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Biu特否5 2018-05-23

远处驻屯部队营区里传来狗吠声。

对于地处河西走廊西北端的悬泉置来说,这将是格外忙碌的一天。

经过验证,这是汉帝国最高级别的公文,

公文中说:一个事关国家西部安危的汉帝国使团即将到来。

此时此刻,他们并不知道,

人们将会发现这次接待任务的文字记录

和这里曾经波澜起伏的边关岁月。

1990年 5月,地处敦煌戈壁荒漠一个叫悬泉的地方发现疑似盗掘迹象。

随着甘肃省考古队展开的抢救性发掘, 一座汉帝国时代的西部驿站——悬泉置, 呈现在人们 面前。

这是一座方形城堡,办公区、住宿区、马厩、瞭望角楼等设施完备。

从这里发掘出土的各类文物 17650多件,其中,汉代筒牍便有 15000余枚。

自 19世纪以来, 中外考古学家在中国境内共发现汉简 8万枚, 其中 6万枚出土于河西走廊。 对照文献记载解读这些汉简,两千年前汉帝国河西走廊的历史镜像逐渐凸显出来。

汉帝国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胜利, 河西走廊并入中原版图后, 汉武帝开始在河西走廊设置行 政机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河西四郡相继设立,长城、烽燧等防御工事以及邮驿系统 也开始向西延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

邮驿被视为“国之血脉” 。

这是 1982年邮电部发行的一张纪念邮票, 邮票上的彩绘壁画 《驿使图》 出自悬泉置以东 300多公里的酒泉丁家闸壁画墓, 跃马疾驰的信使手持凭信, 快马加鞭, 这是古代河西地区邮驿 工作真实而形象的记录。

自春秋战国时代以来,国家邮驿机构就被称为“置” 。

汉帝国的 “置” 不仅仅是传输公文政令的交通驿站, 同时也是物资转运站和往来公务人员的 接待站。

从中央到地方, 从京师到边关, 中央政令的下达, 基层情报的上送,政府往来人员的接待等 等,都是经由各级驿站来完成的。

悬泉置,隶属汉帝国河西重镇敦煌郡。

“啬夫” ,是秦帝国与汉帝国时代县级以下官员的称谓。

“置啬夫”就是悬泉置这个邮驿机构的行政长官。

悬泉置由敦煌郡太守派员监领, 置啬夫管理日常工作,并有官徒卒御 37人, 传车 15辆, 传 马 40匹,还有宫牛和牛车。

在敦煌郡, 像这样的 “置” 共有 9处, 它们从东到西, 一字摆在通往西部边疆的通衢要道上。 汉帝国继承了秦的邮驿体系并进一步完善,五里设邮,十里设亭, 三十里设驿传或置, 全国 各级、 各地遍布的驿站, 犹如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 确保汉帝国政令畅通, 统治力高效强大。 从悬泉置出土的简牍中可以看到,过往悬泉置的主要有这样一些人:

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宾客, 汉帝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 归附汉帝国的羌人,官家奴婢,以 及由政府统一安置的内陆流民以及刑徒。

在悬泉置出土的汉简中, 一件 《元康五年悬泉置过长罗侯费用簿》 的简牍引发众多专家学者 的极大兴趣。

元康五年,也就是公元前 61年。正是这枚简牍把我们带回了那一年的那个早晨。

公元前 61年的那个早晨,传递紧急公文的邮差在悬泉置匆匆吃完早饭,翻身上马。

他的目的地是西方六十公里外的敦煌郡郡守所在地。

14 / 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