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合题做题第四招:察言观色

 疯灵008 2018-05-24

本公众号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每天早晨六点十三分,准时为您来更新



678地理工作室

察言观色,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高考地理考察的重点,也是通过综合思维来反映能力,达到为高校选拔人才的目的,本题在区域认知的基础上,很好的考察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且第3小题也反映了人地协调观。代表了高考试题从思想上的一种命题方向。

综合题的做题方法,以前我们讲过三招,今天通过本题再补充第四招,察言观色。先看题如下:

(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地形分布特点。(12分)

察言观色的“言”和“色”,就是问题的问法,要想方向正确、思路全面的来回答问题,首先就要察言观色的搞清楚问题是怎么问的、问的什么。回答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做题第一步当然是先看懂材料和图,读图三步是读图名、读图例、根据图例读图内容。材料里面第一句话就是给的图名,叫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做题最主要的就是先搞懂概念,没有概念就没有认识。图名中有两个概念,一个是降雪量,这个好理解,就是下了多少雪;一个是雪期,这个就要认真琢磨一下了。括号里给了注明,雪期是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比如说“胡天八月即飞雪”,这个八月就是初雪日,当然这个八月是农历,阳历应该是9月多,如果最后一次下雪是3月多,那雪期就从9月到3月,约有半年。那么,雪期的长短反映了什么呢?为什么有的地方雪期长,有的地方雪期短呢?

广告之后更精彩

北方有降雪,南方很少降雪,降的是雨。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很容易想到是温度。所以,温度低的地方,或者说是低温时间长的地方,雪期就长;温度高的地方,或者说低温时间短的地方,雪期就短。理解清楚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后,我们就可以来写这道题的答案了。记着,写答案要察言观色,题怎么问,答案就怎么写。

那我们就先来分析下题怎么问的吧!“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地形分布特点”。“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首先就要写出这个根据来,等雪期线是怎么分布的,读图可知,沿MN一线等雪期线发生弯曲,向北凸出。接着是“分析沿MN一线地形分布特点”,“分析”这个动词很重要,就是要写出从“根据”到“结果”的推理过程,不能直接写结果,这时就要调动和运用知识,在雪期长短和地形之间建立联系,搭起一座桥梁。有了等雪期线的分布,首先要根据等值线规律推导出雪期沿MN一线的长短变化,中间向北弯曲,低向高凸,所以中间雪期短,两侧雪期长;前面分析了雪期跟温度是有关系的,雪期长温度低,雪期短温度高,所以中间温度高两侧温度低;陆地上影响温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形,地形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所以地形中间低两侧高。这样就写完整了分析过程,答案如下:

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凸出(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表明沿MN一线中部雪期短于其东西两侧地区(分析1)。即东西部气温持续低于0ºC的时间较长;中部气温持续低于0ºC的时间较短(分析2)。因此,中部地势较低,东西部地势较高(分析3,并最终得出沿MN一线地形分布特点)

易错点是不写“根据”、“分析”不足,导致丢分。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6分)

察言观色看问题,分析清楚题是怎么问的、问的什么。“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首先搞清楚这个题有几问,共4问。第1问甲、乙两地雪期的差异,第2问甲、乙两地雪期差异的原因,第3问甲、乙两地降雪量的差异,第4问甲、乙两地降雪量差异的原因。要把这4问写全,才能得满分,丢任何一问,都会丢掉至少1分。其次搞清楚这个题问的什么,比较甲、乙两地,所以答案写出来要有比较,不能只说甲,也不能只说乙。根据问题的问法,答案的写法是:甲乙两地雪期的差异及原因(注意比较甲乙);甲乙两地降雪量的差异及原因(注意比较甲乙)。具体答案如下:

甲地雪期比乙地地雪期短(雪期差异),原因是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原因,甲乙比较),甲地降雪量比乙地多(降雪量差异),主要是因为甲地比乙地距海近,水汽更为充足(原因,甲乙比较)

(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8分)

这是一道考综合思维能力的题,而且是一个挖坑儿的题,并且是一个挖了很大坑的题。

跟本题有关的材料中的一句话是“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关键词“丘陵区”、“融雪径流”、“土壤侵蚀”。再看问题:“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丙地位于丘陵区,而且融雪侵蚀比乙地严重,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丙地的地势比乙地高,坡度比乙地大,所以流水速度快,侵蚀能力强。想到这里,我们就完全掉到了坑里,摔的鼻青脸肿满身伤

题是有连续性的,在做完(1)、(2)小题之后,我们依然应该先从图中分析丙、乙两地的雪期和降雪量线。发现丙地比乙地降雪少、雪期短,说明丙地比乙地海拔低,丙地是丘陵,乙地就只能是山地,丙地比乙地海拔低、坡度缓。影响侵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植被、径流量的大小、土质状况、坡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再去掉土质状况(材料和图中都没有体现)和坡度(丙坡度小)之后,如果侵蚀更严重,就只能考虑人类活动、植被和径流量的大小这三个因素了。丙地海拔低、坡度缓,所以人类活动的影响更大,植被破坏更严重,这是一个原因。从径流上来说,丘陵虽然比山地坡度小、流速缓,但是能够汇集更多水流,流量会更大,所以造成更强的侵蚀。能思考到这里,基本上就得满分了,但这确实需要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具体答案如下:

丙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势低于乙地,融雪径流量大于乙地;丙地比乙地更多受到人类的影响(如林地被毁,过度垦荒等)丙地更易被侵蚀。

总结,察言观色就是认真阅读问题,搞清楚问题怎么问的和问的什么,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按照问法来写答案,把每一步每一句写完整,获得高分。

2018年5月2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