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当异物、刺激性气体、呼吸道内分泌物等刺激呼吸道黏膜里的感受器时都会引起咳嗽。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除去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等呼吸器官以外,耳、脑膜、心脏、食管、胃等内脏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也会引起咳嗽。 适当的咳嗽有利于身体将肺部的异物排出体外,而长期咳嗽会把气管病变扩散到邻近的小支气管,使病情加重。 另外,持久剧烈的咳嗽可影响休息,还易消耗体力,并可引起肺泡壁弹性组织的破坏,诱发肺气肿。 1.按压丰隆 取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处。 方法:将拇指指尖,按于腿部的丰隆,其他四指放在掌心处。用力压揉,以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祛湿导滞、止咳祛痰。 2.指压合谷 取穴:位于第二掌骨中点外侧,即虎口处。 方法:将拇指指尖,按于对侧合谷,其他四指放在掌心处。用力压揉,以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疏风解表、宣通气血、活络镇痛。 3.点按鱼际 取穴:位于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点按手部的鱼际约1分钟。 功效:清热平喘、利咽开音。 4.掐压曲池 取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时,位于肘横纹外侧凹陷处与拇指侧端的交接点上,左右各一。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掐压肘部的曲池,以有酸痛感为宜。 功效:清热泻火、平肝熄风。 5.按压天突 取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颈部的天突,以有酸痛感为宜。 功效:宣通肺气、消痰止咳。 6.按压中府 取穴:位于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胸部的中府约1分钟。 功效:补气益肺、宣肺止咳。 7.按压膻中 取穴:位于胸部,两乳连线与身体前正中线的交点。 方法:将双手拇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膻中,以适当的力度按压,直至感觉酸胀为宜。 功效:理气止痛、生津增液。 8.按揉风池 取穴:位于颈后大筋两旁外侧的凹陷处。 方法:将双手拇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风池,其他四指附在头部两侧,用力按揉,以有酸痛感为宜。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9.按揉定喘 取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大椎,旁开0.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揉背部的定喘,以有酸痛感为宜。 功效:止咳平喘,宣通肺气。 10.按揉肺俞 取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背部的肺俞约2分钟。 功效:解表宣肺,清热理气。 11.按压脾俞 取穴: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方法: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背部的脾俞1分钟。 功效:舒筋导滞、顺气止咳。 12.搓擦大椎 取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搓擦颈部的大椎2分钟。 功效:清热通阳、疏风解表。 13.按揉身柱 取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揉背部的身柱约1分钟。 功效:宣肺清热、宁神镇咳。 14.按压至阳 取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背部的至阳约1分钟。 功效:润肺止咳、养阴清热。 15.按压魄户 取穴:位于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压背部的魄户约1分钟。 功效:理气降逆、舒筋活络。 16.点按神堂 取穴:位于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方法:用手指指端,点按背部的神堂约1分钟。 功效: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17.按揉风门 取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二个凹陷(第二胸椎与第三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方法:用手指指端,按揉背部的风门约1分钟。 功效: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