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防止瞌睡,老奸巨猾的大太监什么都不肯说。

直到有一天,孙耀庭为师父刷鞋,被鞋子里的什么东西刺到了手,才看到被巧妙的缝在鞋子里的苍耳,苍耳这个东西,小而多刺,孙耀庭发现后就明白了如何防止犯困了,那就是把鞋子里放入苍耳,如果困了就去踩,被刺疼之后自然就不困了。

孙耀庭凭借这招和灵活肯学的态度,先是伺候皇贵妃,后得到了升迁的机会,去伺候皇后婉容。后来又到了溥仪身边伺候。

1924年,溥仪和婉容被赶出紫禁城,回到摄政王载沣(溥仪父亲)的家里,还是让孙耀庭伺候着,一直到溥仪和婉容去了天津,才遣散了仅剩的太监。

没有了主子的孙耀庭虽然不用伺候人了,可是却失去了干活的能力,回到老家没多久的孙耀庭不想让本就贫苦的弟兄们继续供养自己,就又回到了北京,和以前被遣散的几十个太监一起住在兴隆寺,以捡煤渣和废品为生。

解放后孙耀庭有了工作,负责管理寺庙,有了工资的孙耀庭终于可以安稳的生活。后来孙耀庭又搬到了广化寺居住,余生再也没有离开过,一直到1996逝世,享年94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