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园工作感想

 zhhcd 2018-05-24
​2015-01-04 11页 5.0分 
用APP免费查看
昨天丁香园CEO丁丁发朋友圈这么一段话:直接向我汇报工作的人离职,我一般都会了解一下原因。这些年,我听到的回答很多,比如:在沙滩上走的太久了,想倒掉鞋里的沙子然后继续前行;不出去看看,怎么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有多精彩;人总要勇敢一次,不然老的时候会后悔;既然他们可以成功,我为什么不可以;女孩子嘛,还是找一个稳定一点的工作比较好……我知道,你们都是照顾我脆弱的感情,给我留了一点颜面,而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谢谢你们。
在此工作3年后的我,想回过头去谈谈为什么加入了丁香园,这几年我收获了什么,以及我正在招兵买马,我想要什么样的你。我只想通过我的经历,告诉在找工作的你,即使迷茫也是正常的,你要做的就是继续寻找。
我就职于丁香园旗下AME出版社,而这个出版团队从我2011年入职时候的4个人,已然快要扩充到40个人了。3年来,涨了将近十倍。其间有人来了,亦有人走了。让我心生疑惑地是近期有两个刚入职才3个月的人,一个说要去考研了,一个说要申请出国学建筑了。
其实我也经常扪心自问,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工作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刘媛媛说,No Zuo No
Live(不作就不会活)。在职场上,我属于爱作的人。大学毕业后,我从广州跑去了上海参加工作,2年后离职去了杭州,然后今年我又自己申请调回了广州。跨省跨市搬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对我这种东西多到发指的人。然而工作地点虽变,我从事的行业和职业未变,就做学术出版,可能说SCI期刊,比如容易理解。这几年来的坚持,感觉面宽了,也深了,也慢慢从迷茫中找着点方向了。
早上阅读MacTalk君池建强的文章《Linus,一生只为寻找欢笑》,他提出一个观点,引用如下。"很多大师级的人物,很小的时候就能在某个领域内头角峥嵘,展现出一些东西,然后经过长期的练习和创作,最终成为一代传奇。在这个过程里,环境是很重要的,逆境出人才基本上是个伪命题,这句话唯一的作用就是遇到困难时给自己打打鸡血。李纳斯是个高知子弟,10岁就开始玩计算机了,我们10岁还在打沙包甩方宝”。
我赞同他的看法。
每个人小时候都会被问及你长大想当什么的问题。相比当时同学们伟大的理想,我的却是这样的。从小我追求的是只要能摆脱农田,大热天不用撅着屁股收割稻谷,不需要以烈日为穹庐,能穿着干净的衣服,坐在四面白墙的整洁的办公室里吹着空调,下午5点半下班回家。还有,再也不用喂猪。没错,这就是童年时期的我曾经梦想的世间最大的美好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超级演说家《寒门贵子》的片段听说很多人看完流泪了,我似乎没有那么激动。因为我也算出身寒门,你可以看看我写的《父亲的臂弯》(1)、《母亲的臂膀》(2)。对了,《北京青年报》看到后登了,还占了一个版面,然后操蛋地加上个未经我审核的副标题“一个弃婴对养父母说的话“。我估计这位传说中的主管压根儿没看过文章,才会用那两个扎人眼球的字眼。扯这个是想告诉你,我的家庭背景下,我的童年,高中和大学时期,基本没有遇到池老说的大师成才的那种’环境’。
然而,我的工作却给了我这样的环境。你可以看看《一趟发现自我的难忘旅程》(3),算是我对5年职业生涯的一点总结和感悟。
此刻,我对这个好的工作环境的理解是,你遇见什么样的人,读什么样的书。说得跟找老公似的。是的,我觉得寻找这样的工作环境比苦心寻觅另一半还要重要。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办的一本SCI期刊,叫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主编王一飞教授。08年的我,肥脸,短发,背个大书包,赶了20个小时的火车去上海参加面试。走进大院的那一刻,我就被那里的绿树林阴、科学气息和坐落其中像曾经的法国领事馆那种别样的建筑深深吸引。09年毕业后我如愿以偿。我们对门儿就是《中国药理学报》,院子里还经常能看到李党生前辈横跨个小包走着或在食堂里遇见。因为期刊编辑部依旧在上海分院的老院子里,牛人比比皆是。16号楼的一楼,就是丁光生老先生。
你可能会说牛人多跟你有半毛钱关系啊,那你就错了。09年AJA举办第三届亚太男科学论坛,这是真正的国际会议。有20多个邀请的国际讲者,有正规出版的会议论文集,口头报告也是从投稿里经几轮交叉评审筛选出来的。邀请和接待讲者、修改和组织摘要评审这些就是刚毕业的我的主要任务。会议上,第一次听到王一飞教授完全脱稿的全英文大会主席致辞Opening
Speech还有闭幕式的有一个对3天大会的完美总结Closing
Speech。王一飞教授曾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做过医学官员,见识、圈子、口才和记忆力惊人。记忆力惊人是指他主持一场2个多小时的研讨会,会上各方华山论剑,然后王教授总结的时候就会1,2,3,4一直到10,精确、精准、精彩。大会的几次筹备会我都惊讶地目瞪口呆。后来有次北京出差,坐他边上,我请教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练出来的,在WHO每个人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对了,曹可凡当主持人之前,是他的学生。跟着这样的大师,每篇稿件均要终审定稿,差不多每个月来一次编辑部,是极其幸运的。尤其你还能在不同的场合,感受大师的为人儒雅之风。
另外一位牛人是丁光生老先生,他是《中国药理学报》的主编。今天刚读完老先生的90华诞纪念册。从1921年他出生开始的黑白老照片,一页一页的往后翻,就感受着时代的变迁,看到50多年来他走过的很多地方,以及在某些场景下照片拍摄的地点,我也竟然到过了这
些地方也在同一个SPOT拍了照片,比如芝加哥大学门前,比如哈佛大学John
Harvard的铜像前,比如Mayo
Clinic的钟楼前。顿时觉得特别感慨。因为丁老就是出生于高知家庭中的贵子,父亲丁绪贤清朝末年留学英国,目前也是英国留学后在追随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时相识。他自己也于1945年公费到美国留学。1951年30岁的他学成归国后就职于上海药物研究所,一干就干了60余年,现在还天天要去办公室,风雪无阻。一个双目失明的老者,仍每天坚持到办公室阅读,听收音,甚至审稿,你不得不敬佩这样的大师。看不见如何阅读?我很荣幸当过一段时间他的眼睛,更像书童,呵呵呵,这也成了上海2年里难忘的回忆。帮他读书读报读稿,敲打老式打字机记录他的审稿意见(he
insists),听他讲述1920s年代开始的经历与故事。他抖着手,摸出芝加哥大学带回的纪念水杯让我倒水喝。他办公室的白墙上挂着的那副毛笔贴,“淡然无极”,今天照片里再次看到后有些泪光闪烁。因为美好可以被记录,被传承,但时光却留不住。我给他打了个电话,老先生精神不错,明天周一出院,然后跟我说,周二又要回办公室了,言语里透露着无以言表地激动。
当然,前两年好环境里遇到的高人远不止这两位,像AJA刚交接到Nature出版社旗下,那自然就学习了一翻国际一流出版社的工作方式,规范的流程,像秒表一样精确的Timeline。
后来,我离职了。因为我现在所记录的这些美好,当年全被排山倒海的稿件,被只身的孤独和失落,被高烧39度8起不了床等着同事蓉蓉姐给我送饭的两行清泪,被大上海精英和楼宇的气势打击得灰飞烟灭,被那种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迷茫,觉着留在上海永远也买不起房子,干下去永远就是一篇稿件完了下一篇稿件,一期稿子登完右下一期的周而复始的一眼望到死的日子感到了恐惧和绝望。这样的状态,我如何去感受美好?最终我卷铺盖回乡下老家了。
然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我现在的boss汪道远得知我离职了,告诉我联合丁香园要开始做医学英文期刊了。一问,旗下有两本英文期刊,当时还没有SCI。有几个人呢,就我,他,还有长沙2个同事。面试除了他自己,还有李天天。我估计到死我也记得天天问的那些别具一格的问题。你用什么手机啊?你知道几种浏览器啊?现在想想,估计当时那个传统期刊出来的无知土老帽儿让他捉急。我用的,诺基亚300块钱的手机,大学表姐给我买的三星使了4年坏了。浏览器当时我就只知道IE和遨游。
于是就这样,不男不女地混在一堆技术男中间,中午晚上就跟他们打乒乓球。当时要跟一位来自广东程序员邱锦森协作,这人是普通话都说不清的那种。每每沟通,我就发觉我说的他听不懂,他说的,我更听不懂,然后就急,就吼。终于有天开周会,那时人少,盾安的会议室还能塞得下DXY编辑部的人,我就跟张老板说了这个问题,他说,因为你们中间缺个产品经理。啊?产品经理是啥?不过好歹消除了他是来自火星的怀疑。我每天就跟他在工作上直接打交道,什么故事估计你猜出来了,单着太久的我终于拍拖了,然后,我们现在都回了广州,我可能死了会葬进他们家祖坟的了。
对于一路被高考洗脑过来再加上大学四年瞎混的土老帽儿,逐渐知道了设计师不叫设计师叫
UI设计师,知道了产品经理叫产品狗,知道了程序员还分前端、后端。到现在出版社还没有产品经理,过去两年,我就赶鸭子上架顶着,搞得我在总部的两年从来都不敢和丁香园的CTO冯大辉@Fenng对视,在他面前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儿,我怕我对互联网的无知让他无语。他下周和要张老板来广州了,我打算请他喝早茶,稍微侃两句。因为,无知少女现在已经会配置Redmine,设计出为自己出版社定制的流程来处理稿件了。
因此,工作地第3、4个年头,除了招兵买马培养团队,还学了一些跟产品相关的新知识。这对于我,绝对属于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我曾经觉得园子里那些天天跟机器打交道的人不善交流,事实上,是因为他们沉浸在代码的世界里,用命令操控着一切,比跟土老帽们交流有意思太多。用YC创始人Paul
Graham的话说,他们是一群有好玩、高智商、拥有探索精神的’黑客’。而且他们这个群体,相比医学界的人,更加开放,更加愿意分享,实时都在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实践。如果你觉得我这是在美化屌丝,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