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较差的小儿常易咳嗽。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冬春或气候骤变之时较为多见。中医认为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 常见的外感咳嗽有风热咳嗽和风寒咳嗽两种。风热咳嗽的特点是咳嗽痰稠、不易咯出、咽痛口干、鼻塞涕黄、发热怕风等;风寒咳嗽的特点是咳嗽痰稀白、怕冷发热、鼻塞涕清等。 内伤咳嗽则一般分为痰湿咳嗽和痰热咳嗽两种。痰湿咳嗽的特点是痰多,色白而稀,乏力,胸闷,食欲不振等;痰热咳嗽的特点是痰多黄稠、口渴、烦躁、大便干结、小便色黄等。 小儿咳喘灵冲剂 本品为黄棕色颗粒,味甜,微苦、辛。系由中药麻黄、金银花、苦杏仁、板蓝根、石膏、甘草、瓜蒌制成。每袋10g。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而见发热、咳嗽痰黄、气喘咽痛等症状的小儿患者。其功能为清热、止咳、祛痰、平喘。 注意要点: 1.动则多汗者不宜服用。 2.因体质虚弱而导致喘咳者不宜服用。 3.本合剂含有麻黄,可使血压升高,必须注意。 服用方法:温开水冲服,2岁以内小儿每次1g;3至4岁小儿每次1.5g;5至7岁儿童每次2g,均每天3至4回。 其他剂型: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口服,2岁以内小儿每次5ML;3至4岁小儿每次7.5ML;5至7岁儿童每次10ML,均每天3至4回。 解肌宁嗽丸 本品为黑绿色大蜜丸,味微苦、辛。系由中药紫苏叶、前胡、葛根、苦杏仁、桔梗、半夏(制)、陈皮、浙贝母、天花粉、枳壳、茯苓、木香、玄参、甘草制成。每丸3g。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而见恶寒重、发热轻、咳嗽痰多、鼻流清涕、气促、咽痛等症状的小儿患者。其功能为解热、消炎、止咳、化痰。 注意要点: 忌生冷油腻食物。 服用方法:口服,周岁小儿每次半丸;2岁以上儿童每次1丸,均每日2次,对吞服困难的小儿可用水化服。 其他剂型: 解肌宁嗽口服液:每支10ML。口服,3周岁以内小儿每次2至5ML;3至12岁儿童每次5至10ML,均每天3回。 解肌宁嗽片:每片0.3g。口服,1周岁以下小儿每次1片;2至3周岁小儿每次2片,均每天2回。 健儿清解液 本品为淡黄/色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酸。系由中药金银花、菊花、连翘、山楂、苦杏仁、陈皮制成。每瓶100ML。 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而见咳嗽痰黄、咽喉疼痛、食欲不佳等症状的小儿患者。其功能为清热、消炎、祛痰、助消化。 注意要点: 忌生冷油腻食物。 服用方法:口服,每次10至15ML;1岁以下小儿每次4ML;5岁以内小儿每次8ML;6岁以上儿童酌加,均每天3回。 儿童咳液 本品为红棕色液体,味甘、微苦。系由中药紫菀、百部、枇杷叶、前胡、甘草、苦杏仁、桔梗、麻黄、蓼大青叶制成。每支10ML。主要用于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百日咳而见发热、咳嗽气喘、痰黄稠难咯、咽喉干痛等症状的小儿患者。其功能为抗菌、抗病毒、止咳、平喘、化痰、解热等。 服用方法:口服,1至3岁小儿每次5ML;4岁以上儿童每次10毫升,均每天4回。 儿童清肺口服液 本品为棕红色液体,气凉香,味甜、微苦。系由中药麻黄、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甘草、桑白皮(蜜炙)、瓜蒌皮、黄芩、板蓝根、法半夏、浙贝母制成。每支10ML。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而见面红发热、咳嗽气促、咽痛声哑、痰多色黄等症状的小儿患者。其功能为清热、镇咳、祛痰、止喘等。 注意要点: 1.忌油腻生冷食物。 2.体弱久咳或腹泻小儿慎服。 服用方法:口服,每次20ML;6岁以下小儿每次10ML,均每天3回。 其他剂型: 儿童清肺蜜丸:每丸3g。口服,每次1丸;3岁以下儿童每次半丸,均每天2回。 风热咳嗽可选用非处方药,如:小儿咳喘灵冲剂、健儿清解液等;风寒咳嗽可选用解肌宁嗽丸等;痰湿咳嗽可选用儿童咳液等;痰热咳嗽则可选用儿童清肺口服液等。服药后如咳嗽不止,应去医院作进一步的诊断治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