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处理:将患者置于安静、舒适、通风的环境。有条件时要安置在有空调的病屋里,无空调设备时,可以采用屋里放置冰块、电扇通风等方法达到降低室温的目的。高热惊厥者要置于保护床内,保持呼吸道通畅,予足量氧气吸入。 (二)降温治疗:可以选用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降温。 1.物理降温法利用物理原理达到散热目的,临床上有局部与全身冷疗两类方法。 (1)局部冷疗:比较适用于体温超过39度者,给予冷手巾或者冰袋和化学致冷袋,把其放置于额部、腋下或者腹股沟部,通过传导方式散发身体内的热量。 (2)全身冷疗:比较适用于体温超过39.5度者,采用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水灌肠等方法。 1)酒精擦浴法:酒精是种挥发性的液体,擦浴后酒精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与带走机体的大量热量;同时酒精与擦拭又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功效,使散热增加。一般选用25%至35%的酒精100至200毫升,温度为30度左右。擦浴前先置冰袋于头部,以助降温,并且能够防止因擦浴时全身皮肤血管收缩所导致头部充血;置热水袋于足底,使足底血管扩张有利散热,同时减少头部充血。擦浴里应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如果有异常马上停止。 擦至腋下、掌心、月国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要稍加用力并且时间稍长些,直到皮肤发红为止,以利散热。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以免引起副作用。擦拭完毕,移去热水袋,间隔半个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作好记录,如体温降到39度以下,取下头部冰袋。 2)温水擦浴法:取32度至34度温水进行擦浴,体热可以通过传导散发,并且使血管扩张,增进散热。方法同酒精擦浴法。 3)冰水灌肠法:用于体温高达40度的清醒病人,选用4度的生理盐水100至150毫升灌肠,能够达到降低深部体温的目的。 2.药物降温法应用解热剂使体温下降。 (1)适应证: 1、婴儿高热,因为小儿高热引起“热惊厥”; 2、高热伴头疼、失眠、精神兴奋等症状,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病患的康复; 3、长时间发热或者高热,经物理降温无效者。 (2)常用药物:有消炎痛、异丙嗪、哌替啶、氯丙嗪、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对于超高热伴有反复惊厥者,可以采用亚冬眠疗法、静脉滴注氯丙嗪、异丙嗪各2毫克/(千克·回)。降温过程中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视体温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必要的时候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可联合应用,注意观察病况。 (三)病因治疗:确诊者要针对病因采取有效措施。 (四)支持治疗:注意补充营养和水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心、脑、肾功能及防治并发症。 (五)对症处理:如出现惊厥、颅内压升高等症状,要及时处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