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电子是怎么被发现的?

 昵称tfKn5 2018-05-23

这又是一个长故事,还是从头说起吧。先说结果吧,电子是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的。



汤姆逊也是一位大神,14岁就进入了曼彻斯特大学,为什么呢?一方面因为他是天才,一方面是因为他走了一个小小的后门。

他的父亲,你是不是以为我要说是大学教授啊,就象泡利一样,混了进去,不是的,他父亲是一个书商,不过这个书商可不简单,是专门印刷大学课本的,所以呢,就认识了一批大学教授,不管怎么着吧,反正是早早就进了大学。

大学期间,成绩优异,这就不用说了,然后就是讲师,教授,大家都是这么混的,可是汤姆逊不一样,28岁上他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

年仅28岁的汤姆逊要申请卡文迪许教授,这太胆大妄为了,还记得卡文迪许实验室吗?那是伟大的麦克斯韦创建的,当时的卡文迪许教授是瑞利勋爵,对瑞利勋爵还有印象吗?惰性气体就是他发现的,他最著名的成就就是瑞利——金斯公式,用来解释黑体辐射的,后来普朗克提出普朗克公式,提出量子概念,引发了物理学革命,可以说瑞利勋爵也算量子力学的先驱,关于麦克斯韦和瑞利的故事我在其他回答中有提到,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可以移步去看一眼。

回过头来继续说汤姆逊,汤姆逊当时申请卡文迪许教授的行为相当于什么呢?现在的千青、杰青可不上,就算现在的院士也比不上,相当于申请担任中科院副院长吧,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啊。

可奇迹发生了,他还真申请成功了,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天才,另一方面是瑞利勋爵慧眼识英雄。

既然已经得到了这么高的荣誉地位,那就开始干活吧。

当时,已经发现了辉光现象,辉光现象就是进行放电实验时,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放出绿色的辉光,当时认为这是阴极射线造成的,可是阴极射线是什么?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电磁波,有的说是带电的原子,有的说是带阴电的微粒,这个说法有点靠谱,不过谁也不能说服谁,这一争就是二十年。



辉光放电

汤姆逊做了一个实验,他把涂有硫化锌的玻璃片放在了阴极射线经过的路径上,结果玻璃片闪光了,这说明硫化锌可以显示阴极射线的轨迹,这下就好办了。

汤姆逊在阴极射线经过的路径上加了一个电场或磁场,这无所谓了,都可以,结果发现轨迹不再是直线了,偏折了,这下好办了,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偏转,这是因为什么啊,因为带电啊,这个我们大家都学过,而且还可以根据偏转方向判断电荷的正负,这说明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

事情还没完,万一是阴离子呢,也带负电啊,那就测一测这种微粒的荷质比,就是所带电荷和其质量的比值。

这个原理就比较好解释了,就是中学时学过的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还是解释一下吧,毕竟中学时那速度都是给定的。

汤姆逊对阴极射线同时施加电场和磁场,并且调节其强度,使得阴极射线仍然做直线运动,这样,通过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比值就可以算出微粒的速度,知道了速度就好办了,通过偏转就可以知道荷质比,明白了吗?要是还没有明白就复习一下中学知识,我就不推导过程了。

汤姆逊测出来荷质比后发现这个值太大了,远大于氢原子的荷质比,大约大2000倍,现在我们知道是1836倍,这肯定是一种新的粒子了,这就是电子。

这一下子轰动了物理界,之前人们认为原子已经不可再分,而汤姆逊的发现原子还可以继续分,可以说汤姆逊打开了原子物理学的大门。

不过事情还没有完,汤姆逊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不过这个模型很快被他的学生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取代了,卢瑟福也没有得意多久,他的行星模型很快被他的学生玻尔的原子模型取代了,这一门都是欺师灭祖的典范,不过我们更欣赏这种欺师灭祖,不是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吗,关于他们师徒的故事,我在《电子为什么不飞向原子核》这个问题下的回答中有详述,有兴趣的可以移步去看一下。

咱们继续说电子的事情,现在已经知道了电子带负电荷了,可是是多少呢?而且知道了电子电荷,又知道了荷质比,电子质量也可以算出来算,所以必须要想法测出来电子电荷。

这就要有请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出场了,我个人觉得这是美国人第一次登台,别说爱因斯坦,他是后来加入美国籍的,不算。



密立根也是一位大神,他做实验肯定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测出了最精确的普朗克常数,对x射线的研究,还导致了乌仑贝尔提出电子自旋,对,就是被泡利骂跑的那个电子自旋。

不过他最著名的还是测量电子电量的油滴实验。



油滴实验就是在匀强电场中喷入很多小油滴,调节电场强度,使得小油滴做匀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这时候油滴受力平衡,而油滴此时受到电场力和重力,而重力是比较容易测出来的,而电场强度是已知的,自然就可以测出电子电荷了。

这是实验原理,但是做起来并不简单,首先因为油滴是在空气中,要受到空气的粘滞力,另外,那么多油滴,怎么知道哪个是在匀速运动啊,那要不错眼珠盯着啊。

但不管怎么说,密立根测出来了,密立根发现,无论油滴多么小,其电量都是某个数值的整数倍,这个数值就是电子电荷电量了。

很神奇是吗?可密立根很苦恼,因为他得不出这么一个基本数值,怎么办啊?于是密立根想到了造假。

密立根做了140次实验,可是他只公布出来58次,就是说他对数据进行了筛选,他提前预设了电子电量,只保留了和他设想相符的数据,这就是数据造假啊,没想到吧,数据造假的祖宗是美国人,可神奇的是他还造假造对了,他公布出来的电子电荷电量基本就是对的。

不过事情还没完,密立根最初用的是水滴做的实验,我们都知道,水是很容易蒸发的,所以一直得不出合适的数据。

那一天,密立根有事没在实验室,他的学生弗雷彻改用了油滴做实验,油的蒸发要远低于水,所以得出来比较靠谱的数据。

密立根回来后,非常高兴,于是两人立即开始实验,很快得到了结果,可是密立根起了小心思,这个结果要不要署学生的名,署名吧,好没面子啊,不署名吧,这也说不过去啊。

密立根经过严密思考后,对弗雷彻说要不你这次就算了,下一次你单独署名,我就不署名了。

这情节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啊,现在各个学界大佬利用权势抢学生成果的开端也是密立根开创的,不过密立根还不错,后来真让弗雷彻单独署名了一篇论文,不过其重要程度已经不能和测量电子电荷电量相提并论了。

都说到学生了,说一下汤姆逊的学生,汤姆逊的学生不止有卢瑟福,还有威尔逊,就是发明威尔逊云室那位,汤姆逊的学生们有九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不知密立根想到汤姆逊会不会感到惭愧。

好了,现在总结一下,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密立根测出来了电子电荷电量,这就是电子电荷传奇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