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叩响我们影像表达的快门

 zzm1008图书馆 2018-05-23

丨搜寻一线摄影人的问题

丨思考前沿摄影人的困惑

丨反映基层摄影人的声音

成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艺术类)获得者、广东省第三届“十大摄影家”(纪实类)称号获得者、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

是思想,叩响我们影像表达的快门!

包括影像在内,其实无论什么艺术的呈现,都应表达情感和思想。因为,我们表达的初衷,是交流情感和思想;表达的内容,是关系情感和思想;表达的目的,是互通情感和思想。思想,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这已是共识。

特别是当影像成为语言应用的今天,互联网和手机传递的海量影像无不佐证着“影像表达,都应传递情感和思想”这一认知。

但问题是,我们常常因深陷“艺术创新的漩流”和“科技发展的飞跃进程”之中,有时可能会淡忘了这一认知,或困惑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纠缠中,甚至会偏离这一认知。

1

「影像是人为选择记录的结果」

影像,是人的现场观看并选择记录的结果。

摄影者的影像拍摄,一是由感性因素所左右的。这是源自现场的视觉感动引发的举动——叩响快门的,是因感动引发的选择。二是因理性思考所驱使的结果。这是期望对事物进行描述、探究和再现所采取的具有逻辑和语言修辞意义的陈述——叩响快门的,是因表达引发的选择,是人的思考在作用。但二者都融入了摄影者的情感和思想。无人机航拍或探头的摄影所产生的影像,也是人为选择位置和角度的结果。科技的发展,只能说人类“操控”机器的手指越来越长、越来越多、越来越巧。

相机,是一种能瞬间捕捉静态影像的机器,快门则是开启这一机器完成记录过程的关键所在。摄影术发明初期,对大众来说,摄影多只为具有仪式感的纪念性活动才拍照,还无法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那时的摄影还没有成为一种语言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只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但今天,摄影已成为人人喜欢、个个可为、行行需要的“新媒体”和“新工具”了。摄影成为一种新的语言、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一种新的艺术门类、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全面进入当下的社会生活,拓展人们的视野、融入人们的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促成人们的交流,成为政治、经济、文化和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交流媒介、记录手段和难以替代的认识世界的窗口。

显而易见,在人为选择摄影借以直面生活的影像来表达自己的所见和陈述时,思想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其内在的灵魂。

贵州来的砍蔗工媳妇(2015年) 成功 摄

2

「生活承载着我们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摄影是面对客观现实的,我们的生活和所处的环境是摄影的唯一场景和内容,影像源自生活的现实。

一是生活承载着我们的情感和思想,生活中的影像是我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源泉。鲜活的生活内容,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生活体验,影像的摄取出自我们对现实的思考,并将“有意义的事情”进行留影存档;

二是影像记录着我们最真实的生活流径,是我们讲述影像故事的思考脉络。影像随着时间无间断地延伸,随着每个摄影者行走而形成不同的影像记忆;

三是影像映射着我们最真实的生活观念和对世界的看法。影像的拍摄选择,承载着我们最真实的生活态度和看法,是描绘我们内心世界的表现手法和过程,它最能直接呈现和传播我们的思想;

四是影像体现着最真实的客观事实存在,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媒介和路径,但也提醒我们仅凭影像有认知的局限和空白。

文字表达时代,表达者用形容和描绘来呈现观看的“事实存在”和“过眼烟云”的所见,但摄影只需按下快门就能将“瞬间即逝的鲜活眼见”定格在可重复阅读的“底片”中。于是强调“人类生活为基础”的艺术表达,获得了全新的表现空间,也拓展了让摄影成为新的艺术表达形式的可能。

影像的框取与定格虽然源自客观的获取,但是主观人为的选择和思考决定了画面内容和时间。同时,影像在表达“无形象语言”的思想内容和抽象方面的意识时,是有局限性的,是弱势的。因此影像表达既有其丰富和多样性,但也是有局限性的。

流浪之舟(2012年) 成功 摄

3

思想表达需借助于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思想是无形的意识,必须借助一定的“物化元素”和“表达形式”才能完成思想表达。摄影,是一种新的表达形式,一种新的语言。

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仍展现出持久的魅力。

一是形式服务于内容,是大众和主流的。多数情况下,形式服务于内容才有完美的表达呈现。有形式没内容则“空洞无物”而不知所云,有内容无形式则“衣不附体”呈现不出效果来;

二是当形式成为表达方向时,形式本身就可能成为表达内容。而这一形式通常是元素单纯的和关系简约的。当本应是内容的东西被概念化或抽象化到一定程度时,也可能成为一种“形式”或“风格”;

三是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才能产生新的艺术思想表达,这是经典意义的审美趣味和趋向。

在当代语境下,形式与内容的不协调、甚至冲突,也是另一类关系的思想表达。这类作品的背后,可能更多是观念的构建和理念的埋伏,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其存在和关注其演进。但这也没有脱离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和超出 “情感和思想”的基本表达。偶尔出现的“另类表达”,第一时间出现具有新颖性,具有艺术作品的“创新性”。但要注意的是,总出现相同的 “另类表达”,意义就不大了!

所以观念作品,常有“见光死”一说,第一件是具有“创作”意义的作品,后面跟进的就是“模仿”和“抄袭”了。如:火炎的《新桂林山水》是一件“理念”取胜的好作品,再仿照其表达理念来个《新杭州山水》《新昆明山水》,就没啥看头了;

四是摄影具有瞬间结构形式和框取画面内容的特性。快门的按响时间决定着影像获取的内容和画面本来已经构成的形式。

走年例(2013年) 成功 摄

4

影像的艺术表达应当注重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无病呻吟”和“画蛇添足”是讥笑那些“言不由衷”和“言过其实”的表达。那是一种“病态”的“做作”。其实,人类的语言表达都是有目的和功用的,艺术表达更是。从艺术家的表达初衷来看:表达是为了传递情感和思想,是由“人的社会性”和语言的“交流属性”决定的。

社会中的交往和交流是人的社会存在和价值体现的重要形式,人都有要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欲望,艺术家更为强烈;从艺术品的产生和形成来看:艺术品是艺术家情感和智慧凝结形成的认知表达和思想主张,是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体验、思考和推断所形成的被物化的或形式化的思维成果。

在以往的文学语言和文学艺术的学习记忆中,我们总被教导表达要“言之有物”,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现实,一定要有源自于体验和观察所获得的感动和思考。

从艺术品的传播价值和阅读者的欣赏角度来看:好的艺术作品,一定具有传播意义和价值。它们或是能满足人们赏心悦目的视觉消费,或是精神层面的安抚与慰藉,或是引发人们探究世界的兴趣与激情,或是引导人们进行思考的观点……人们欣赏和阅读艺术品,目的在于获得其中蕴藏的“情感”和“思想”的能量!

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决定影像的传播能力,影像的传播能力体现作品的社会价值。

堡楼心事(2013年) 成功 摄

5

情感与思想依附于影像语境形成的表达之中

情感与思想,准确体现于影像表达之中是有条件的。思想,是存在于语境中的,语境依附于话题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并映射出人所处时代的科学认知能力和水平。

文化语境、地域语境、时代语境是语言表达的重要环境。只有完整的语境,才能构成影像语言表达的准确指向性和确定性,才能实现情感和思想的准确传播。

可知和不可知,读得懂和读不懂,这个问题多出在文化背景差异上。不在同一个文化层面、同一个表达语系和同一个话语语境去交流,很难读懂和领会。就是在同一个文化层面、同一个表达语系,若没进入到同一个语境中,也可能无法准确理解和读懂。每个人因学识水平、成长经历、接触领域、兴趣方向的不同而对他人的表达产生不同的解读是非常正常的,但若能共同进入到一个相对确定的语境中,或有可能完成预期的交流效果。

艺术品创作和欣赏都应源自生活、反映生活、思考生活,应当有“共鸣”的文化基础和社会背景。这也是过去强调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说法。

这个生活可能是具体的生活体验内容,也可能是认知水平,共同的文化背景。不论是通俗与高深的表达,还是时尚与先锋的探索,亦或是传统与创新的主张,大众通俗审美是基础。注重了传承就是顾及了大众审美,能产生大众广泛层面的共鸣。这样的作品,就说明其 “创作” 思想本身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根植于普通生活和大众传统文化,阅读传播能广泛深入人心。其实,先锋艺术最终也多会“沦落”为通俗艺术,当年先锋前卫的“印象派”和“立体派”艺术,今天也成为通俗审美圈的“消费级”产品,成为通俗审美的一部分,就这点而言,通俗艺术更具有大众意义。

由此可见,语境的运用是决定作品意义的。结合影像的产生来说,我们的影像作品呈现,通常容易丢失语境。

一是影像表达的形成,涉及到影像现场拍摄的“个人瞬间灵感”,这是个人观看处境的结果。 作者从现场丰富的信息获取中,不会认为和发觉表达的不确定性。但在传播过程中,一旦脱离现场并失去现场的多种信息叠加,这一表达可能就显得太孤立或太单薄,作品的处境和背景语境可能因缺失而容易造成读者在理解上的偏离和误读,这需要影像之间的相互关联补充和文字说明的语境框定。摄影者因个人观看处境的表达局限形成的语境残缺,也是我们推崇编辑和策展人来完成展示和发表的原因。

二是影像语境的形成,涉及到影像后期编辑组织的“视觉思考”,这是文化背景映照的结果。 影像艺术,一定是通过可感知或可阅读的“形象塑造”来实现表达。应用生动的具象元素或概念的抽象元素来呈现、归纳和陈述,讲究镜头语言、文学表述、逻辑结构、社会识别度,这是艺术的经典表达形式和编辑套路。而疏离这一经典的形式和套路,是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意义的先锋、前卫艺术,在眼下更以“当代艺术”为常见。当下的多元呈现,让影像的表达丰富多彩:有的表达开门见山,有的表达隐匿其中,有的表达指鹿为马……这些并不缺乏情感和思想,这是影像语境的意义,是编辑的环节强化了思想内容和语境的表达,这是一种再创作。串联、并置、蒙太奇等编辑手法在摄影中的“灵活应用”更是在表达形式上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三是影像主题的形成,涉及到影像辅助文字的“思想表达”。影像表达的局限性和可多向理解的特性,对主题和表达方向不太明确的影像作品,适当辅助以文字规定、框定、说明、解释其表达意义是必须的,如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

有语境思想表达才站得住、立得稳!我们每一次叩响快门,都要考虑到相关语境的承载和表达。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影像的感性体验,只能闪烁出“灵光一现”的思想光芒,影像的理性阐释,才能喷薄出“厚积薄发”的思想力量。

乡村年例幡旗队(2013年) 成功 摄

往期阅读

实习编辑|赵霏

©人民摄影报新媒体中心

有何感想 可在下方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