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从上图的公式中可以看出,基础性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涉及到如下四项数据: 1、退休地区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 2、个人缴费指数; 3、缴费年限; 4、建立养老保险缴费制度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及建立个人实帐前的缴费年限 这四项数据,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可能会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说,在社保缴费指数相同,其他情况也相同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基础性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几乎没有区别。 那么为什么我会说,在缴费指数相同的情况下,通常而言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会高于灵活就业人员呢?差别体现在个人账户养老金上。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本息总金额/养老金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相同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的计发月数是相同的。更具体的差别就在个人账户储存额上。下面我们进一步分析一下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的个人账户金额有什么差别。 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大部分地区单位缴费比例为20%,个人缴费比例为8%,个人缴纳费用相对少,不能享受政府补贴。进入个人账户的是8%。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由于没有单位,所以只能是个人承担全部需缴纳的费用,包括统筹费用和个人账户费用,但可以享受政府减免或补贴。以北京为例,普通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需要交纳的比例为20%,享受减免的8%。缴纳的20%的费用中,有14%进入社会统筹账户,6%进入个人账户,比企业职工少2%。 灵活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可以进一步享受政府的社保补贴,各地标准不一样。还以北京为例,是在普通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基础上,进一步直接减免14%,也就是说不需要缴纳社保统筹费用,只需要缴纳个人账户费用6%,进入个人账户的是6%,比企业职工少2%。 以北京2017年7月--2018年6月为例,社平工资是7706元,如果缴费指数都是0.4(北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指数是0.4,最高是3)的话,我们来计算一下比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进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费用分别是多少。 企业职工个人账户月缴金额(进入个人账户)=7706*0.4*8%=246.59元 企业职工单位月缴金(进入统筹账户)额=7706*0.4*19%=586元 普通灵活就业人员月缴金额(14%进统筹,6%进个人账户)=7706*0.4*20%=616.48元=统筹账户431.51+个人账户184.94元 4050人员月缴金额(不交统筹,6%全部进个人账户)=7706*0.4*6%=184.94元 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每月个人账户差额=246.59-184.94=61.65元 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2017年7月--2018年6月个人账户总差额=(246.59-184.94)*12=61.65*12=739.80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要知道,739.80元是2017年7月--2018年6月这一年期间的差额,同理你会明白退休前至少缴费满15年的过程中,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个人账户总金额会相差2%及这2%的若干年的利息,除以养老金计发月数(60岁退休是139),就是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养老金的差额。 结论:退休核算养老金时,在缴费指数相同,工龄相同,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和企业职工的退休待遇在养老金上不会完全相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要比企业职工低些。具体差多少,每个地区,每个人缴费情况不同,存在个体差异,养老金计发办法也存在地区差异,所以结果不尽相同。最终要算自己的账。 |