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经常使用的三种退热法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5-24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假如我将一个高热的患者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您想有几种方法?

我想至少有3种:首先,要将炉火关掉,以减少产热,这叫“釜底抽薪”;

然后,要将壶盖打开,或者将热水搅拌,以增加散热,所谓“扬汤止沸”;再次,可往热水里兑入凉水,甚至冰块,所谓“热者寒之”。

实际,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很经常使用。以下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1、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比较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患者。如患者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痛、腹胀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该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所以经常使用大黄、朴硝等药,或者将其配入清热方剂里,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能够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另外,通便去火,又可以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助于退热。

2、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发汗退热法,比较适用于表证发热的患者,常见发热和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者有汗不畅,这是因为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为受邪性质的差异与患者体质的不同,又可分成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并且兼有头疼,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并且兼有头疼,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要依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一样的药物,如风寒表证经常使用辛温发汗药,如赤根、川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经常使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草、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降低,以至于达到退热的作用,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指的“体如果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特别有效。

二是升散退热法,比较适用于内有郁热的患者,因为邪热内郁于中,经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热,口干唇裂,面色红赤,口舌生疮,舌红苔黄,脉数等,可于清热方剂里酌加薄荷、升麻等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功,该符合《黄帝内经》所指的“火郁发之”的治则。但要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虽然很经常使用,并且有不错的退热作用,但是过汗可以损伤津液,所以对体虚患者应该慎用。

3、热者寒之法

亦是中医最经常使用的退热法之一,即用药性寒凉(甘寒或者苦寒)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比较适用于发热而不恶寒的患者。如见高热不退,汗出比较多,口渴喜喝冷饮,脉象洪大而数时,为热盛津伤证,这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要用甘寒退热法,如石膏、生地黄、麦冬等;如见高热烦躁,口燥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热毒炽盛证,当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山茶根、黄柏、山栀等。因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所以要注意适可而止。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三法都适合于实热证,不宜于虚热证;在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如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结合应用则退热效果会更佳。此外,患者高热大汗时,中医并不主张用冰袋等冷敷法,以免影响出汗,反不利于退热。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