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玉志,浩气长存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徐志浩

 尚善堂玉雕艺术 2018-05-24

早在2004年,我就认识徐志浩了,一直以来我都有个怀疑:如果刮台风,会不会把他刮跑。 

当然,事实已经证明,外表看上去身材精瘦略显文弱的徐志浩,在上海多次台风中,安然无恙,全身而退。 

如今他依旧是中国玉雕艺术圈的中流砥柱。 

徐志浩 

上面这两张, 其实是他三年前的照片, 我们已经被岁月摧残的不成样子, 但徐志浩还能保有一种, 文艺青年的状态。 

说实话, 这着实是让人有些气愤的。 

我跟徐志浩都是70后,我们这些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娃,目睹并深刻体会了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老家务农的那份“苦难”。  

我们怀揣各自的不安分,不甘心,勇敢的投身到改革开放的洪潮中,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上海,也奉献给了玉雕。 

进入玉雕圈艰苦打拼,还是因为不安分,不甘心。我们从无知的小青年,到两袖清风唯有一身手艺,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在这支“不安分”的队伍当中。我跟徐志浩的相识,算是最早的。 

我是江西人,而他来自苏州。地域不同,但很投缘。我们曾经共租厂房,共谋生意,努力在上海滩创出一片天。 

从彼时到此时,我们一起很荣幸的见证并参与了当代玉雕的风雨与繁华。 

《相濡以沫》玉雕作者 徐志浩 

如今的我们,活的都不轻松,压力很大。 

生活方面,上有老下有小。事业方面,我们都为了玉雕作品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绞尽脑汁。

我喜欢跟徐志浩合作,不单单是因为他出自名门——师从玉雕泰斗倪伟滨。更因为他骨子里对传统玉雕和古典美学的一份坚守。 

《风韵》玉雕作者 徐志浩 

《辈辈有福》玉雕作者 徐志浩 

我经常会慨叹,以后恐怕做立体玉雕的师傅,会越来越少,尤其是人物立体雕刻。 

雕人物,很不容易,没个十年的功夫雕不好。徐志浩功力很扎实,最可贵的是他能把传统玉雕中的那股“老味儿”,在作品中释放出来。 

这种老味道,就是咱们常说的师古不泥古。 

我自己,包括很多藏家玩家,都很喜欢传统玉雕的那种表现手法和视觉效果,很古典也很经典,经得起时间的推敲。 

很高兴,徐志浩的作品承载了这份难得的古典主义。 

《笑口常开》玉雕作者 徐志浩 

《三不系列》玉雕作者 徐志浩 

从人物题材到动物题材的自由转换,让徐志浩的作品有了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多样的内容,融入古典的风格,实属不易,也实属难得。 

如今的玉雕市场,存在很多误区:玉石原料,涨价不善,造成了很多人不停的称克重,问克价。 

如果雕刻加工一件玉器作品,按照玉石克重来寻价资费,那么玉雕的艺术价值往哪里放?都为了保料惜料,满足克重,那雕刻的意义何在? 

不要钻进“料损”的牛角尖,玉不琢不成器。在这一点上,徐志浩非常清醒地坚守了玉雕艺术的原则。 

《麻姑献寿》玉雕作者 徐志浩 

不断的提升工艺,拓展题材,挖掘内容,我想这才是一个玉雕家的本职工作与根基。 

一转眼,二十几载,徐志浩从瘦骨嶙峋的小青年到雅园一哥,再到我面前这个玉雕大师,发型变了,艺术品质没变。 

其实徐志浩话不多,偶尔有点冷幽默。 

我这个人特别念旧,非常怀念那会儿我们挣一点钱就特别开心,兄弟朋友一起吃饭喝酒,一起骑着助动车出去“Happy”的日子。 

彼时的徐志浩还带有几分乡下青年的腼腆,是我带着他走向了更加“开放”的精彩世界。 

那些时光,单纯而美好,真诚而快乐。

文章由尚善堂玉雕艺术空间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news/detail?id=6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