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我大学四年级,马上要毕业了。半个月前和同学一起玩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我一见到他就喜欢上他了,直接和他说,他问我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将来想在哪里生活,等等,很多和未来发展有关的问题,说他谈恋爱要结婚,不是谈着好玩的。我很喜欢他认真的态度,说工作已经找好了,就在这座城市,以后就在这里定居。这样我们就在一起了。 这半个月他对我不错,出去玩遇到他的朋友会把我介绍给他们。我有一点不满意,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主动,主动找他说话,主动约他出来玩,关心他,想方设法维持关系。他不但不主动,反而经常不耐烦。我天天想着他,问他想不想我,他说我太闲了。我跟他说我认定他了,想一辈子和他在一起,可是他叫我不要逼他,还说他考虑的事情比较多,世上有很多不确定的事情。 我是很独立的人,不娇气也不矫情,只是想男朋友在乎我一点,关心我一些,难道这也有错?我觉得他心里根本没有我,我这么想他又不敢打扰他,我想分手算了。 答: 爱情虽然得到了,但是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很难过,是吧?如果爱情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遇见一个合适的人马上在一起,想的、做的都一样,相亲相爱永远不分开,该多好! 爱情的奇妙之处就在这里,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两个人相爱,除了由于相似,有时候一点小小的不同也会成为吸引我们的因素。他和你一样很快确立了关系,不过他对爱情的发展,在想象中要慢一点,稳一点。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从你们确立关系起,你们俩就各有偏重?他偏重理性思考多一些,你凭冲动办事多一些,因此你喜欢了马上表白,他喜欢了,先问清楚了将来的可能性,再建立关系。所以,你想象谈恋爱的两个人“应该”时刻想着对方,关心对方,他想象中的谈恋爱和你是不一样的。那么你有没有通过他的眼睛来看爱情呢?他想象中的恋爱,两个人留有一定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感情慢慢升温,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来论及天长地久——这是我从你叙述中感觉到他对爱情的勾勒,未必然正确。两个人对恋爱的想象不同时,不等于他不喜欢你,只是他不会按照你描绘的蓝图来发展关系,具体地说,他前进的步伐比你慢多了。这就是爱情,你有你的脚步,他有他的速度,你得慢下来等一等他。 从两个人相处之道来说是这样,从爱情的一般发展轨道来看呢?你们的发展速度已经非常快了,刚认识就确定了关系,半个月谈到将来、一辈子。世上有一见钟情并且相守终身的爱情,这类爱情两个人相遇时内心会有极大的触动,多年后印象不衰减,叙述相遇情景时多数会谈自己的感觉以及感受到的对方的特质。你的叙述和这类不一样,趋向于由好感建立起关系。按理半个月时间关系处于刚刚开始互相了解,初级发展阶段,还不到热恋阶段的朝思暮想,而你整天想着他,什么也干不了,依恋关系建立、发展速度超过常态,有必要在咨询师的指导下理清幼年与母亲的依恋关系,追溯幼年成长时发生过些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件。 你每天想着他、关心他,时刻要找他聊天、去玩,你是在以你所希望得到的爱的方式去爱他——前面已经说了,他更需要一些空间。你之所以认为爱一个人就是时刻挂念他、分分秒秒关心他,一方面和你抚养的方式有关,另一方面,和你父母爱你的方式有关。你仔细思考一下,父母中是否有一方需要全天候侍候,随时随地照顾他(她)的情绪,时刻要为他(她)着想?你被要求以照顾幼儿的方式去爱他们,你以为侵入别人的自我边界就是爱。然而爱是两个成熟、独立的人格遇见,爱得让人舒服而不是紧张、焦虑。 你一边说自己独立不娇气,另一方面却要求男朋友时刻想着你、关心你,也许可以理解为,小时候你需要父母关心、关爱,却被父母要求独立,爱的匮乏导致你努力表现得独立,同时需要比一般人更多的关爱。很多时候关系中的问题反映的是自身内在的问题。 翠红情感手札:爱情比黑白复杂 以前讲过心理上处于偏执-分裂期的人,处理亲密关系时不是黑就是白。比如女的认为男朋友给我买苹果手机就是爱我,不买就是不爱。或者男的认为娶老婆进门要生一屋孩子,不生就是不爱。我们普通人遇到这些情况,会想宽一点,也许现在用的手机刚买不久,也许这个月他恰好用钱超过预算,等等,甚至没有这些理由,也不至于扯到爱与不爱上头去。而后者,各人对婚姻生活的定义不同,大家不适合在一起过,并不等于人人都要5年4次剖腹产不坐月子才叫做爱。 看出来了吗?心理比较成熟的人允许对一件事进行多种可能性的解释,从而为接受他人为自己进行解释创造了条件,也就有了沟通、交流的余地。心理上处于偏执-分裂期的人往往只有非黑即白的解释,他(她)只接受自己的解释,对方的解释若是与他(她)设想的不一样,他们不接受也不理解,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常常是:“怎么可能呢?” 亲密关系中,和非黑即白的人相处起来比较困难,看问题走极端。思想、观点、判断上的极端又带来行为上的极端。今天爱你到天长地久、死去活来,明天认为伴侣的行为不符合爱的标准,马上又要分手。亲密关系于是变得很折腾,好的时候好到两个人穿连体衣,转瞬要变仇人。周围的朋友看他们恋爱闹分手次数多了,多半习惯了,懒得劝了。 那么处于偏执-分裂状态的人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她)像钟摆一样在是与非里晃动,非常痛苦。他们随时都在试图回答对方“爱不爱我”的问题:上一分钟他买了束花送到单位上,巧克力也买对了,符合“我”对爱情的定义,他爱我。下一分钟他说单位有事情要聚餐,不能陪我看新上映的电影了,不符合把“我”排在第一重要的要求,他不爱我。每天在矛盾、冲突中挣扎,结果变成了网上对处女座陷入爱情的调侃式评价:“我爱你。我纠结。……我爱你,我纠结啊。” 怎么办?好多人迷信“爱的疗愈作用”,期待等到一个真爱,所有问题迎刃而解。真爱具有疗愈作用,不过,经得起偏执-分裂状态的人折腾,加以全部接纳,这对心理健康有很高的要求。目前中国这片土地上,更有可能遇见同样心理不是很健康的真爱,两个人在亲密关系里超级纠结,互相折磨得要死去。与其高难度地等待一个心理健康的真爱到来,不如先找个咨询师,从偏执-分裂状态向前成长、发展,先把一个人的日子过舒服。反反复复强调要自我成长,与自己相处得好才有基础处理好亲密关系,原因即在于此:遇到真爱时不至于把它折腾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