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营业额400万的外卖店,优粮生活纯干货曝光!

 老鄧子 2018-05-24

2016年2月,优粮生活的外卖出现在小米5的发布会上,借着话题火了一把。之后,在高晓松的微博上也晒出了优粮生活的外卖——没有任何明显logo,却一眼被粉丝认出。


贴心提示:

① 干货较多,建议收藏后学习,全文阅读约需6分钟;

② 文末有彩蛋。



2010年,彼时还叫“随食随递”的优粮生活诞生于建外soho,专注于外卖领域。创始人王兴周的初心很简单:希望能让白领们吃到更好的工作餐。4年时间,做到营业额400万,净利润100万。

 

2014年,闫寒作为合伙人加入了优粮生活,到2017年的3年间,恰恰也是中国外卖行业在高速发展——街头外卖传单越来越少、各种外卖平台的送餐员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性变得极为丰富。优粮生活几乎见证了北京外卖的发展,而闫寒则参与并见证了优粮的诞生与发展:从一家快餐店,变成了拥有40个站点,仅北京市场的月销售额就己超过700万元,年化预期销售额高达1亿元的“最好的外卖”。



在加入优粮生活之前,闫寒在一家国有银行的数据中心稳定工作了8年。2012年,他开始接触了互联网行业,促成他最终发生改变的是每天5点半下班后,从南三环开车去中关村的一间创业主题咖啡馆,在那里呆到半夜。在那里,他见识了互联网行业发展“我亲眼见证了一些人从特别一无所有的屌丝,两三年内成为行业明星,财富、地位,尤其是个人的提升都非常明显。”

 

2014年,他决定转行去做互联网行业,当时,他已经认识了王兴周,“虽然当时随食随递还只是‘小嫩芽’,但后面还有很大局,我决定要尽早参与进来。”


于是,他从建行辞职,成为随时随递的合伙人。“我进来时,正好外卖行业开始爆发,有时机可以走下一步。”此时,“随食随递”的名称显然并不合适更大的目标,因此诞生了新的名字,“优粮生活”。

 


闫寒进入后,第一件事就是将优粮生活的微信订餐平台做出来,“干了一件事之后,是跟这家公司有了深度连接,你会越来越知道公司需要什么。”于是,他开始尝试从未做过的一步——招加盟。

 

目前,优粮生活在北京一共有40多个生产站点,全部需要食客通过订餐平台下订单。这40多个生产站点除了优粮生活孵化的,也有生产力有剩余的餐厅加入进来。

 


“他们实际上是优粮生活的‘嵌入式厨房’,本来可能是烤串店或酒店,双方经过谈判,选择‘加盟’的站点会接入统一的半成品供应链、销售&配送服务体系和全流程IT管理系统,并接受一定时间的技能培训才开始运营。”这种扩展方式与传统的加盟商路线不同,以Uber的模式充分利用社会上闲散的资源,以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扩张优粮生活规模的目的。同时站点受到IT平台的实时监控。


“我们讨论了很长时间,到底要把公司做成什么样?”最终,他们决定先做好一个品牌,“品牌是能够留存住企业价值的。其次,我们要做加盟。”但一家企业是否值钱,以及投资回报率是否够高,显然不能有太多环节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外卖行业中店面管理、炒菜、打包等环节都是劳动密集型,他们选择这种形式的加盟,由优粮生活统一负责品牌、产品、供应链、流程和经营系统性孵化等。



从饭盒开始的思考


初创时,纯工科出身的合伙人们发现传统饭盒存在诸多问题:饭菜无法分离、密封效果弱、造型脏乱差、保温功能差等问题。“但什么样的饭盒才能满足白领们对吃一顿体面午餐的追求?”优粮生活从饭盒开始了对外卖行业的思考。

 

“我们的包装也是经过好多代包装更换迭代。”优粮的餐盒设计虽不是品牌识别的唯一元素,但却是设计得非常人性,颠覆传统外卖的形象:第一个做到饭菜分离包装;第一个增加硬纸包装盒;第一个使用眼镜盒式小碗菜包装。

 


“将饭菜分装之后非常受欢迎,大家会觉得用餐体验更体面,更加像正餐;第二次更换是2014年夏天,我们考虑到当时外卖的痛点是一大堆饭和一堆菜送到办公室时,大家可能分不清究竟哪个是自己的。再则饭菜分装之后,表面积变大,保温性也降低,几乎没人愿意吃冷饭。当时也有用户提出要我们提供干纸巾,一般店家可能就直接提供了,而我们做了详细的询问,因为如果是擦手,我们提供的湿纸巾是最合适的,而他显然要解决的不是这个问题。通过询问,我们才知道饭菜可能会将办公桌弄脏,因此我们将一饭一菜外头加了一层纸套,不仅每个人的饭菜变成一体,硬纸壳也帮助了保温,并且按照我们设计的撕开,就能够变成一张桌布,不再弄脏桌子。这些问题一次性都解决了,就进一步地维持了大家的体面。”

 

闫寒说,这些都是从他们系统上用户反馈得到的。“外卖有着天然优势,全过程都可数据化。”

优粮生活的IT系统从2010年创始人王兴周入行时就已着手建立,迄今已滚动迭代5年。

 



糟糠之妻才是对日常生活最准确的预期


在去年高晓松那条微博的评论里,有不少这样的评论“这么切玉米的只有它一家”、“从菜花和五花肉的比例来看,是它家没跑”这样的评论。

 

“外卖就是一个很家常、日常的餐饮,大家对它的认可只能来自于在长年累月的体验,发现它每一次都能符合预期,都能去完成基本服务,不添麻烦。”闫寒用了一个词形容外卖,“糟糠之妻”,他认为这才是对生活最准确的预期。

 


“堂食追求更多的是体验,食材融入厨艺和饮食文化,如同灵魂伴侣吸引你来仰慕。但人们日常吃的却是家常菜,优粮生活就是以川湘菜为主的家常菜,比如宫保鸡丁、鱼香肉丝、西红柿炒鸡蛋。”

 

“外卖最关键的核心就是标准化。”他认为。

 

但家常菜本是一个特别难做出差异化的品类,通过不断地打磨这些家常菜的标准,升级口感和味型的同时,这些功夫积累多了终于促成了优粮生活在外卖行业的口碑和规模。

 


“最初,我们外卖产品定位好了,如何能保障始终如一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这就要从品质管控上做起。品质管控管的是什么?首先,并不是产品的优劣,而是产品的稳定,避免流失客户。其次是减少成本,提升效率。外卖家常菜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领域,不大可能别家西红柿炒鸡蛋卖10块钱,而我们就能卖到15块。因此减少成本、提升效率也是品质管控的目的之一。最终,我们做好了品质管控,才有了建立品牌的基础。”优粮生活多是像王兴周、闫寒为主的工科生,实用、善于分析是他们的优势。

 

“外卖是一个前厂后店的生意,涉及到的环节多如牛毛,不确定因素也很多,比如炒菜,切配,采购,研发,推广,设计,管理等等,品质管控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复杂的环节井井有条的运行。”因此,他们制定了外卖的核心点——产品标准化。

 


优粮生活第一个做标准化的家常菜是玉米扁豆烧鸡块,在接下来一个月里,这道菜的销量增长了300%多,而那一个月,所有菜的销量增长只有100%左右。“数据说明什么?说明每一道菜如果不稳定的话,它的用户一直是在流失的。因此,标准化并不是说喜欢吃它的人就多了,而是说对它感到失望的人少了。”闫寒认为,标准化的最大意义是让食物的口味变得稳定,最小化的流失客户。

 

事实上,外卖好吃不好吃,完全看用户的反馈,“堂食这样以产品为中心的可以使用这种方式,把产品做得特别牛逼来吸引人们的仰慕。但外卖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并且用户相对固定,每天你都会从他这儿收割,就需要实实在在地满足他的胃口。


这时,心理学的知识是极其有用的,能够设计出来足够科学的问卷调查,或是数据分析,准确、直接获取到用户的真实想法,作为研发的依据。”他认为,当下外卖消费场景已经升级,只能以用户思维和IT技术应对。

 


目前,优粮生活每月固定在线的家常菜至少20种,产品部门会通过数据和调研将两三种菜下架,重新选入两三种新菜。

 

“我们努力的方向正好是跟很多创业者是相反的,很多创业者赋予人的期望值可能是在标榜是一位灵魂伴侣,而我们的设定是一位正确表达期望的糟糠之妻。”他说,“其实初心比较正的话,就很难会被诱惑的走向失败的那条路。”他说,优粮生活的初心就是让更多人吃到体面的外卖。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摸索,优粮生活确定了下一程的发展目标:建立外卖领域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



闫寒说,优粮生活并非传统餐馆外卖,要做的是整合外卖产业链的各个主体,利用农场、加工餐厅、加工工厂、配送公司的闲置产能和自己的品牌对接,再将外卖配送给顾客。“优粮生活是所有环节的整合者,标准的输出者,也是品牌的输出者。”

 

要知道,即便经历着大热潮,外卖的实质也不过是刚从一个传统餐饮业附属品的身份脱离,以两年时间经历了跃进式发展成一个行业。“这是一个年轻的行业,外卖的业态还在不断的丰富成型,行业细分化不会停止。”一切似乎很明朗,闫寒他们显然也知道自己要走的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