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齿轮作为一种机械元件,依靠齿的咬合传递扭矩,可改变转速与扭矩、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形式等功能。由于传动效率高、传动比准确、功率大,在工业产品中广泛应用,其设计与制造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工业品的品质。 ![]() 图:维基 而英国科学家在一种名为蜡蝉(Issus nymph)的昆虫身上发现生物齿轮,这可是首例发现。它将后腿锁定在准备跳跃的位置,绷紧身体,在它两只后腿的顶部,有一对鱼翅状的小齿轮整齐地互相咬合。在2毫秒的时间内,它像子弹一样发射出去,加速度接近400米每平方秒,是人类所能承受加速度的20多倍。它的最高瞬时速度突破每小时12.8公里,而它不到2.5毫米长。 图:PopularMechanics 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马尔科姆·巴罗斯(Malcolm Burrows)认为,跳跃是动物所够做的最快速的事情之一,这导致了动物的组织、器官、乃至个体的结构上的改变,使其能针对某种功能具有更大的效益。为了逃离险境,这种昆虫进化出这种快速的跳跃能力,要跳得更快,跳得更远,于是生物齿轮就会出现。 图:PopularMechanics 研究发现,当腿部撑开进行跳跃必须准确,否则动物就会失去控制。哺乳类都是依靠神经系统来推动跳跃,使用稳定的调节和反馈回路来保持双腿同步。而蜡蝉双腿的速度比哺乳类的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更快。它从腿部发出一个信号,再从头部返回,大约需要5到6毫秒,这时跳跃的动作早已完成。它们通过一对生物齿轮在跳跃之前啮合,把双腿锁定在一起,这样运动时的同步精度达到了1/300000秒。 图:维基 但奇怪的是,类似蜡蝉这样的跳跃昆虫还有很多,有的比它跳得更快、更好,但只有蜡蝉具有天然齿轮。其他昆虫中大多数是通过摩擦来同步快速跳跃的双腿,通过有突起或疙瘩的表面,把双腿顶端挤压在一起。研究认为,摩擦保证了双腿以同样的速度运动,但是却没有涉及复杂的相互咬合机制,却能够实现和齿轮类似的功能。 奇怪的是,蜡蝉不是整个生命周期都具备这对齿轮。在幼年期,蜡蝉会进行多次蜕皮,更新它的外骨骼,包括这对齿轮。但在它最终蜕皮成成虫之后,这对齿轮就消失了。成虫通过摩擦来同步双腿。 研究人员推测,如果成虫的齿轮中有一个齿发生了滑脱断裂,它的跳跃能力将会受到永久的损伤。成虫不能再进行蜕皮,没有机会生长出更多的轮齿。伴随每一次的跳跃,整个咬合系统可能发生滑脱,从而加速对剩余轮齿的损害。当然这还需要更多研究来验证此说。 本文来源:台湾一读网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