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宰相徇私放了犯罪父亲,皇帝:咋办?宰相:我去死!说完拔剑自杀

 肖跟东 2018-05-24

古人言:“忠孝不能两全”。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人类伦理道德的困境和冲突。这种困境和冲突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例子,在现代社会也非常突出。问题在于儒家或中国传统美德所提倡的“孝悌”与“正直”发生矛盾时,怎么解决问题?

大义灭亲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春秋时期楚国一名叫石奢的宰相,当他遇到忠孝这个难题时,他做出的选择至今谈起“忠孝”时常会引发争论。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石奢的人,做过楚昭王的宰相,个性刚强廉直,从来不会阿谀奉承,也无所畏惧。有一次,他到下面巡视时,碰到有人杀人,就前往追捕。但将凶手捉住之后,他却发现凶手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他想如果自己把父亲抓了依法处置,这岂不是最大的不孝吗?于是他把父亲释放了。

回来后,石奢把自己绑了起来,并派人向楚昭王报告说:“杀人凶手是我父亲,如果我将父亲严惩,别人就会以为我大不孝;我置国法于不顾把凶手释放了,这又是对国君的不忠。我的罪过应该受死。”楚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捉住,按理是不应该追究责任的,你还是继续做好你的事吧,这件事就这样吧。”石奢却说:“不能就这么算了。”楚昭王问:“那你说怎么办?”石奢回答说:“如果我不私自偏袒自己的父亲,别人会说我忤逆不孝;现在我没有依法办事,就是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就不再是个忠臣了。君王欲赦免我的罪过,这是君王对我的恩德;认罪而死,却是我身为人臣的职责。”最后,石奢谢绝了楚昭王的赦免,自杀而死。

石奢拔剑自杀这个极端的做法,也许有人感叹“自古忠孝难两全”,也有人认为这正好做到了“忠孝两全”,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