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青花五彩的定名应是80年代以来的研究新成果。过去传世品中五彩瓷器的装饰无论是否有青花都称“五彩”,但从未见过一件明宣德时期的五彩器,可是明清文献确有有关烧造的记载,如前文所述“白地青花间装五色……宣品最贵”,“宣窑五彩深厚堆垛”,因此明宣德是否制造过五彩瓷器是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学术问题。1985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明宣德五彩鸳鸯莲池龙纹碗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证明了明代文献记载的可靠性。明宣德时期确实制造了五彩瓷器,包括“青花五彩”。1988年景德镇御窑厂旧址又出土了与萨迦寺碗主题纹饰相同、装饰方法相同的瓷盘,这又是一例青花五彩的出现,自此以后现代陶瓷学者将五彩瓷器分为“釉上五彩”、“青花五彩”两大类。 了解成化斗彩瓷器和鉴定特征及市场价格! 说到成化瓷,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万贵妃。成化皇帝有一位贵妃,比他大十七岁。,《明史》记载,万氏(公元1428年-公元1487年)本名万贞儿,山东诸城人。比成化帝大17岁,四岁选入宫中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去世,时年59岁。八月宪宗过于悲痛而驾崩,时年41岁。成化斗彩是明瓷里的极品。成化斗彩瓷器改变了明初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粗旷大气的艺术风格,变得细致,精巧,以小件为主。当时就是为皇帝御用烧制的瓷器。 成化斗彩瓷器的款识,大家注意读成款识,不是款识,因为款跟识在中国古代它是有明显的区别的,款是英文识是洋文它是有区别的。成化斗彩瓷器都以青花料署款,青料署款,字体皆为楷书体,不见篆书。所署款识可以分成两种,一种就是朝代款,内容皆为大明成化年之六字,不见有成化年之四字。另一种就是天字款,六字年款都题写于各种器物的外底,高足杯写在高足的内沿,足内沿,绕着足写,横着写。六字年款的体例可以分成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和六字单排横列,就是高足杯的内沿这样六字一排这样绕着足写。 其中六字双行外围双方框这种体例是成化朝首创的,宣德的时候没有,六字双行外边加双方框,这也是成化斗彩瓷器年款当中最为多见的一种体例。 对于素来出手豪阔的刘益谦来说,2.8亿元拍下成化斗彩鸡缸杯并不令人意外。更令人好奇的反而是这件口径8厘米的酒杯缘何具有如此高昂的价值?究竟什么是斗彩?它为什么能够在众多瓷器中成为最受关注的品种之一呢? 明代成化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话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说得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当中是最拔尖的。2.8亿港元天价鸡缸杯的各种事件和热议随着时间流逝趋于平淡,而成化斗彩瓷器则一直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实际上,人们对于成化斗彩瓷器的热衷与追捧,并非仅仅只是停留在天价成交所带来的震撼,更多的还是对于成化斗彩瓷器本身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
|
来自: 惠训书院 > 《3.1成化斗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