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殷鉴不远  倡导平实为人 --读《亡国之君秘闻》有感(虞弟兄)

 yuzp123456 2018-05-24

释殷鉴不远  倡导平实为人

--读《亡国之君秘闻》有感

最近读了《亡国之君秘闻》一书,在这里摘录有关纣王腐败行径的内容,作为对殷鉴不远的解释,与大家共同探讨,并由此谈几点想法,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与大家共勉。

“殷鉴不远”典出《诗经·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意思是殷商王朝自取灭亡这面历史镜子离我们这个时代(周王朝)并不久远,应当吸取教训。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去年我们编写的《修身养廉一百言》中已收录了“殷鉴不远”这一句,在这里将这个成语进行详细的解释。大家熟知“助纣为虐”这个成语,这里的纣是公认的恶人、坏人,是殷商王朝的末代昏君。殷鉴不远,就是殷商纣王玩物迷色而丧国的行径而来的。

为饱眼福,制造了灭绝人性的惨刑----虿刑。一次妲己陪纣王饮宴,妲己歌舞助兴。纣王一个人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地鼓掌,妲己停住歌舞说;“就大王一人鼓掌,其他人都不鼓掌,是我献丑了。”纣王听妲己一说,突然回过神来,当场斥退72个宫女。宫女退出后,妲己在枕边吹风:“刚才她们不鼓掌,是心里对我的不服,是跟我作梗,平时我就发现她们不听驱使,常有怨言,我认为这些人不除,今后必成宫中之患。”纣王迷恋妲己,极力讨好妲己,正想怎么除掉这些宫女。妲己却说有一很好玩的办法除掉她们,设想:挖一个大大的地窖,深5丈,阔24丈,然后令百姓每户缴纳4条毒蛇,存放在窖中,一切准备好后,将那些嫔妃宫女,剥去衣饰,赤身裸体推入窖中,毒蛇见宫女入窖,必然咬啮,四处钻爬;宫女见毒蛇咬啮钻爬,必然奔突扑打,这人蛇共舞,让君王看,不是很好玩吗?纣王听了,连连称赞,此真可谓刑罚之奇宝,诛逆党之妙招啊,并决定明日张榜,传令京城百姓,限七日内,每户缴纳毒蛇4条,违令者砍脚处置。告示一出,京城漫山遍野,到处是捕蛇之人,一时蛇贵。7天内4万条蛇汇于一窖后,在妲己的安排下,72名宫女被剥光衣服推进了窖内。蛇爬到宫女身上,什么地方都咬都钻,宫女拚命反抗、挣扎,还是都活活地被毒蛇咬死,惨不忍赌。虿刑,就这样这样诞生了。纣王看着这一幕人蛇共舞,拍着妲己的脊背说:“朕观舞蹈者,此为一绝,真的叫朕大开眼界。”妲己说:“若论舞蹈,有集体舞,有双人舞,有独舞。论功用应赏心悦目、刺激感官为最高境界。臣妾还有比人蛇共舞更妙者,此舞并非室内表演,需到自然野外才有韵味。”

为求感官剌激,玩出了荒淫无耻的北里之舞。妲己设想:在城北糟丘(今河北平乡东北)山下挖一方圆百丈的池塘,用鹅卵石砌好,里面灌满酒浆,为“酒池”。在酒池边山林树木枝丫上挂满熟肉,为“肉林”。于是纣王传令兴建酒池、肉林。酒池、肉林修成这天,妲己引纣王到了糟丘山下,早有1500名歌女、1500名俊男列队欢迎。妲己挥手说:“击鼓。”鼓声响起,三千男女俯身牛饮于酒池,三通鼓罢,牛饮三巡后,随着靡靡之音奏起,3000男女情不自禁,脱衣而舞,随着乐声,互相扑跌、追逐嬉乐。纣王看了也甩去衣饰,脱光妲己,加入了舞群,分不清谁是纣王,谁是妲己,大家净着身子都一样,3000人神魂颠倒,疯狂渲淫。这就是北里之舞。

倾国所有建造鹿台,供自己享乐。建造鹿台过程中国库用空了,鹿台工程停滞了。纣王下令:“无论贵族平民,一律捐资赞助。” “三丁抽二,独丁服役。”“有功者赏,违命者斩。”从中原到边疆,天下百姓都被逼到死亡的边缘。鹿台建成前后用了三年时间。而鹿台楼阁重重,碧瓦飞甍;亭台层层,兽马金环。堂室用白玉砌成,顶棚上镶着夜明珠,地面铺着墨绿麻毯,摆设着青铜礼器,美玉良金。内用千种奇花异草,宠养鸣鸟吼兽,鹿台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游乐场。

纣王经常在鹿台,把酒临风,大摆筵席,君臣同庆。

一次,纣王在鹿台听着美妙绝伦的乐曲,喝着美酒,不知不觉一连三日过去了。纣王酒兴正浓,举起杯对文武百官说:“予和众卿同乐,谁也不许退席,违命者斩。酒令如军令。”文武百官只得陪宴,举杯高呼,“万寿无疆!”只喝得天昏地暗,头晕脑胀,烂醉如泥,狼狈不堪。不知不觉七天七夜过去了,纣王问左右文武:“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了?”左右文武醉眼朦胧,一齐跪倒在地,齐声说:“启禀君王,臣等实在记不得了。”喝得大家不知时日。

纣王乐不思朝,军国大事一概不管,听靡靡之音,跳北里之舞,纵情淫乐鹿台,以为君王享乐,本当如此,结果被周武王姬发所逼,在鹿台下放柴点火自焚,结束了殷商朝的历史。这就是殷鉴不远。君王因为吃、喝、玩、乐与女人这些事而失掉了江山,由此,我提出如下四点与大家共勉。

诚信守德。古人说:“百行以德为首”。守德当然是我们公务员最重要的条件,尤其是领导更为重要。古人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我们工作中,领导的话对下级许多就是政策,下面是按照领导的话去执行的。如果领导言而无信,朝令夕改,大家就无所适从了;一般干部不讲信用,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政策就贯彻不下去了。“修身种德,事业之基”,我认为不道德与犯法同样可耻。我们公务员对人要真诚、实在,坦诚相见,与人为善。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实实在在去做事,为大众服务,培养良好的人格。

知足常乐。这句话是由老子的“知足者富”和“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变化而来,而这句话的前面几句是:“罪莫大于多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就是说,罪恶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祸患没有比不知道满足更大,灾难没有比想掠夺更大,那么不知足就是罪恶、祸患、灾难。我们怎么知足呢?一是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我们是公务员,又是财税系统的,无论从社会地位,还是物资待遇,我们都是值得骄傲的。二是要淡泊名利。凡名之所在当与人同分,利之所在当与民同享,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与人民共欢乐,把人民和自己的事业结合一起,不要推过揽功。在职务上,不要当了科长想当局长,当了局长还想再升,国家总理只有一个;在物质上,不要有了80平方米的住房,还想要有160平方米,有了160平方米,还想住别墅。三是要有阿Q精神,要巧妙的比。平时谈起来,许多人都是举某某人职务升得快,某某人发了财等等。有些想起来自己是够窝囊的,这样只能使你更消沉、心烦。我们要有平常心,要会巧比,比不过大学时的同学,与高中的同学比,比不过周围的同事与外单位的人员比,比不过这一项拿另一项与人比。比如:别人开汽车,我开摩托车,没有摩托车就骑自行车,不骑自行车就步行,步行、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比不过物质享受比身体条件。什么都不好比的情况下就跟自己的过去比,哪个人比自己过去的生活条件、物质待遇还差的大概没有了吧。

慎言慎行。核心的问题是从一点一滴开始,把握住人生的底线。其一是“慎权”。我们公务员可以说人人都有点权,在社会监督机制还不完备的前提下,权力有时可以交换权力,也可以交换金钱,还可以交换美色。把握底线,“慎权”是第一位的。其二是“慎独”。中庸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就是在人不知鬼不晓的时候,能够无情地解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地遵守道德准则,绝不做越轨的事。慎独是衡量一个人尊重不尊重他人和社会的标准,更是检验一个人尊重不尊重自己的最准确的办法。其三是“慎微”。古人说:“祸患常积于忽微,不虑于微,始贻大患;不妨于人,终累大德。”有的同志信奉“小节无害论”,以为吃点、贪点、占点无大碍。许多走犯罪道路的人,都是从“一点”开始蜕变的,我们必须给自己定“警戒线”,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突破。其四是“慎欲”,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忘衰。欲望是脱缰的野马,是决口的洪水,最终将自我毁灭。“慎欲”的关键,是淡化“官”念,勤智,廉政,要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应该远离畸形的攀比心理,把物质利益看得轻一些,不该得到的“好处”不要得;善于洁身自好,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的人格。有人戏说,公务员一生要坚持“以平平安安退休为中心,厚待自己,宽待别人”的新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不完全正确,但也值得我们借鉴。

终身学习。有谁知道小孩子最早怎么称呼自己?小孩子称呼自己都是用自己的名字。比方说有个小孩叫贝贝,那么你给他水喝的时候,他不要他会说贝贝不要,他是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自己的。他不会说我不要。他不会说。很小很小的孩子都不会说。如果说他要一个什么东西,大的孩子不给他,大人在旁边说给他、给他,他也会说给他给他,他也不会说给我。这时候大人会教他说给我,他会说给我。为什么呢?因为小孩子他不知道是什么。爸爸也说我,妈妈也说我,哥哥也说我,姐姐也说我,他们都是我,那么到底谁是?他不明白, 到底是什么?他也不明白。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儿童没有自我意识,人之所以会懂得那么多,都是靠别人教、自己学掌握的,不学习就掌握不了那么多的知识。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里的道,既表示法则、原则、守则,又是理性、理念的意思,而这“道”不是坐在那儿就能悟出来的,而是从书本和生活实践中才能得到,所以在这里提出终身学习。我们要从学习中寻求乐趣,以充实头脑、以“闻道”为荣,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积累更多的经验,更快的成熟起来,不要满足于一知半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