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爱争对错,婚姻死得越快

 轻风的起点 2018-05-24

来自钱某某 

这两天在看玛泽瑞·罗森的《婚姻调查》,一部婚姻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很有意思,它一反我们常见的咨询:

咨询师与来访者,一对一,坐在米黄的沙发上,一个说,一个听,然后,就他(她)的陈述,咨询师进入问题,了解症结,并对症下药。

《婚姻调查》不是,它不只听一个人说话,它让两个人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诉求。

这样,你就惊讶地发现,“渣男”们原来如此委屈,“贱人”们原来个个有理,“恶徒”们原来非常孤独……

所有人,都不是妖兽,也不是异类,都是普通人,带着原生的问题,与社会化的矛盾,在滚滚红尘里,艰难地寻觅、建设和爱。

因此,读这本书,会抛弃偏信的陋习。

你会更冷静,会最大限度地免于道德审判,和情绪冲动,打破局限,看见另外的人。

看见,就是疗救的第一步。

我接过不少女生的信件。

在信里,每一个人都很痛苦,大家描述着男人的脏贱懒,土挫穷,蠢恶坏……和自己的委屈。

我理解大家的感受,也相信它是真实的。

在一种极端情绪下,人们会不自觉地,在记忆中搜索伤害者的一切负面事件,特别是程度最严重的,让我们最痛苦的,必然一个不落地找出来,一丝不苟重温一遍。

继而,A坏事+B恶事+C丑事+D脏事……=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坏人。

得到这个结局,会让我们更痛苦。

但痛苦,正是被我们隐隐欢迎的。

因为,受苦会带来正确、高尚、甚至神圣的幻觉。

强调受害,会让人享有道德的优越。

伤痕累累,比之于毛发未伤,更让人自觉德行完美。

恶是别人的,我自然就是善。

于是,很多人会在这种正确又痛苦的心态驱动下,不厌其烦地,向亲友、网友、陌生人、情感专家,喋喋不休地控诉,哭着骂着, 在公共领域和私人社交圈,留下自己的呻吟和泪水。

当然,这种控诉,虽然小家子气,也是一种自我疗救,没什么好鄙夷的。

只是要明白:我们之所以控诉,不是为了道德的自我满足,而是为了拯救关系。

但,拯救了吗?

当然没有。

单方面的抱怨,占据道德高位的控诉,自恃正确的审判……对于亲密关系的亲密,不但毫无助益,反而更添障碍。

何况,另一方的声音,别人根本听不到。

谁是对的?

谁是错的?

分不清,也无需分清。

这是心理学界的共识:在亲密关系中,对错是最不重要的东西,甚至,反复强调这个,还会成为刀锋和巨石。

以《婚姻调查》为例。

在这本书里,我们会发现,有问题的婚姻,夫妻双方都是孤独的。

在丈夫眼里,妻子=问题+妻子。

在妻子眼里,丈夫=问题+丈夫。

也就是说,大家都将对方和自己,划成了两种阵营。

对方是错误阵营,自己是正确阵营。

那么,问题都是对方的,都是你的事,要改正的也是你,我是不用的。

但两个人都这样想,于是,都在消极等待,都没有积极改善,就这样杠了下去,对峙着,孤独着,委屈着,怨气累积,隔阂丛生,逐渐成为同一屋檐下的、痛苦的两个陌生人。

比如,丈夫对妻子说:“我觉得女人还是要骚一点……”

妻子打断说:“我觉得你三观不正。”

或者,妻子做完一天的家务,抱怨说:“我累死了!”

丈夫不以为然:“成天呆在家里,有什么累的?!”

这样,沟通的欲望就会停顿了。

情感能量也就停止了流动。

如果后者继续评价和批判,前者则会烦不胜烦,因为,这代表了另一种讯息:你是错的,你是鄙俗的,你是一个不靠谱的人,你是无价值的,你的劳动没有意义,你不值得我尊重……

于是,前者就会产生逆反或逃避的负面感受。

这种负面感受,要么,会导致争吵;

要么,会导致更深的孤独。

相反,幸福的家庭里,大家没那么在乎对错,而是更在乎彼此。

比如,妻子会继续倾听:“为什么呀?”

丈夫道明了原因。

妻子摆了一个妩媚的姿势,说:“那你觉得我呢?”

这样,两人便会融入对方,创造一种极其浓烈而幸福的氛围。

而在家务事例中,丈夫也不会贬低,而是感受她的感受,说:“每天做这么多事,我还不能时时陪你,真是辛苦你了,今天孩子有没有调皮?”

妻子就会坐下来,和丈夫交流。

在交流之中,爱就开始流动。

说了这么多,可能大家也发现了:听见、看见、感受到对方,让两个人联结,有呼,有应,有亲密,才是两性中最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说,在婚姻里,真正的对错,不是谁正确,谁错误;谁高明,谁低下。而是爱是否流动,亲密是否存在。

有爱,有亲密,有情感的流动,就是对的。

相反,无爱,无亲密,无情感的流动,就是错的。

因为,你们不是你和我,而是一体,是一起体验生命的伴侣,是一起面对虚空的“我们”。

有时候,在时间里走着走着,我们会忘记初心,忘记了最初的时候,我们相遇、相知、相爱,并决定长厢厮守,不是分出谁对谁错,而是为了彼此联结,去创造亲密丰盛的生命。

我们为情绪所控,动弹不得。但无论多么艰难,还是要记住:当头脑开始评判对错,进入各种妄想之时,记得我们一起回来,回归初心,回归开始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