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最生猛的“武状元”,生前封王拜相,死后配享历代帝王庙

 快乐老年435 2018-05-24
历史上最生猛的“武状元”,生前封王拜相,死后配享历代帝王庙

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0年)。(公元697年—公元781年)

该年,武则天“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

学者们通常认为,这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或“武科”的肇始。

这之后,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成为封建国家选取武备人材的重要制度。

不过,唐代的武举制度很不完善,武举科只是与“进士科”一样,属于平行的选士科目,而且武举中举人数也很少,每科只有十数人,受重视程度很低。

则唐朝的武举及第者,罕有留下姓名者。

但郭子仪却是个例外。

《旧唐书·郭子仪传》称“子仪长六尺余,体貌秀杰,始以武举高等补左卫长史,累历诸军使”。

就因为成绩为“武举高等”,其后来名气又大得惊人,故很多人喜欢以“武状元”呼之。

实际上,即使在武举制度已经相当完善的宋代,正式考试分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也没有武状元的叫法——对殿试第一名,人们只称之为“榜首”。

到了明朝,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没有殿试的,即只有武举人,没有武进士。

到了崇祯四年,大明国势江河日下,崇祯皇帝为了发掘人材,挽救时局,毅然开设武举殿试。

从崇祯四年到崇祯十六年共进行了5科,产生了5个历史上真正的武状元。

清朝的武举基本上和文举相同,都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自顺治三年开科,到光绪二十四年结束,一共209科,产生了209个状元。

历史上最生猛的“武状元”,生前封王拜相,死后配享历代帝王庙

无论是宋朝的“榜首”还是明清两朝的300多个武状元,都没有任谁的战功可与郭子仪相比,也没有谁的人生有郭子仪完美。

郭子仪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其中充当了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四朝的保护神、擎天柱。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那个蓄谋已久的死胖子——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十五万叛军席卷而南,很快攻占了东都洛阳。

历史上最生猛的“武状元”,生前封王拜相,死后配享历代帝王庙

承平日久、文恬武嬉的朝廷迅速陷入了一片惊恐之中。

沧海横流,显英雄本色。

郭子仪临危受命,任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与来势凶猛的叛军展开生死搏杀,反复较量。

其间,郭子仪兵行险着,以五百骑兵诱敌深入,在嘉山(今河北定西)斩敌首四万级,生擒五千人,稳住了局势。

可惜的是,年老昏愦的唐玄宗放大昏招,严逼名将哥舒翰弃潼关迎敌。

结果,潼关失守,长安陷落。

唐玄宗急急胜似丧家之犬,惶惶仿如漏网之鱼,哭着喊着遁往了四川避难。

大唐王朝风雨交加,帝国大厦摇摇欲坠。

在这种背景下,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奉唐玄宗为太上皇。

郭子仪率领五万朔方军扈驾,“军声遂振,兴复之势,民有望焉”。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极力促成向回纥借兵之举,自己亲率唐、回联军向叛军发起反击。

历史上最生猛的“武状元”,生前封王拜相,死后配享历代帝王庙

临行,郭子仪向唐肃宗立下誓言,“此行如果不能获胜,臣将以死谢罪”。

果然,郭子仪不负众望,先后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将叛军逐至邺城(今河南安阳)。

唐肃宗万分感激,亲自劳军灞上,握着郭子仪的手,情深款款地说:“国家再造,卿力也。”

但是,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当九路节度使奉诏讨伐安庆绪,唐肃宗却担心郭子仪功劳太大,以后会尾大不掉,故意不以之为帅,仅指定由宦官鱼朝恩担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协调军中大员。

这样的安排是很危险的,已为接下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邺城之战,旷日持久,各个将领就互相观望,进退失据,最后一个个撤回了本镇。

鱼朝恩将锅甩给郭子仪,说一切恶果都是郭子仪造成的。

唐肃宗听信谄言,召郭子仪回朝,改让李光弼指挥朔方军。

郭子仪也不分辩,立刻解甲归去。

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李光弼邙山战败,河阳失守,且太原、绎州(今山西新绎)两地驻军擅杀主帅,场面失控。

没奈何,唐肃宗只好重新启用郭子仪,晋封其为汾阳郡王。

这一年,郭子仪已经六十六岁了。

历史上最生猛的“武状元”,生前封王拜相,死后配享历代帝王庙

郭子仪到了绛州,三下五除二地平息了军乱,并接连打了几个胜仗。

但是,唐肃宗病重,不治身亡。新继位的唐代宗李豫受宦官程元振的鼓惑,罢免了郭子仪的军权。

郭子仪这次不再沉默,为证清白,把唐肃宗赏赐给自己的诏书敕命千余篇全部交给了唐代宗。

唐代宗读之羞惭,下诏解释说:“朕不德,诒大臣忧,朕甚自愧,自今公毋疑。”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众叛亲离的史朝义自杀,延续7年的安史之乱终于平定。

但是,一波甫平,一波又起。

这一年,仆固怀恩不满朝廷封赏,暗中约召回纥、吐蕃寇河西、践径州、犯奉天、武功。

唐代宗见势不好,匆匆忙忙拜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坐镇咸阳,自己离京陕州窜往避难。

郭子仪此前因遭罢官,身边只有老部下数十个骑士,接到诏命,不畏艰难险阻,临时抓瞎,不断招揽民兵以扩充,南下路上,大张旗鼓,用疑兵计。

吐蕃人本已攻入了长安,但以为唐军大部队来了,仓皇撤去。

这样,唐代宗得以平安返回皇宫。

唐代宗见到郭子仪,哽咽着声音说:“我任用你太晚,才到这个地步。”下令赐郭子仪铁券,并命人将他的画像悬挂在凌烟阁上。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仆固怀恩再次集结起回纥、吐蕃、党项三十万人马进犯长安。

郭子仪单骑单骑去会回纥首领,责以大义,用自己的一腔赤诚劝之退兵。

这,就是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事件——“单骑退回纥”。

此后,郭子仪就以副元帅的身份驻守河中(今山西永济西),多次击退吐蕃入寇,忠诚地守卫着大唐帝国。

历史上最生猛的“武状元”,生前封王拜相,死后配享历代帝王庙

大历九年(774年)二月,郭子仪入朝,在延英殿拜见唐代宗,语及吐蕃的不断坐大,自责不已,痛哭流涕,上表“乞骸骨”(退休)。

这时候的唐代宗相当清楚,郭子仪虽然年迈,却仍是大唐帝国的擎天大柱,如何肯允?!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崩,唐德宗继位。郭子仪被调回朝廷,进位太尉,仍兼中书令,充任皇陵使,赐号“尚父”,并加食邑至两千户。

建中二年(781年),郭子仪病重,唐德宗命舒王李谊前往探病。

该年六月十四日,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唐德宗亲往安福门哭送,追赠太师,赐谥号 “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唐肃宗李亨墓,今陕西礼泉县)。

按照礼仪制度,郭子仪的墓葬应有一丈八尺的高度,唐德宗特意将墓葬再增高十尺,以彰显其盖世功勋。

郭子仪所提拔的部下幕府中,有六十多人,后来皆为将相,其八子七婿,皆贵显于当代。

典故“满床笏”说的就是郭子仪晚年作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个个都是朝廷里的高官,带来的笏板堆了满床头。

郭子仪的一生,可谓“富贵寿考”四字俱全,堪称赢家。

历史上最生猛的“武状元”,生前封王拜相,死后配享历代帝王庙

而在郭子仪逝后第二年(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郡王郭子仪”赫然位列其中。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有郭子仪一席之位。

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历代帝王庙,其中也有郭子仪。

清朝康熙年间,遵循明朝旧例,取古今功臣四十一人配享历代帝王庙,郭子仪同样在内。

“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

郭子仪“再造王室,勋高一代”,却能“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真称得上奇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