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中国传统美学谈奇石美

 二闲居 2018-05-23

★  ★  ★  ★  ★  ★  



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石头的民族,自古皆为之。然远在夏禹时代,夏族就以石头为图腾进行崇拜。漫长的发展历程,不知有多少没有生命的石头,在人们的眼中,变成了有生命、有情感、有艺术魅力的艺术品了。然而,什么石头是美的?怎样真正领悟石头的美?笔者在此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谈点看法。


西行之路


 一、美在自然


    美感源于生活,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历史上爱石嗜石的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尤以文学家、画家为甚。他们之所以喜爱奇石,除了他们有着较高的艺术修养,对自然美(抽象与具象)、艺术美较敏感,审美能力强外,主要是由于奇石艺术独具特色的自然美。



江山多娇


 自然美,作为美之一种,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即自然人化的结果。自然美之区别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就在于它除了社会意义外,还有它的自然属性。自然美是自然物的一定的自然属性与其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统一。一是纯粹的自然物,没有人的痕迹的自然物,在地球上已经越来越少了 ,自然美离开了它的自然属性,离开了自然物本身的质料、形式和外貌,也就 不存在了;二是自然之所以为美,一方面离不开人,是为人而存在的,这是人 类劳动实践过程中的产物。”自然美只是为其它对象而美………为我们,为审 美意识而美。”(黑格尔)唐代文学家柳 宗元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这就是说,构成自然美中的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是有区别的,但又是彼此依 存、互相制约的。没有人,自然美就会失去它的意义与价值。不过,自然美也 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自然本身在变,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在变;再说,美总是 跟发展、运动、前进、创造联系在一起 的。人对自然的审美同样是人们的感 受,是人对自然物所引起的想象,创造 的一种精神、思想、情操的体现。可以这样说,欣赏者心目中的自然美,大多是从人和人的生活中联想而来,尤其是体现人们曾经经历过或注意到了的那种生活现象。譬如,本来是一块什么 也不是的石头,只要人们在它的形态中找出了某些特征,把它命名为某物,这就增加了人们的欣赏情趣。所谓像,并非事物的全部,只是某一物体的某些特征,一经指出,它就越看越像,只要它的主要特征被人们认可,它的不足部分就会由人的想象来补足。从艺术角度来看,它已起了质的变化,变成一种具有艺术美的自然物象了。虽没有经过人手的任何改变,由于受到了人类精神的洗礼,赋予了形象,被灌注生气,顿觉气韵生动,耐人寻味。从形态上看,它还是原来的自然物,可是它的内涵已经不同了,这种内涵是谁赋予的?是人赋予的。因此,就奇石而言,每个人要发现和把握它的自然美,首先要把握人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


古韵悠悠


赏石艺术又称之为大自然的艺术品。由于奇石独具神韵,得天地之精华,日月之锤炼,它所体现出的自然的形态、纹理、色彩、质地,正是中国传统美学崇尚的自然美。无论它的形态是方形、圆形、多边形、山形、人体动物形或具有灵气的透、生气的漏、朴素的皱、精炼的瘦,呈现的是日月星辰、三山五岳、花鸟鱼虫、人文景观、江海湖泊;质地是致密清莹、细腻润泽、还是稀疏粗糙、豪放粗犷;色彩是兴奋的红色、高贵的黄色、充满生机的绿色、还是庄重的黑色,从某种意义上讲,奇石就是展现材质个性的艺术,它所独具的、绝无仅有的、千奇百怪的造型的具有天然美丽的纹理色彩,却能使人充分地在自然材料的视觉感受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与生命气息的回味。“物顺自然。”庄子崇尚自然,主张未经任何艺术加工的朴素美、自然美,从审美价值方面看,这种美学思想是得于自然又超过自然的审美体验,而奇石正好又是非常重视对自然材料本质的保护与 呈现,要求作品率真自然,没有任何斧凿痕迹,可见,奇石的美,美在自然。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普提


二、美在意境深远


美是一种概念,属于意识形态。它是作品艺术感染力的一种表现,是人们对于事物的一种感觉。 众所周知,艺术总是讲究传递情感、追求意境的,赏石艺术也不可能例外。只是有文野雅俗之别,优劣高低之分。特别是艺术修养,生活感悟,对于塑造意境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类精神生活的领域是广阔无垠的,由此及彼的联想的天地也是无边无际的。自然科学依靠推理演绎而求出未知数,艺术欣赏则仰赖联想、想象去获得美的启迪而进入一种美的精神境界。虽然赏石艺术更多的是通过对自然美的艺术再现,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情,并以此来感染观者。但是,真正的艺术家在表现什么及如何表现的思维 活动中,仍不可能脱离取意和立意的内容。它与中国画“意在笔先”虽不同,但奇石艺术作者根据形象所要表现的东西,必然要通过理与情相统一的审美判断。他理智上所肯定的,同时也就是感情上所热爱的。这种理与情交融的审美判断,既是由作者人生观与艺术观所派生,又是特定时代精神的反 映。不管作者自觉与不自觉,其作品蕴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感情,也总要反映特定时代的思想感情。任何一件赏石艺术作品,无论象形还是画面的形象,是鸟、鱼或花、草等,表面看并没有直接或明显的寓意,主要是以对自然美的揭示,给人以高尚情操的陶冶。如果缺少一个用诗的简洁言语的命题,过于直露、浅显,像啥就叫啥,那就会大煞风景,更谈不上什么深远意境可言。审美经验告诉我们,美要藏几分,如水中观月、雾里看花,才显得美。名副其实而意在言外尤为重要。


秋韵图


古人指出艺术创作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理谓义理之理,美即藏诲之美也。外意欲尽其象,像谓物象之象,日月山河如鱼草木之类是也。”可见意象统一,意即艺术形象之中。而意象境界如何,又关乎艺术作品格调高低,正所谓“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意庸则庸,意俗则俗矣。”赏石虽不能像文学、绘画那样叙述故事,却提供种种暗示,以激起观者的联想,也正是由于没有文字叙述的限制,观者的想象力便自由自在地飞翔起来,各人按各人的经验,将这视觉形象丰富起来,使之达到完美的境地。正如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所说的:“艺术创造的最高目标就是美,就是意境。”虽然意境的体现,“形”是必要条件,但只有形似,才能意境生、才能代作者立言,把自己束缚在象形的圈子里,对现实世界进行纯自然的记录再现,唯有把主观感情中的“情”和客观对象奇石中的“形”相互渗透,在准确把握自然景物原形的特点基础上,对纷繁复杂的表现对象进行艺术锤炼,取其神韵,用心造境,揭示出奇石的内在精神和生命力,才 能使作品的深远意境与人们进行无声的情感交流,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与 思想的启迪。正所谓“石不能言最可人 。”


比翼双飞


总之,赏石艺术作品是要美的,也可以说越美越好。但赏石作品所表现 出来的自然美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让观者在欣赏赏石艺术作品自然美的同时,领悟其艺术美,从中去接受作者寓于美中的思想内容。纵然从有些奇石的外形看,确实是不符合习惯美的观念,但是我们不能从外形丑美与否当 做审美奇石的唯一标准。从艺术的辩证法来看,外形美的内在不一定美,而外形丑的内在却可能是美的。古人对象形石总结出的“皱、透、漏、瘦”的品评标准大概就源于此。显而易见,美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是十分复杂的。 一句话,赏石艺术的美,美的自然,美在 意境深远,它存在于自然的韵律之中,存在于人的情感之中,存在于社会的真实之中。缘物寄情,寓意于美,愿赏石艺术这片美的丛林,繁花飘香。 以上见解不一定准确,也可能牵强附会,甚至谬误,权当抛砖引玉吧。



文:源自《中国奇石网》   图:鉴石网


巴霍巴利王2:终结

主演:帕拉巴斯 / 拉纳·达格巴帝 / 安努舒卡·谢蒂

猫眼电影演出 广告
购买




最前沿的赏石资讯 | 最丰富的美石共享


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

一方石头汇聚一批朋友

一方石头造福一方百姓

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

一方石头弘扬一种精神

一方石头拓展一个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