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王及古贤书法欣赏

 凤凰山居士 2018-05-23

王羲之

书法风格:王羲之生活的东晋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混乱,精神上却极度自由,解放且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东晋人崇尚自然主义和空灵的玄学精神,“洗尽尘滓,超然绝俗”,王羲之创造的行草就是这一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让糅合当时楷、隶书体和草书体,以神奇的笔力创造了一个变化多端的书法艺术世界,为书法创造开辟了新空间、新境界,尤其是对线条的运用,人称“跳荡多变,姿态洒脱”,成为永世的楷模。梁武帝说:“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风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这是对他书法风格的最好总结。

1《兰亭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临河序》、《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从整体上看《兰亭序》,一片生机,无法而有法,一笔一画皆有情趣,从头至尾,一气呵成,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章法上浑然一体,变化细微,布局疏密有度而自然,墨气忽浓忽淡,令人赏心悦目。字势上从首字“永”到末字“文”,笔意相连,阴阳起伏,笔笔不断。全文共28行,324字,文中二十多个“之”都变化各异,无一相同。这一千古名迹,在章法、结体、用笔上都达到行书艺术的高峰。

欣赏《兰亭序》重在感悟晋人简约玄澹、飘逸自然的精神,体会“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爽爽如清风朗月”的流风余韵。图片

照片名称:王羲之-兰亭序

2《十七贴》

该贴点划分明而气势连贯,面貌清秀而骨力内含,“折”划或用方折或用圆转,方折干净利落,圆转润滑妍美,被后世推为草书绝品。既不脱法,又处处不受法则约束,一派从容、超然的意态,恰是王羲之休养、学识、性情的写照。

图片
照片名称:王羲之-十七贴
    其他法帖:《快雪时晴贴》、《丧乱帖》、《初月帖》等。
图片
照片名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献之

书法风格:王献之不拘古法,标新立异,他把行体和草体结合起来,笔势姿纵,线运畅快,形态趋于外放,笔法外拓,气质更为显露。王羲之的行草,笔笔到位,韵味深藏不外露,而王献之的个性充分反映在书法作品中,更加浪漫。如果把王羲之之字比做初春的景色,王献之的书法则是绚烂多姿的晚春。

1《中秋帖》

此贴系宋代米芾临墨迹纸本,纵28厘米,横12厘米。行书2行,22字。应该说,惟有米芾,最能心领王献之的精神,最得他的笔法。

本贴全部28字,除间行之外,仅5处将笔提起,呼啸而下。结体上既非行体又非草体,取二者的优势,字体有飞萦旋转之势,他对书法艺术的开拓与创造,就体现在这种奔纵、浪漫的书写之中。

图片照片名称:王献之-中秋帖

2《鸭头丸帖》

此贴汪洋恣肆,妙趣横生,“气脉”贯连和“筋节”转换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用笔起止分明,行笔恣肆放纵,笔停时笔断而意连,连带时气脉相接,如“鸭”字的末笔唤起“头”字的起笔,“当”字的起笔承上字“集”字之末划;有时一气贯通,不绝如缕,如“不佳”、“相见”等字,总体上给人以抑扬顿挫,起伏跌宕之感,字势的流动之美一览无余。

图片照片名称:王献之-鸭头丸帖

其他法帖:《地黄汤贴》、《十二月贴》。

图片照片名称:王献之-地黄汤贴

智永

智永,俗姓王,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著名的“退笔冢”、“铁门限”的典故和“永字八法”的阐发皆出于智永。

书法风格:智永的书法最大特点是在平常中见功夫,他练习书法只为“妙传家法”,使王氏书法发扬光大,不求创新。他对二王的模仿,虽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个性发展,但凭着他深远的功底,仍能不求创新而新意自生,苏东坡评价的好,说他把自己的骨气和风格深藏起来,看他的字如看陶渊明的诗,初看不觉奇异,但越看越美。这也许才是艺术价值的真谛。

《真草千字文》

布局不激不厉,和缓而又空阔、疏朗,清俊典雅而又自由、活泼。露锋中夹以藏锋,在转笔处,妍丽而又不失遒劲。对徐急、轻重的把握也极到妙处,轻提时线如游丝,但不失细劲,重按时点画粗壮,但不显鲁莽。通篇又给人以灵气飞逸、神意相连的感觉。

图片照片名称:智永-真草千字文

欧阳询

书法风格:初唐欧、虞、褚、薛四大家代表了唐代楷书的成熟,以欧阳询最为杰出,史称其为唐朝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把南北书派统一起来,兼融南北书风,形成峻拔险峭,流丽妍秀,气韵清穆,雄伟沉健的独特风格。他也使唐代楷书趋于定型化,奠定了楷书用笔、结构上千百年来的格局,这一贡献使他真正成为楷书古今第一人,对后世的影响历经宋、元、明、清直到今日,仍雄风不衰。

1《九成宫醴泉铭》

此碑用笔刚健遒劲,结构高华浑穆,字字方正,丰厚挺拔,有晋人风韵,又开唐人楷风,真是稳健沉劲,意态饱满,风骨内柔,是“欧体”的代表作,成为学书者的典范。千余年来,盛誉不衰,被称为“楷法极则”,对后世影响巨大。

图片照片名称: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2《仲尼梦奠帖》

纸本,行书。其行书,既继承了王羲之父子的风韵,又别创面目,在流畅中增添了险劲,在妍美中增添了力量,运笔似有千钧之力,把笔作刀,仿佛要雕刻出险峻的山峰。如“仲”的中竖,“尼”的左撇,尖利如刀;戈、撇、钩、捺等画都弧线弯曲有力,如拉紧的弓弦。

图片  照片名称: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其他法帖:《化度寺碑》

虞世南

书法风格:虞世南与欧阳询,史称“欧虞”。与欧阳询的险峻外露相比,虞世南是典型的南派,直接师承智永,上溯王羲之遗风。他的书法有一种含蓄的内在美,强调夸张点画的顿挫及节奏感。风格平实稳健,挺立大方,秀雅而舒展,行笔润泽,一派谦恭君子之气。后代的大书法家褚遂良、米芾等甚至乾隆皇帝,都是虞世南的崇拜者。

1《孔子庙堂碑》

该碑碑文长达三千余字,整篇气势连贯,字体外柔内刚,把力度与韵味结合得天衣无缝,细看每一笔画,正如古人说的“绵锦裹针”,刚柔相济,是他楷书的代表作。

图片  照片名称: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2《汝南公主墓志》

墨迹摹本,此摹本充分体现了虞世南温润圆秀的韵味,笔画中撇短捺长,折划婉转,行笔中流露出不浮不躁的谦然,一派儒雅之态。

图片    照片名称: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褚遂良

书法风格:褚遂良在学习虞世南书法技巧的同时,还从历代碑刻中汲取营养,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融学贴临碑于一炉。尤其从王羲之父子那里学到了艺术的真谛。后人评论褚遂良的墨迹说:“其书多法”,这说明他研究前人书迹用功之大,学书之刻苦。他将魏晋以来的众家优秀笔法变为己有,发挥得淋漓尽致,媚趣美韵来自于王羲之,劲练出于欧阳询,华丽来自虞世南,并形成自己的新规范,自成一家,是真正开唐代书风的第一人,为以后盛唐书风的诞生奠定了深厚基础。褚遂良还是书法走向唯美主义倾向的代表,他的功绩在于自觉地强调书法笔画的曲线美和顿挫的节奏美,使书法行笔更富于音乐感,时人称赞说:“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

《雁塔圣教序》

该碑方笔、圆笔并用,劲挺中见隽秀,圆润中见瘦劲。结体取纵势,在紧密中求变化,中宫收紧,四方散开,俯仰有情,落落有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达到了空灵飞动,起伏多姿,跌宕有致的极高艺术境界。此碑可谓集魏晋隋唐之大成者。

图片   照片名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其他法帖:《房玄龄碑》、《孟法师碑》、《枯树赋》。

张旭

书法风格:以王羲之和王献之为代表的今草,在结体上与用笔上有相对稳定的审美格式,字与字意连而笔画不相连,张旭草书则改变了从结体到用笔的一系列陈规。在结体上,字的笔画可向各个方向拓展,这就使得字与字之间可以相互深入连接,甚至相互穿插,线条圆畅自如。在用笔上,点画的运动时快、时慢、时轻、时重,时疾、时缓、时涩,多种变化造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用笔可以任意所指,八面生风。在章法上,由于结体和用笔的突破,大开大合,一派雄伟壮阔之气。人们常用“出鬼入神,情况不可测”来形容他的书法风格。

1《古诗四帖》

欣赏此贴,能感受到他以饱满的激情,尽情挥写,笔势恣肆放纵,一气而下,线条厚实饱满,连绵回绕,使人有天仙散花之感。草书美在线条,观赏此贴,我们不妨回忆孩提时代的经历,在黑暗中,手持发光的火柴棒,在空中随意舞动,留在眼中的线条,是多么流畅华美。再观此贴,真是达到天才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图片照片名称:张旭-古诗四帖

2《肚疼贴》

动作极富节奏,用笔似破空而来,变化多端。欣赏此贴,不妨想象你一时兴发,用手指当笔在美丽的海滩上狂涂,任手纵横,无往不收。古人说张旭的草书“只见神采,不见字形”,他把单个字体融入到整体中,通篇洋溢着生机和活力,而细观一笔一画,又均合章法。

图片 照片名称:张旭-肚痛帖

其他法帖:《自言贴》、《尚书省郎官石记序》(楷书)。

图片照片名称:张旭-尚书省郎官石记序

颜真卿

书法风格:颜真卿早期书法结体方整严谨,用笔刚劲,代表作品有《多宝塔感应碑》、《夫子庙堂记残碑》。中年书法作品豪迈而不失清秀,书法结体宽博,透露出清正文雅的气象,代表作品有《东方朔画像赞》、《中兴颂》。颜真卿并没有在功名前停止开拓的脚步,不断变法,自出新意,融汉魏两晋,继承唐代大师,开创楷书的|“蚕头燕尾”笔法,点画遒劲有力,世称“颜筋”,卓然特立,以楷法盖世。晚年以“颜体”登峰造极,而为唐代欧、虞、褚、薛、柳诸大家的龙头。“颜体”的形成使整个书坛打破了近四百年来几乎一直为“二王”书风所笼罩的局面,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一直影响了以后整整一千余年的书法发展,同王羲之一样在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祭侄文稿》

颜真卿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的祭文。感情流露一发难收,纵笔任情奔放,墨悲笔愤,自然天成。后人认为此贴在存世的颜书中位居第一,为“天下第二行书”。

图片照片名称:颜真卿-祭侄文稿

2《自书告身贴》

是传世颜书中唯一的楷书纸本墨迹。是一件极为精彩的楷书杰构,用笔稳重,一笔有千钧之力,线条多起伏有运动感。字形呈纵势,顶天立地,堂堂正正,仿佛耸立于天地之间,博大气象使人叹为观止。

图片照片名称: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3《颜家庙碑》

为颜真卿晚年之作,笔力雄健,结体庄密,堪称颜楷典范,突出了“颜体”的独特风格,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成熟与完整。此碑有“大、重、朴、厚、严”的特点,后人学“颜体”多从此碑入手。

图片照片名称:颜真卿-颜家庙碑

柳公权

书法风格:人们常说“颜筋柳骨”,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人楷书的两个高峰,“柳体”一出,凭借清劲挺拔、俊秀深厚,在颜真卿之后给当时书坛吹来一股清新气息。“柳体”独特处事用直笔和硬折,除了撇捺之外,难见有曲笔的,几乎去掉了汉字的曲弧点画,他用笔讲求骨力,笔笔用力而且极有内涵,横画、竖画、点画并重,每一点都极富硬性弹力,如截钢筋一般。

《玄秘塔碑》

欣赏此碑重在体会“柳骨”的内涵。通篇无一处松懈,用笔方圆并举,斩钉截铁,顿挫分明。撇捺画之外,极少有弯曲笔画,但并不因此而显得生硬,他用笔极富张力。字体结构上“中宫紧结”,四面舒展,如古代亭阁建筑,中间紧凑,飞檐上扬。全文严谨舒展,运笔遒劲有力,风骨凌然,清雅刚正。

图片照片名称:柳公权-玄秘塔碑

其他法帖:《神策军碑》

怀素

书法风格:怀素将狂放不羁的豪放性格在草书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直追张旭,张旭以“颠”闻名,怀素以“狂”惊世,两人在书法风格上有相似之处,正如宋代董运在《广川书跋》所说:“书法传至张颠后,鲁公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即颜真卿和怀素都得到张旭的真传,颜把楷书发展到极致,怀素把草书推到顶峰。不过,怀素用笔更加如电似风,随心变化而又直抒心意,既不失草书规范,又如从肺腑自然流出。他自我评价说“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疲漓细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借着酒兴,他抛开一切束缚,进入一个自由王国。

1《自叙帖》

全贴七百余字,行笔如飞,首尾贯通,给人以迅疾骇人的感觉。通篇用笔刚劲而婉转,犹如游韧的玉筋绵延不绝,笔调的丰富变化使结体也摇曳多姿,神采动荡,又不失草书法度,笔法精妙,被历代推为狂草的代表作。

图片

照片名称:怀素-自叙帖

2《论书帖》

从此贴中可以看出怀素先静后动的创作方式,他往往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感情充沛,不发而不快时,蓦然下笔,一气呵成。由平淡天真、自由潇洒直到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地步。他的书风,为此后的黄庭坚、祝允明、王铎开辟了道路。

图片

照片名称:怀素-论书帖

其他法帖:《苦笋帖》、《千字文》

杨凝式

书法风格:杨凝式在继承唐代风格的基础上,深得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神韵,他不受唐朝书法讲究法则的影响,创造出一种表现个性的书法风貌,在晚唐五代书法衰落的形势下,独树一帜,其书法风格已开宋人尚意书风之先河,对宋初苏黄米蔡四大家及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等大书法家,影响极为深刻。

1《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图跋是他古稀之年以后的作品,更显得人书俱老,志气平和。他好似有意避开唐法,但也不是模仿二王。通篇布局茂密烂漫,又不失从容清朗。结字大小参差,仰俯变幻,又不失平稳端庄。用笔沉静圆厚,而不失壮阔和力度。他这种不浮不躁,安详从容的笔意,传承了王羲之的传统艺术精神,在晋唐之后别开一境,启宋人尚意书风之先。

 图片     照片名称:杨凝式-卢鸿草堂十志图跋

2《韭花帖》

是杨凝式的即兴之作。此贴书风古雅而生动,在取法古人的同时又能自出新意,丰神洒脱,字字隽丽,笔法秀拔。此贴的章法独具特色,字距行距之大为前所未有,疏散中透出灵气,使书法的审美空间更加宽松。这种章法对后世影响深远,明代董其昌极喜效此法。图片 照片名称:杨凝式-韭花帖

苏轼

书法风格:在书法史上,苏轼的字被称为“苏体”,是开创宋代尚意书风的巨擘。“苏体”体态丰肥,肥而不俗,如绵裹铁,筋骨不求外露,刚健婀娜,丰腴圆润,突破“书贵瘦硬方通神”的传统审美观。苏轼重精神,强调自然,不守古法,把“意”放在首位,正如他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历代学“苏体”的人不计其数,而少有人能达到他的境界,原因大概是文化素养相差太远,达不到苏轼的意境。

1《黄州寒食诗卷》

此贴可以看出苏轼当时的心境。点画粗壮丰腴,笔墨饱满从全局看,以行书起笔,偶见草书,字由小渐大,笔势奔放不羁,起初平稳、儒雅,愈泄愈洒脱奔逸,跌宕起伏,充满内在的不可遏止的感情,给人以纵逸豪放,痛快淋漓的感觉。世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图片照片名称:苏轼-黄州寒食帖

2《宸奎阁碑》

苏轼吸收了颜真卿的圆劲、外拓、博大的气势,点画丰腴肥厚,内涵丰富,似绵里裹铁,锋藏划中,力出字外,给人以柔中带刚,含而不露之感。初看有娇媚之态,再看骨刚筋健,这正是“苏体”的特点。

图片照片名称:苏轼-宸奎阁碑

黄庭坚

1《松风阁诗》

此贴表现出黄庭坚鲜明的风格。笔画较长,长横、大撇向四面辐射,行笔更为果断、自然。书写中不断出现的重笔浓墨,将书写时那豪峻傲岸的风神、沉着痛快的节奏,表现得淋漓尽致。字的重点不在字中,而融于行中,他的字不可从个体欣赏,而要从大局上看,才能理解黄庭坚书法的恢宏。

 

图片照片名称:黄庭坚-松风阁诗

2《李白忆旧游诗卷》

这件作品书卷自如,甚为老到,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在章法的结构上,有时字与字之间互不相连,一字一个节拍,有时忽然加快速度,多字相连,一气而下线条飞转,如此反复,高潮迭起,给作品营造出交响乐般的效果,上下字间或互补或相连带,结构上疏密不一,妙趣横生。图片照片名称: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卷

其他法帖“《廉颇蔺相如列传》、《诸上座贴》。图片照片名称:黄庭坚-诸上座贴

米芾

书法风格:米芾以超人的书法功力、旷世的才情和鲜明的性格,创造了“刷字”,在尚意的宋四家中又独树一帜,为书法奇绝第一人,成为一代宗师。“风樯阵马,沉着痛快”是人们对他书法风格的描绘。他的字形趋向于修长,向左倾斜,他用笔最大特点是把笔不紧、运笔快迅,善于以虚锋取势,在轻灵中表现墨趣。他终生潜心揣摩二王的笔法,学习东晋平淡的书风,中年后将王献之的用笔之法发挥到了极致,用笔翻腾峭利,黄庭坚评价说“如快剑砍阵,强弩千里”,四面取势,八面出锋,跌宕多姿。

1《苕溪诗卷》

此贴书法流畅潇洒,字里行间呈现出一种跳跃灵动的气韵,不愧是一件诗书合璧的珍品。全卷打破了横平竖直的世俗观念,采用明显的斜势,凡纵势的撇、竖、钩等画多呈左弧状,横画轻重悬殊,多向右上倾斜,点画更是多姿多彩。图片照片名称:米芾-苕溪诗卷

2《蜀素帖》

此贴字体去纵势,多左低右高,点画妍丽遒劲,奇逸险峭,灵巧跳动,妙趣横生。点画大多用露锋,或用藏锋,露锋时无往不利,藏锋时蕴藉婉转,行笔疾迅,重笔浓墨不显凝重,如“劲”、“枝”、“锦”等字,轻落速提不失细劲,如“寒”、“宵”等字的宝盖头和“牵”字等,侧锋运笔,八面生姿,点画妍丽遒劲。宋以来,学米芾行书者甚多,成家者很少。图片照片名称:米芾-蜀素帖

3《元日帖》

    为《草书九贴》之一。其草书作品,章法不失王羲之遗风,字与字之间不相连属,但在用笔和体势上又有特色。从用笔上看,二王含蓄被变为任笔扫荡,不端不正。如二行首“向吾友”三字,一气掷下,既做到笔势的连绵,又能于连动之时写出点画的硬度与骨力。

图片照片名称:米芾-元日帖

赵孟頫

书法风格:唐朝书法崇法,宋朝书法尚意,在赵孟頫生活的时代,书法艺术经过宋朝“尚意”书风的影响,已走进了只重“意”而无“法”的境地,他的伟大在于背负起“力挽狂澜”的重任,超越唐人“欧虞颜柳”楷书的定型模式,直接上溯到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创造了既尚法度,也求神韵的“赵体”。在元之后的五百年间,无人能超出。赵孟頫在中国书学史上的确是一块巍巍丰碑,赢得后人的不尽敬仰。

1《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此贴是典型的“赵体”,厚实华滋,奇逸洒脱,温润雅致。用笔流畅洒脱,横画大都侧锋下笔,呈方形,行笔无明显的粗细变化,收笔时向右下斜顿再回锋;竖画起笔多似横画的起笔,收笔时或作悬针状,或作垂露状;捺画一波三折,藏头护尾。结体上,字以扁平为主,既不像初唐四家森严,也不像颜筋柳骨挺拔,而是雍容华贵,自由舒展。赵孟頫作楷书渗入行书的笔意,流畅洒脱,令人玩味不厌。图片照片名称: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2《汉汲黯传》

写小楷笔法最讲究,一笔不当,影响全篇。赵孟頫最为擅长的是笔法,此贴的妙处也在于此。点画轻重调节自如,横画细而丽,竖画丰润。撇、捺画舒展,出锋坚利。无一字不到位,无一笔不到位,技法娴熟至极。所以,古人说要全面掌握古人笔法,先学赵孟頫,进而学唐,在而学晋,这是一条最简捷的路线。图片照片名称:赵孟頫-汉汲黯传

3《烟江叠嶂图诗卷》

赵孟頫的行书作品行笔流畅,丰腴不俗,有一种炉火纯青的成熟之美。此贴是他行书传世作品中的精华,潇洒自如,飞舞流动,翩翩多姿,有人喻为柳絮因风,有人喻为玉树琼花。图片照片名称:赵孟頫;-烟江叠嶂图诗卷

其他法帖:《胆巴碑》、《洛神赋》等。 

图片照片名称:赵孟頫-胆巴碑

图片照片名称:赵孟?#92;-洛神赋

祝允明

书法风格:人们对祝允明书写风格的总体评价是“指与心应,腕与笔应”,即随心所欲的境界。草书是书法艺术美的最高表现形式。气脉是维系草书章法整体的命脉。他把二王今草的章法与狂草的笔法合为一体,用笔信手挥洒,字与字虽不连属,但大小变化自如,字里行间相互穿插,字与字之间互相照应,行与行之间气脉相承,具有一往无前的气势。他又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以法度为支撑。使其草书变幻莫测,然又有法可循。

1《曹植诗卷》

祝允明的草书代表作之一,从中可以看出他风格奔放,格调雄奇,变化多端,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

图片照片名称:祝允明-曹植诗卷

2《出师表》

小楷书。此贴行间分布自由,字长即长写,字扁作扁势,一派自认天机,但又考虑到行与行之间的联系,使得字、行、篇浑然一体,不挤不疏,爽爽朗朗,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书写意态。耐人品味的是他对点画之间关系的独到处理,宁断勿连。图片照片名称:祝允明-出师表

文徵明

书法风格:文徵明风格用“平淡”二字描述最为恰当。他深得晋人笔意,最善写小楷,他的小楷平整工致,结构均匀,左右从不穿插,上下也无错落。用笔全在法度中,落笔轻缓,行笔舒缓,收笔和缓,起落行止绝不过分用力,无一处奇怪,写来温文尔雅,并有岁月留下的苍老意味。风流倜傥的才子通过老成持重的笔法,创造出一种平和淡静之境。有人说品赏他的字,仿佛在林间信步,迎面而来的是和畅的惠风。

1《赤壁赋》

后人评价说,明代书家小楷能得晋人笔意的,惟有文徵明。结体收放自如,疏密得当,用笔劲利。布局匀整,笔笔皆合法度,在平和中见功夫,表现出精妙的书法技艺,成为千古小楷精品。图片照片名称:文徵明-赤壁赋

2《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行草书。字里行间透出一股静中生动之气,在高寿之年,看透了人生百态,悟出了人生真谛,在平淡中见生机,在内敛中出品质,艺术上达到了唯美的境界。后人评论说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

图片照片名称:文徵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他法帖:《山静日长卷》、《輞川图卷跋》。

图片照片名称:文徵明-山静日长卷

董其昌

书法风格:董其昌的书法体现了儒士“中和宽厚”的形象。他说:晋人书法尚韵,唐人书法尚法,宋人书法尚意,而自己的书法尚态。他主张作书贵“淡”,喜欢用淡墨,重“文人气”,即他的书法强调传统知识分子的风范。中年后,他形成了淡雅清秀、温柔敦厚的书风,创造了他理想中的文人书法风格即儒雅、秀润的“董书”。

1《诗卷》

用笔使转自然,一任自然。线条虽纤细,但清润遒丽,毫无萎靡之感,点画萦绕牵连,一气呵成,似行云流水。此贴处理“断”与“连”关系境界极高,令人回味无穷。上下邻里之间相互借势,笔虽断,但意如蜿蜒的小河。在此贴中,他采取自己惯用的淡墨,纤细空灵,透露禅机。

图片    照片名称:董其昌-诗卷

2《五绝诗轴》

此贴体现出董其昌行书笔势空灵、秀润华滋特点。与《诗卷》比较,此贴着墨较实,布置停匀。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一改他习惯的宽绰疏朗,而显得浓密,字里行间仿佛有一股氤氲之气,沁人心肺。此贴形神兼美,潇洒生动,给人以平淡、天真、自然、放逸之感。这也许就是董书所追求的“文人气”吧。

其他法帖:《乐毅论》、《自羽扇赋》。

张瑞图

书法风格:他的书法风格主要体现在用笔和结体方面。用笔去掉刻板雕饰,既无书呆子气,又不矫情矜持,一笔下去,干脆果断,不照顾首尾细节的周致,不计笔锋的形状和线条之圆方;行笔转折处,一笔折过,截铁斩金,但无武断和躁急之感。在结体上,他的书法使转处大多直转,圆曲的转折较少,笔势挺劲,节奏明快,激昂有力。

1《感辽事作》

行草。此贴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动,或使人凝思,或使人狂想,或使人亢奋,或使人窒息,奇险莫测、气势宏大的感觉,充分表现出他的书法能使人热血奔涌、情绪激越跳荡的特点。细观“横”画如一把弯刀,“撇”画、“捺”画一笔到位,充满张力,“竖”画多倾而不直,看不出作者是在创作,而是信手拈来,任凭情绪流露笔端。

2《王维终南山诗》

为张瑞图草书代表作品。行笔纵横挥洒,如疾风骤雨。线条既盘旋曲折,跳荡激越,又凝重顿挫,奇崛劲力,其强烈的节奏感有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令人心悦,催人亢奋。

其他法帖:《诗文册》。

图片照片名称:张瑞图书法

王铎

书法风格:王铎主张风格创新,他与傅山、倪元璐、张瑞图等一致抵抗赵孟頫、董其昌的“媚态”。五十岁以后,他在临习古法基础上,把从传统中领会到的真谛融会贯通,变化标新,逐渐形成了自己书法的风格,把用笔的稳健与结体的险峻统一起来,奇险中有深沉,峻拔中有凝重,章法和谐;又把用笔的稳健与用墨的酣畅统一起来,笔画稳重中有丰润,节奏明快中 有变化,韵律生动,三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1《琅华馆文卷》

王铎对书法线条的运用,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他用笔杀纸重,行笔涩,粗细反差大,跌宕起伏。章法上似任笔自由驰骋,时疏时密,但从全局上看,全篇如时连时断的线,呈现出强烈的力量感;线的主次、起落却十分明晰有序,既能刻画出每个字的结构,又能表现出韵调。

图片照片名称:王铎-琅华馆文卷

2《诗三首》

王铎书法,以草书成就最高。他笔法精绝,风格独特。此贴用笔上,笔势稳健,放而能收。他行笔三折一停,三笔一断,连中有断,断中有连,连断自如,并富有鲜明的节奏,上下字之间气势连贯,显得生动;结体上,险峻挺拔,产生奇险之感。通篇充满激情,富有力度美。图片   照片名称:王铎-诗三首
   其他法帖:《草书杜甫诗卷》。图片照片名称:王铎-草书杜甫诗卷

 

郑板桥

书法风格:人们用“秋花倚石,野鹤戛烟,自然成趣”来描述他的书风。汉碑以隶为主,魏碑以楷为主,郑板桥遂将隶楷参半,揉进画兰画竹笔意,创造出自家独有的“六分半书”,巧妙地打破了楷、草、隶、篆的界限,用笔和结体上,楷、行、草、隶各体笔法皆有,笔法灵活,妙趣横生;章法上,更是变幻无穷,时而如乱石铺街变化神奇,时而又如飞花散雪错落自然,确实令世人耳目一新。

《曹孟德观沧海诗》

人们常用“乱石铺街”来比喻这幅字,这是指布局上大小参差,疏密相间,以斜呈正,错落有致。仔细观之,用笔十分讲究轻重变化,富有跳跃性。奇异而不落俗,且无今无古,纯是自家法度。郑板桥的创新与其个性极相符,嘲弄世态,以幽默的书写表现真我之雅趣,表现寄身于嘈杂世界的独立审美人格。欣赏他的作品,注重一个“趣”字和一个“神”字,逐字逐行,令人琢磨再三,一笔一画无不显现这与众不同的灵动生气。

图片照片名称:郑板桥-观沧海

其他法帖:《郑楷书册》、《七绝诗扇》。

邓石如

书法风格:邓石如算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大家,以隐藏在大江南北的金文和埋藏在名川大山中的汉魏碑为师。他开碑学之先河,集篆隶之大成,至今学篆者无不奉为圭臬,他的崛起带动了清代篆书大发展。他是清代隶书的创新者,并在清代书坛把隶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他隶书中参以篆意,使得隶书古意盎然,妙趣横生;他的篆书浑雄朴厚,自成面目,一变以往篆书呆板拘谨的习气,流畅清新,生气盎然。后人用“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来形容他的书风。

1《四体贴》(篆书)

此贴在全局上,上紧下伸,舒展自如,婀娜不失劲健,婉约而有雄姿。篆书的笔意最讲究均匀和连贯一致,但细观邓石如的用笔,在看似不变的线条中包含着微妙的变化,直中有曲,曲中含直,起笔和收笔更是变化多方。疏与密的矛盾在此贴中也达到了完善的统一,皆到佳处。疏得空灵,仔细欣赏“空”、“人”、“下”等字;密得有秩序,再看“腾”、“涛”等字,其笔画繁多,错落有致,上下照应。

图片照片名称:邓石如-篆书

2《四体贴》(隶书)

他的隶书彻底改变了传统隶书四平八稳、呆板无生机的特征。在他的笔下,线条活动了,整体上充满着灵动之气。图片照片名称:邓石如-隶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