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短暂。时间宝贵,请大家每天认真学习艾灸配穴,做有效果的艾灸!有质量的养生 夏天到了,最最让人难受的,就是湿气了,大多数人一到夏天就会有全身乏力、疲倦,甚至失眠,没胃口,心烦、口舌生疮,大便便溏,等症状,其实这大多是因为湿气重引起。所以一旦发现身体有点疲倦,就一定要重视,去开始进行祛湿调理。 分享开始 艾灸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古老的医疗方法之一,因其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等作用,受到几千年的传承和应用,湿气就是存在身体的不能阳化湿导致的,艾就是最好一个除湿方法,只要艾灸对了除湿的穴位和经络,湿气就不那么可怕了。 艾灸祛湿的主穴 关元穴 关元穴是人体要穴,其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因为湿气最伤人的元气了,所以首先要灸关元,治你的本。 艾灸时间一般在30分钟既可,时间白天晚上都没有问题;可以一周灸一次。 中脘穴 中脘穴是脾胃的募穴,湿的一大原因,就是因为脾胃伤了,没有化解湿气的阳气导致的。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如果每天艾灸一次中脘穴,那对于除湿的效果,非常之好,一般艾灸的时间是20分钟,一艾柱既可,如果没有艾灸的话,也一定注意不要寒凉的饮食伤到脾胃,还要注意保暖;可以每天早起喝一杯姜茶;如果在空调房间,更要喝姜茶;艾灸中脘穴,如果没有办法艾灸的话,可以用温灸贴,也是不错的选择。 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此穴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他和足三里的位置非常接近,所以,我自己一般灸完了足三里穴,我一定会照顾丰隆穴,艾灸或拔罐这个穴位都是有帮助的。艾灸时间在10分钟-20分钟。一周建议艾灸2-3次即可。 承山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就是承山穴的位置。 这也是一个除湿的大穴;一般湿气重的厉害,会小腿发沉。所以,经常按摩,拔罐,艾灸这个穴位,对除湿效果有很大帮助。拔罐的话,留罐10分钟即可,然后马上艾灸10分钟,这样的效果会更好。一周建议灸2次;如果湿气重,可以一周灸4次。 解溪穴 位置,是绑鞋带的地方,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该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经经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进行艾灸之后还能够有效的解决下半身水肿的问题。平时可以用刮痧板,刮一刮,然后再艾灸,一般时间在15分钟即可。在调理期间建议一周灸3次;保健的话,每周灸一次。 足三里 此穴也是除湿的主要穴位,(作业)这个穴位请大家自己找位置,因为这个大穴,几乎是我每次必用的一个穴位,足三里是节气,抵抗力弱,湿气重;感冒多的人必灸。 艾灸祛湿的经络 膀胱经 主要刮经络祛湿的部位就是背部了,背部是5条经络啊,中间一条是督脉。也是可以调补阳气,祛除湿气的。 建议每一周刮一次,灸一次,写这篇文章前半小时,我刚让助理刮完我的背部督脉和膀胱经,当然来不及时间上传给大家看,这是我们顾客的一张刮背的图,可以用艾灸刮痧罐,一边灸;一边刮,效果好,刮相对泻的多;而且是表层的问题;而灸确是偏补,而且是穿透到了身体脏腑;而且艾天生就是找水源的,记得有历史文章报道,过去部队,行军打仗之人,必定随身带着艾叶呢,不是为了治病啊,而是为了找水源,只要挖个洞,把艾点燃放入洞内,艾烟就回顺着有水的一头冒出来,这样大家就找到水的方位。 ![]() ![]() |
|
来自: 昵称34392700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