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人的那些特点

 医贵仁心 2018-05-24

我们说国之四维礼义廉耻,中医中药之四维附子、大黄、人参、地黄,附子乃百药之长、回阳药之首,大黄如将军可急下荡涤一切积滞,人参被民间用为吊气要药,熟地温补精血之魁首,此四药大补大泻大热大寒,用之得当确可起死人肉白骨。可见大黄是一味好药。

我们又说,用药如用兵。如果将医生比作战场上将军的话,大黄是一个好兵,它勇敢、不会退缩;在药物中,大黄又是一个好将军,它善于攻城略地,作用快,同样它也可以守,守住人体正气。

但是中国人还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命无功”,作为泻药的典型代表大黄,一向很不招人喜欢,医生惧怕或者不会使用,患者更是不能接受其治疗及养生。

但中医史上,却有人因为善用大黄而成名,比如金代的“穆大黄”,近人,上海名医焦东海先生,后者专门从事大黄的临床研究,著《大黄研究》一书,被人们称呼为“焦大黄”。中医史上记载还有一个攻下派,其代表人物张从正也非常善用大黄。

当代曾经被捧为神医的胡万林也是因攻下(可能是使用了芒硝)而得名,也因未权衡攻下的法度而成为阶下囚。但是有时候真相往往会被历史掩盖,如大家都知道爱迪生,只有少数人知道真正的旷世奇才尼古拉.特斯拉,天才常会被各种嫉妒陷害,如哥白尼、伽利略。在这里无意为胡神医平反,但是我有一种感觉就是胡万林的治法对某些人有效。

当然在古代最擅长使用大黄的医家还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有32方中使用了大黄。而且多用大黄治疗当时的急危重症,黄煌教授在1995年对90位江苏省名中医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最擅长使用的药物中,大黄名列第一。1999年对全国330位名中医问卷调查显示,大黄名列第二。可见名医多善用大黄。

教材上这样描述大黄的特点:味苦,性寒,无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可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可以治疗很多很多疾病。但是面对这么多的功效特点,临床还是比较难以把握、运用,黄煌老师提出的药人的概念可以将中药功效从平面变为立体。


1.整体上的积热

大黄是一味最常用的清热攻下的药物。适应的病人自然是存在积热的表现。

黄煌老师将大黄的药证归纳为痛而闭、烦而热、滑而实,兼治心下痞,吐血衄血,经水不利、黄疸、呕吐、痈疽疔疮。

好发症状:平素畏热喜凉,食欲胜盛,易发头晕头昏,易便秘,汗少或汗出不畅,胸闷,口干苦,痰液唾液粘稠,血脂、血压偏高,腹部有压痛感或抵抗感。


整体积热:体格健壮或胖壮,肌肉丰满,面色红有油光。

腹部积热:腹部充实饱满,按之硬或胀痛。

舌像积热:唇厚暗红,舌质红而坚老,苔焦黄、干燥。(大黄舌)

神农本草经》精彩的阐述了大黄的特点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有道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2.大黄人的食积

传说,民间曾有一“走方郎中”,以卖“大补膏”闻名,他的方子一直秘而不宣,不想,一次酒后失言吐出实情,这个“大补膏”中其实只有大黄和“焦三仙”(谷芽、麦芽和山楂)。

小孩子和老年人都容易发生食积,治疗上还是有一点点差别,小孩子的食积消积健脾为主,保和丸多用,针刺四缝穴也是个好办法。


而老年人导滞通下为多,这时候大黄必不可少了,可选用枳实导滞丸、大柴胡汤,有时候承气汤也可以选择。枳实导滞丸具有消积导滞,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饮食积滞、湿热内阻所致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痢疾里急后重。

3.大黄人的热结

积热与热热结还是有很大差异。热结的治疗就不仅仅是攻下了,需要结合宣散、清热、软坚等方法。使用大黄治疗热结,就是应用了釜底抽薪的方法,也是让邪有出路。


瘀热结于下焦成蓄血或者热结于膀胱需要使用桃核承气汤;瘀热结于肠腑出现肠痈可选择大黄牡丹皮汤;热结在里、按之心下满痛、呕不止就使用大柴胡汤;水热互结之结胸,大陷胸汤;忧郁化热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热结旁流必选大承气汤;热结在心下成痞或热伤血络吐血衄血,三黄泻心汤;三焦火毒炽盛,黄连解毒汤。

热结肠腑的治疗最著名的就是“大黄牡丹皮汤”,当时中国还没有腹部手术切除阑尾的能力,也还没有抗生素治疗,在过去这个药是阑尾炎、胃肠穿孔、胆囊炎等各类急腹症的救命药,就是手术刀就是抗菌药。

热结于内可以选择很多方剂。防风通圣散在中原地区极为常用,民间有“有病无病,防风通圣”,清代名医王旭高度评价此方,谓:“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

另外一首方剂就是凉膈散《成方便读》:以大黄、芒消之荡涤下行者,去其结而逐其热,然恐结邪虽去,尚有浮游之火,散漫上中,故以黄芩、薄荷、竹叶清彻上中之火,连翘解散经络中之余火,栀子自上而下,引火邪屈曲下行,如是则有形无形、上下表里诸邪,悉从解散。

4.大黄人的湿积

这个湿邪会和热一起,也可以与寒一起。这里的湿除了要利小便、健脾胃之外,有一部分还需要下。这个下就是要使用大黄。茵陈蒿汤、大黄硝石汤等等都是治疗湿热型黄疸的重要方剂,这里都用了大黄。


另外中医有通大便以实小便一说,比如阳明腑实证,热结在里,多伴有小便不利,使用通腑攻下药物后大便得通,内热可出,小便自然通利。张景岳曾说过:大小便俱不通者,必先通其大便,则小便自通矣,宜八正散之类主之。

湿热内蕴导致下利、痢疾同样有机会使用大黄。芍药汤除体现了治疗痢疾的处方原则:“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此方用大黄之荡涤邪滞,木香、槟榔之理气,当归、肉桂之行血;病多因湿热而起,故用芩、连之苦寒以燥湿清热;用芍药、甘草者,缓其急而和其脾。

5.大黄人的饮积

湿邪进一步积聚则成水饮,甚至痰浊。厚朴大黄汤治疗“支饮胸满者”(可能相当于渗出性心包炎),支饮之病名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曰:“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千金方衍义此即小承气汤,以大黄多,遂名厚朴大黄汤;若厚朴多,即名厚朴三物汤。此支饮胸满,必缘其人素多湿热,浊饮上逆所致,故用荡涤中焦药治之。

 




6.大黄人的痰积

实热老痰:礞石滚痰丸(金礞石(煅),沉香黄芩熟大黄)通治实热老痰,怪证百病。方中大黄苦寒直降,荡涤积滞,祛热下行为君药;黄芩苦寒清肺为臣;礞石攻逐顽痰为佐;沉香疏畅气机,为诸药开导,引痰火易于下行,故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降火逐痰之效。


痰热腑实:星蒌承气汤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创制的治疗中风病的方剂。由全瓜蒌、胆南星、生大黄、芒硝组成。功能化痰通腑,适用于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临床证实对于改善病人意识状态、缓解病情加重的趋势和减轻偏瘫的病损程度具有显著效果。

7.大黄人的血积

血是人体有用的部分,血运行不畅,积滞脉内或局部,则出现多种表现。可以是久病入络;可以是不通则痛;可以是血不利则为水;可以是出血。桃核承气汤 、抵当丸、代抵当丸、下瘀血汤、大黄䗪虫丸都是活血祛瘀的代表,都用到了大黄。

8.大黄人的其他特点

当然大黄的作用让邪有出路,通过不同的配伍,治疗也有很大的变化,但是不离积滞。其中寒积也可以使用。如温脾汤和大黄附子汤。

温脾汤:大黄五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附子 人参 芒硝 甘草各二两。《成方便读》“此方治寒积之一法也。凡积之所成,无不由于正气之虚,故以参、甘以培其气,当归以养其血,使气血复其常度,则邪去而正乃不伤。病因寒起,故以姜、附之辛热,使其走者走,守者守,祛寒散结,纤悉无遗,而后硝、黄导之,由胃入肠,何患乎病不去哉?”

大黄附子汤: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 细辛二两。《金匮要略》:“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气积:如小承气汤和大柴胡汤。

毒积:食物药物之毒、内生之毒等等。在中国,使用大黄治疗慢性肾衰已经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9.大黄应用的注意点

大黄治积滞的特点多是实证阳证热证为主,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慎服。

临床单纯虚损的病人不宜单独使用积滞祛除后易需要停用或者减量。大黄不宜久服。

《中藏经》的一句话总结到位“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精必长其年”。对于体质壮实,营养过剩的人来说,大黄这样的泻药就是他们的补药,因为通过大黄的缓泻可以使代谢废物排出,因为废物停留导致的郁滞痰湿等消除后,身体恢复正常,自然就产生了虚人吃补药的效果,所谓“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

参考文献: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等。

提问:如果用两个字概括大黄体质,您的选择是什么?精彩答案将获得《张仲景50味药证或《中医十大类方或《经方传真电子版中的一本。

半夏人

柴胡人

桂枝

麻黄人

黄芪人

黄连人

注意小编门诊时间调整

门诊时间:每周四全天(注意2018.05.07-06.01外出学习,期间停诊

门诊地点:无锡市中医医院肾内科门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