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7月,美国投资专家葛兰威尔出版了新书《葛兰威尔投资法则——对付股价变动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在这本书中大家第一次认识了什么是“移动平均线”,连葛兰威尔本人都没有想到今后的数百年中大家都会追捧这种趋势研究的工具。而“葛兰威尔八项法则”更是这本书中的精华,利用“移动平均线”和“股价线”之间的8种形态来判断买进和卖出的时机。 葛兰威尔法则买入信号买点一,移动平均线从下降开始走平,股价从下向上穿越移动平均线,形成黄金交叉; 买点二,股价连续上升并远离移动平均线,然后突然下跌,但在平均线附近止跌回稳并再度上升,形成回调不破; 买点三,股价连续上升并远离移动平均线,然后突然下跌,小幅跌破移动平均线后再度上升,形成小幅跌破之后的又一次黄金交叉; 买点四,股价跌破移动平均线后,连续暴跌,并远离移动平均线,形成超卖回升。 葛兰威尔法则卖出信号 卖点一,移动平均线从上升开始走平,股价从上向下穿过移动平均线,形成死亡交叉; 卖点二,股价连续下跌并远离移动平均线,然后突然上升,但在移动平均线附近再度下跌,形成反弹不过; 卖点三,股价连续下跌并远离移动平均线,然后突然上升,在小幅突破移动平均线之后再度下跌,形成小幅突破之后的又一个死亡交叉; 卖点四,股价向上穿越移动平均线,并连续暴涨,远离移动平均线,形成超买回调。 在法则中葛兰威尔先生最早注意到,在上升过程中,当股价(指数)在移动平均线的上方,并远离移动平均线时,属于超买,是卖出时机;反之,在下跌过程中,当股价(指数)在移动平均线的下方,并远离移动平均线时,属于超卖,是买进时机。但是,限于当时的条件,所谓股价(指数)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远离”,葛兰威尔先生并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说法。因此,后来人们在使用葛兰威尔八项法则的时候,只能根据葛兰维尔先生的描述,用目测的方法来判断股价(指数)与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距离远近,以此来决定是买进还是卖出。这种直观到近乎原始的目测方法误差很大,实际使用效果不够理想。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要对股价(指数)远离移动平均线作出定性定量的分析,以弥补目测出现的误差,这样就产生了乖离率这个技术指标。 BIAS 乖离率也称偏离度,其英文简称是“BIAS”,在看盘软件中显示的是“BIAS乖离率”,属于超买超卖型指标。 乖离率指标是由移动平均线派生出来的技术指标,是通过计算市场指数或收盘价与某条移动平均线之间的差距百分比,以反映一定时期内价格与移动平均线偏离程度的指标,从而得出价格在剧烈波动时因偏离移动平均趋势而造成回档或反弹的可能性,以及价格在正常波动范围内移动而形成继续原有势的可信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