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好父亲,一定是女儿好的领路人

 闲谈集锦 2018-05-24

一位教授说,女儿常会以父亲为榜样,有样学样。他教会她做的事情,比人们想象的要多的多。

林徽因,宋氏三姐妹,张家四才女的辉煌和耀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们父亲的引导和影响。

一位好父亲,一定是女儿好的领路人。      

                                                                   ——鹿角姐姐说

 ◆ ◆

作者:李海莹

她们是民国耀眼的女性。

她们非常幸运,有一位优秀的父亲——思想进步、开明,眼光卓越。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清末大才子,曾留学日本,爱好写诗词、写书法。

她从小耳濡目染,领略到了中国诗词与笔墨文化的优美。

父亲那些用词精炼、构思巧妙、充满诗意的家信,深深影响了她的写文水平,而每次给父亲回信,又锻炼了她的写文水平。

为了让16岁的女儿林徽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父亲去欧洲时带着女儿。

早在林徽因12岁时,父亲就将她送入英国教会办的培华女子中学学习。

几年的学习,使她不仅讲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还知晓了西方历史与文化。

因此,在伦敦居住时,她顺利考入了父亲为她选择的St.Mary′s College(圣玛莉学院)。

这些在教会学校的学习经历,即启发培养了林徽因的才艺——会弹钢琴,会画素描......又形成了她的西式思维与做事风格。

初出国门时,林徽因随父到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旅行,见识了风格各异、且不同与中国的建筑,激发了她的兴趣,又加上受到英国伦敦房东——一位建筑师——的影响,认识了一个当时国人鲜有涉足的专业——现代建筑学。

就在那时,小小年纪的她,心中萌生了做一名建筑师的远大梦想。

林长民携女旅欧时在伦敦寓所用餐

由于徐志摩是林长民的忘年好友,因此缘由,情窦初开的林徽因相识了诗坛新秀徐志摩——浪漫、多情、才华横溢。

她聪慧、清秀、明丽的气质深深吸引徐志摩,而她被他的才情,儒雅,及真与痴的性情所折服。

许多个清晨、黄昏,在流水潺潺的康桥(剑桥),留下了他俩人散步谈心谈诗谈文学的身影。

这时,她的父亲林长民看到了二人感情上的波澜。

他不像一般的父亲恼羞成怒,一面训斥女儿,一面急赤白脸与好友翻脸(我觉得林徽因父亲的做法,值得有女儿的父母借鉴)。

父亲静观其变,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

不久,机会来了——林徽因见到徐志摩夫人张幼仪后,哀怨、绝望,几日茶饭不思。

父亲因势利导,顺水推舟(林徽因告诉父亲她想家了),带着女儿回国,让距离来冷却这份热烈的情感。

林徽因随父回国,徐志摩又追回国。

然而,父亲林长民已经用红线将女儿和梁思成牵在了一起。

他俩人有着共同的理想。

相处中,感情急速升温。

在双方父亲的安排下,两人结伴去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

梁思成进入建造系学习,林徽因选修了建筑学的大部分课程(该校当时的建造系不招女生,她采取的办法是注册在美术系),又在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了舞台美术设计。

林徽因后来的婚姻生活表明其父亲所牵的红线成就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林徽因夫妇不仅是生活的伴侣,更重要的是事业上的比翼鸟。

他们夫妇是中国现代建筑业的奠基人。

两人一起风餐露宿,走遍大半个中国,考察测绘了数百处古代建筑物,撰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梁思成写《中国建筑史》时,梁画图、林润笔文章,配合默契。

他们主持设计了新中国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夫妇都有家国情怀,敢于坚持科学、不计个人荣辱。

在解放初那个弃旧建新的时代,他们夫妇为保护古建筑奔走、谏言(在当时他们思想是多么落后,与时代格格不入,然而历史却给出了孰是孰非的答案)。

世间能有几位夫妻能如此幸运——比翼双飞!

如同舒婷在《致橡树》里写的那样,她做为树的形象和他站在一起,“他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他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他们夫妇的爱情就是人人渴望、却鲜有得到的伟大爱情。

林徽因既有东方的灵魂,又有西方的眼光,她是事业、爱情、家庭的宠儿,一方面是她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一方面得益于父亲林长民对她因势利导的适时教育。

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都毕业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这是一所培养上流社会女子学校。

全世界再也找不出如此引人瞩目的三姊妹——一个是大财团老板的夫人,一位是民国国母,一位是民国第一夫人。

从小,宋家三姐妹是听着父亲的坎坷经历成长的。

父亲少年时迫于生计,飘洋过海来到美国,在其舅父的丝茶店当学徒,上进心强的他渴望读书,但遭到舅父的极力反对。

坚毅的他不气馁,伺机逃离舅父的店铺。

他做苦工卖力,得到老板赏识,帮助他进入神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牧师。

回国后,父亲宋耀如一面在苏州、上海等地传教,一面经营实业(在上海创办美华印书馆,并兼任上海福丰面粉厂经理。)

一面倾囊相助孙中山的国民革命,并免费印刷革命刊物等等。

父亲勇敢地与命运抗争的行为,及不怕艰难困苦、不屈不挠的意志,崇尚民主、自由、博爱的思想,不惧危险而革命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女儿们,她们传承了父亲的这一切。

二女儿庆龄、三女儿美龄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一生致力于为国为民的事业中。

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宋耀如,积累了许多财富。

为女儿们提供了优渥的生活环境。

但是,父亲并没有像一般的有钱人那样将女儿们当作金丝雀来养育,而是将家安置在上海郊外,闲暇之时陪孩子们在田野地头玩,既锻炼了孩子的毅力与身体素质,又让孩子们增长了知识,了解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生活。

在落后保守“重男轻女”的20世纪初,父亲从小教授女儿们英文、音乐,送她们去美国名校接受先进良好的教育。

父亲把女儿当儿子一样培养,希望女儿们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宋耀如全家福:前左宋蔼龄,前右宋庆龄,后右宋美龄

在父亲的期许、鼓励、言传身教下,女儿们长大后果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婚后的大女儿霭龄帮助孔家涉足现代商业,开办银行等等。

在宋家,她是长姐,长姐如母,在弟弟妹妹的事业、婚姻方面,她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小妹美龄的婚事是她穿针引线,促使母亲转变想法,玉成了美龄与蒋介石的姻缘。

她是宋家运筹帷幄的重要人物。

沉静庄重的庆龄是中山先生革命上的得力助手。

在广州,孙中山手下叛变时,庆龄让丈夫先走,自己仅带着几个卫兵逃跑;国产第一架飞机试飞时,庆龄为鼓舞士气与民众,勇敢地与飞行员一起飞行;她一生坚持维护践行着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做事时刻以国家大局为重。

西安事变时,美龄先稳住主战派,随后涉险来到西安,促成丈夫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美龄作为蒋介石的特使赴美,她开朗自信、风度高雅、言谈适度,赢得了罗斯福夫妇的敬佩。

期间,她在美国国会讲台上为抗战募捐而发表演讲时,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激昂愤慨,灵敏的辩才、流利纯正的英文,打动了美国民众的心,人们纷纷解囊。

1943年11月,美龄随蒋介石出席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负责翻译协调的工作。

通晓国际政治的她,外交手腕灵活,赢得了罗斯福与丘吉尔的高度评价。

三姐妹一度因为观点思想的不同,疏远多年。

然而在国家危亡之际,三姐妹求同存异,重聚重庆后,一起携手到市郊巡视被日机轰炸的残迹、防空设施,视察工厂、学校、医院、保育院,慰问伤病员和难童,送去她们的关爱与问候......

她们所到之处,人们都深受鼓舞,倍受激励。

父亲宋耀如对女儿们的言传身教,以及教高瞻远瞩的培养,辅助成就了女儿们日后的人生高度。

张家有女初长成的时候,有人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此话说的是合肥张武龄(冀牖)家的四个女儿。

后来,果如此言。

大女儿张元和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抛弃人们对戏子的偏见,勇敢地嫁给了昆曲名伶顾传劫。

婚后,顾传玠弃戏经商,屡战屡败,张元和却从不抱怨丈夫,历经生活的艰辛与窘迫,还把顾传玠当作一块玉。

二女儿张允和与三女儿张兆和——因时代的原因——各自的丈夫都曾有过事业陷入低谷时期,可是她们都不离不弃,与丈夫风雨同舟。

小女儿张充和与美国人傅汉思结婚后,生活比较平稳。

原本主要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西班牙语的傅汉思,受到妻子的影响,转向研究中国文化、诗歌等,成了美国最著名的汉学家。

她们的父亲张武龄出身于富贵之家,却没有富家子弟游手好闲的恶习。

父亲喜欢读书藏书,买书是整捆整捆的买。

女儿们随时随意可以阅读喜欢的书籍。

从小浸润在书香与高雅昆曲中的女儿们,长大后,一个个文采出众,兰心蕙质,身上有一种中国文人的独特气质。

父亲教育孩子特别用心,也能与时俱进,给女儿们开始的课程有古文、白话文、地理、算术、体操等等(用现在的话说他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而且,他为了女儿们能在一个文化信息发达的环境成长,举家搬到苏州居住。

父亲无意中发现女儿们与佣人玩纸牌,他从内心厌恶这种休闲方式。

聪明的父亲想出一个办法——请师傅教女儿学习昆曲。

当时人们是瞧不起唱戏的,但是思想开明的父亲,却摒弃这种旧思想,让大家闺秀的女儿们学习昆曲这门古老的技艺。

不为生计,只为陶冶情操。

父亲的无心插柳,影响了女儿们的一生。

小女儿张充和擅长写诗词,书法功底深厚,昆曲小旦扮相俊俏,唱腔优美。

她去美国后,在耶鲁、哈弗等世界著名的大学里教授书法、昆曲。

为中国的古典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二女儿张允和解放后任昆曲研习社的联络组长,同时给各个报社写“曲社”的报道。

业余时间,她喜欢写散文。

她写的散文意远清雅,回味无穷。“三反”、“五反”运动后,她下台了,到了昆曲社,只能演书童、丫鬟等配角,她亦认认真真。

大女儿张元和老年后,不计名利,在台湾全身心投入到弘扬昆曲的事业中。

只有三女儿张兆和一生没有从事过与昆曲相关的工作,然而她文笔特别好,是一名优秀的编辑。

更让人羡慕的是,由于她从小接受到了体育教育,长大后上中国公学时,体育才华独领风骚——女子全能第一,篮球队队长。

父亲淡泊名利、喜好笔墨纸砚,为女儿们营造了一个充满了爱意满满、文化气氛浓郁的成长环境,在父亲的身教下,四姐妹也淡泊名利,因此,无论她们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泰然处之。

一位好父亲,一定是女儿的好的领路人!

张家四姐妹与夫婿(拍摄时 充和尚未婚配)、子女和兄弟们

* 作者:李海莹,曾在报刊、微信公众号发表一些散文,也曾在《电脑爱好者》发表一些文章。本文来源于民国文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